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剛入關時許多漢人都無法接受異族統治而暴亂四起,直至滿清末 年,反清復明的意識仍在漢人社會裡流傳,那已是290年後的事了 。清初的漢人反清因為他們是明的遺民;清末的漢人反清,那是什麼 原因呢?因為清政府把國家搞得民不聊生;所以清初的那些漢人除了 反清以外也不滿明政府的統治,與民國初年的老百姓一樣恨清也不同 情民國政府。
生長在跨朝代的人其實心理上是矛盾的,他們在舊朝廷統治下民不聊 生,新朝廷對他們步步為營讓他們就像棄民一樣,所以這個時代的人 命運是悲慘的,性格是叛逆的;社會上如果有一群這樣的人是極不穩 定的。可悲的是65年前的台灣有兩批這樣的人同時生活在這個島上 ,所以不可避免的衝突與矛盾在一瞬間爆發開來,今天以承平時代的 想法去揣測那時人民與政府的處境,也許都無法感同身受。
最近台灣出版了一片《KANO》,有現在的台灣人看過,有現在的 日本人看過,還有一種人是過去是日本人而現在是台灣人的人看過, 都覺得劇情很感人,但只有曾作過日本人的台灣人比大家的感覺更深 一層,因為感同身受。但這些人是不適合以他們的經驗來教育後來人 的,因為他們的經驗是一種錯上加錯的經驗,過分自悲與自大的性格 讓許多事都走上極端。李登輝如此,李遠哲如此,柯承發﹝柯文哲父 親﹞亦是如此,他們都以過去的經驗影響著下一世代的人,所以永遠 走不出悲情。
生長在跨朝代的人其實心理上是矛盾的,他們在舊朝廷統治下民不聊
最近台灣出版了一片《KANO》,有現在的台灣人看過,有現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