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亂是非
子路問孔子說:我們受到古代禮制的束縛,以致不能隨心所欲,可依現實的環境而加以修正嗎?孔子說:不可。以前東夷人很羨慕中國的倫理制度,就儘量模仿;有一回,他族裡有一個女人死了丈夫,依他族裡的規矩給她與一個男子搓合在一起,但卻美其名說她終身未再嫁,這難道符合中國倫理中注重貞節的意義嗎?蒼梧有一個人娶了一個老婆,很漂亮,他哥哥始終未娶也喜歡他新娶的老婆,他為了維繫與哥哥間的手足之情,就把老婆讓給了他哥哥,但這是不符合中國傳統禮制的。因為中國人的五倫:夫妻、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是分得很清楚的,先後優先次序也至為重要,像這個例子中那人混亂了夫妻與兄弟的次序關係,便是不合禮制的原因。而今我們一時遷就現實而扭曲禮制的原意,卻可能無法再使禮制恢復,使後人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到那時就來不及了。
這是一則孔子闡述他重視禮制的原因,也讓我們了解儒家講禮制而不講法制的原因,因為禮是人與人相處根本的倫常關係﹝也可稱邏輯關係﹞,與法是維繫社會的基本規則,兩者間有很大的不同。倫常關係不能改變,所以禮不變;而法律是隨環境可以改變的。一者堅持人的主體性不變;一者使人適應環境而改變。這就是儒家與法家最後分道的原因。
最近政壇上是否應增加老農津貼一事,成為藍綠攻防的議題。首先就應釐清老農的含義,如果人老了應該受到社會的幫助,則屬社會福利的範圍,國家當然應予照顧,而且應從最窮困者開始照顧。如果是農人因為一直缺乏保障制度而使其行業競爭力衰落時無以生存,政府則應以建立保障制度為優先。但現在就兩者混淆,簡化成是否加一千元津貼的問題,且把這種政策當成是否照顧農民的指標,而進行政治鬥爭。這就是政客玩的把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