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孔子回答微生畝對他四處奔波,到處遊說的質疑,所說的一句話;意思是:我不是要到處去展現我的口才,而是厭惡社會上那些閉塞淺陋的言論四處橫行,所以不得不如此。其中“固”一字,在研究論語的經學家中有兩派不同的解釋;將其解釋為固陋者是何晏,另一派是朱熹,將其解釋為執一不通。以朱熹的解釋,全句該譯為:我不是到處去展現我的口才,而是厭惡世人的固執不通,所以不得不如此。究竟何者為是?
孔子周遊列國闡述自己治國的理念,主要都是想影響執政者,而不是一般百姓;而在當時的社會中,以墨子與老子的思想與孔子的儒家思想競爭最為劇烈;但我們看當時的諸侯是信奉什麼樣的思想來治國的呢?其實他們既非墨子的兼愛也非老子的無為,是完全講求功利以圖霸業的思想,誰能提供他們兼併及掠奪的方法,就奉為上賓,所以無所謂固執一念,而是閉塞淺陋。
何謂閉塞淺陋?孔子所處的時代是各國大夫紛紛獨攬國政,譬如說當時的晉國已是六大家族分別掌政,魯國有三桓,齊國盡入田氏之手,鄭國則由子產當政,都把諸侯棄置一旁;周天子不但不去維護封建傳統,反而一一承認這些諸侯國大夫取而代之的正統地位;諸侯們對於自己地位的不保,不思法統的樹立,反而混亂倫常,諸多廢嫡立庶,廢長立幼的事件層出不窮。孔子對於這種自己推翻自己賴以維繫的乖違現象,就稱之為“固陋”。
我們看現在社會的競選活動,已經不向人民申訴政見了,而是以負面文宣,歇斯底里的咒罵來取代;人民任其滋生,卻忽略了要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服務自己的初衷,結果所選出的人不盡理想,又哀聲嘆氣的抱怨連連,豈不是“固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