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的晉國是稱霸最久的國家,除了其地理位置佔盡優勢以外,就是國內人才輩出。以上兩個因素同時也使晉國與周遭國家間的矛盾不斷;國內大家族間的爭端層出不窮,最後導致分裂。所以能使國家強盛的因素,也可能質變為使國家衰亡的關鍵。
嚴格說中原大國,只有晉國才算得上。它東邊最大的國家是齊國,南邊最大的國家是楚國,西邊最大的國家是秦國,北邊的狄和翟都是它的屬國。秦、齊、楚在歷史上多不敢與晉爭鋒,直到三家分晉。而晉能號令諸侯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富強,不但擁有地理位置適中的國土,也佔據黃河流域中最肥沃的土地,物產豐富且利於南來北往的貿易,所以雖然齊國與楚國也都有很豐富的物產,但卻無法自由貿易,必須經由晉國的商人或通過晉國的關卡始能運輸貨物,這就促使晉國更為繁榮富裕。晉國除了財富以外,人才輩出及各國人才匯集是其國力昌盛的主要原因。尤其內部的九大家族,更形成堅強的士大夫集團,是晉國能朝更大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九大家族,分別為:郤氏、欒氏、智氏、范氏﹝士氏﹞、中行氏﹝荀氏﹞、韓氏、趙氏、魏氏、胥氏。
同樣台灣現在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地理位置與人才的問題。首先在地理上,我們以處在環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而自豪;在航運上,我們扼住自南中國海通往東北亞的樞紐位置上,也同時是中國大陸沿海進入太平洋的門戶位置;戰略上更是美國防堵中國向太平洋擴張的前哨基地。但曾幾何時台灣的閉關自守使台灣邊緣化,航運上我們的港口逐漸沒落,航空上我們也被譏為死胡同。難道台灣曾搬過家,否則怎有如此大的落差?李登輝的新中原論怎麼從來沒有實現過?
人才方面,我們曾以高人力素質而著稱,但現在即便有了168所大學,每年可產生5000名以上碩博士,國民教育還向下延伸,可是競爭力卻大不如前,且高技術人才紛紛出走,產生空洞化的情形。
何以至此?這問題好像很複雜。我們先看春秋時晉國是如何衰亡而致分裂的,國內各家族間的傾軋及設置關隘阻止其他國家間交往所致。而台灣內部意識形態的對立正如晉國九大家族間的相互敵視;鎖國政策也如晉國的遍設關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