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孔子說:具備德性的人,所說的話是符合正道的,所以滔滔不絕,義正辭嚴;但滔滔不絕,言語犀利的人卻不一定具有德性。有仁心的人,見到不義的事就會挺身而出,所以他們有無比的勇氣;但具備勇氣的人,或只是一時血氣衝動,未必具備仁心。
    孔子以為德性與仁心是事情的根本,言語與勇氣只是事情的表象,有了基本的仁德,便自然擁有言語的能力及對抗不義的勇氣。但只知拍馬逢迎的人也有很好的語言能力,與人爭強鬥狠的人也有血氣之勇,但他們都不具有仁德的本性。因此孔子告訴我們要從其本性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而不能從其表象來斷定。
    最近監察院長王建煊把自己在任內六年的薪資捐作公益,並出版新作《公平正義何處尋?》書中有些比喻或許不甚恰當,但確實表達了一位關愛社會人士的心態;然而像他這樣的人卻因贊同馬政府的主張而成為親綠媒體撻伐的對象,有人說他作秀,有人說他是在與吳敦義爭黨內接班位置,有人罵他不務正業,有人罵他老不休;這就是孔子所指“有言者,不必有德”的台灣媒體現象─“只作政治打手不顧公義是非”。
    王建煊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的一個例子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那就是整個社會被一股小的力量綁架,而無法真正把大眾的意見表達出來;譬如有些媒體就只把油電價格上漲影響民生的問題突顯,而不願從價格合理化或改善國營事業的經營的方向作討論,就是利用議題作政治操作,何益於社會?
    由於政府復徵證所稅,影響了企業主從發行股票上的獲利,因此有的假借投資大眾之名,有的以證券從業者的身分,向政府嗆聲說:“如此作,無疑是向一患感冒的人宣佈其患癌症的訊息一般。”“這樣作,使許多想到台灣上市的企業為之縮手。”這些說法都在証明一件事,就是以往台灣的投資環境過於偏袒企業及財團;而把這個社會的大部分責任都丟給了靠薪資所得維生的人;從過去十五年的統計發現,這些企業不但未對這個社會作任何回饋,甚至不斷以派遣工、無薪假、責任制等一切可苛刻員工的方式進行剝削,更遑論為員工加薪了;今天大家都埋怨政府政策使所得分配不均,使社會兩極化,但為資本利得課稅時,竟又與企業及財團站在同一邊批評政府,難道這才是民意。原來在背後扭曲操作的就是那些只顧自己政治利益的政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