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所謂德性通達的人,心性正直而喜好道義,對自己的言行不斷加以檢討,志慮忠純而謙遜待人。但聲名遠播的人,是以仁道作為博取名譽的途徑,甚至還對自己的虛名一點也不懷疑的人。孔子認為者是截然不同的。
    在民主時代選舉操作就是把自己聲譽儘量提昇,而打壓對手的名譽,甚至使用抹黑的手段也在所不惜,所以在選舉期間互揭瘡疤,一來藉以打壓對方,二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這就是民主時代的“聞”者。通常這種人因為擁有高知名度,較容易獲得選民的青睞;然而真正心性正直且好道義者卻未必能獲好評,常成為選戰中的失敗者。長久下來,“達”者未必願意投入政治,反而讓“聞”者充斥其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就是政壇上個個牙堅嘴利,巧言令色,卻沒一個實在為百姓作事的。
    最近馬英九為2008年633的競選承諾未達成向人民致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抓住機會就批評說:“提出633這樣的政治承諾本身就缺乏對世局的判斷力;加上所領導的團隊鬆散,缺乏領導力,所以人民不應再期待馬連任會有不同的結果。甚至最近的“黃金十年”政見,也是未能洞悉世界局勢的另一誤判。“蔡英文的批評乍聽之下好像合理,其實完全是耍嘴皮。如果世局好就能達到好的經濟發展,世局不好則不能,那還要政府幹嘛?而如果候選人在選前都無法給人民願景,這種領導人只不過選來供著的嗎?有了政見就要努力實現,達不成也要向人民致歉,任由選民以選票決定其去留,這是人民最卑微的權力了;難道要像李遠哲所說,用“政見不一定要兌現”的傲慢態度面對選民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