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問太公:找到了賢能的人並敬重他,但還是無法把國家治理好,原因為何?太公說:執政者缺乏決斷力,凡事皆聽信他人而決斷,是無法把國家治理好的主要原因。武王說:何謂聽信他人而決斷?太公說:執政者不能決定什麼應該取捨,要由別人說了,才肯取捨;不知什麼該作,要等別人說了,才肯去作;不知是否該賞該罰,要等別人說了,才肯賞罰。這樣有能力的賢人也不需要進用了,沒有能力的人也不需要辭退了,也不需要對士大夫敬重了。武王問:像這樣的執政者會把國家弄成什麼樣呢?太公說:這種執政者不喜歡別人知道他的情況,卻喜歡打聽別人的情況;不喜歡聽到別人議論自己的過錯,卻喜歡議論別人的過錯;所以治理不好國家。
沒有決斷力的執政者,臣子的賢與不肖對他來說是沒有差別的;因為他無法判斷什麼是對的該作的,什麼是不對的不該作的,任何事都是經過再三催促才肯去作,所以已不是臣子賢良與否的問題了,是執政者個人決策品質的問題。執政者還要有帶領國家向正確方向前進的責任,如果決策能力不足,則國家失去方向,是極危險的事,輕則蹉跎歲月,逐流而下;重則民不聊生,禍國殃民。
台灣曾經被譽為貪腐之國,從國家領導人到各級民意代表乃至公務人員都曾經傳出不少駭人聽聞的貪瀆巨案;作為執政者不論藍綠也都想革此歪風,有人說從立法著眼,
有人說建立專責的肅貪機構為宜,莫衷一是,但執政者的態度是否果決最為重要。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內檢送了全省各議會正副議長的賄選案,震驚政壇,被李登輝撤換改任政務委員,這就是肅貪的決心。但反觀蔡英文在陳水扁朝,眼看貪腐橫行,卻能不聞不問,就連已任民進黨主席後,還不願對扁案表達民進黨的嚴正態度,甚至配合扁眾質疑國家司法,這非但沒有決斷力,甚至已麻木不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