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師事老子的文子所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執政者施仁政未必使每一個國人都得利,但只要有一個人得利,全天下的人民都會追隨他;相反的,施暴政者也未必能傷害天下所有人,但只要有一個人受害,全天下的人民都要起來反抗他。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就是無論仁政或暴政都有感染力,會逐步影響所有被統治的人。
晁錯上漢文帝書《論貴粟書》中就主張為政者要把糧食生產放在施政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可以拜爵,可以除罪;重視農業的政策一直延續到景帝。從後世的結果來看,這是對的政策,使西漢累積了大量的資財,也才足以抵禦北方的匈奴;這便是順天應人的仁政,但當時施行這項政策是要排擠工商業的,也不利雕文刻鏤、錦鄉纂組的紡織業及手工業,這些行業都被視為淫巧的不正當行業,所以重農政策非盡利於天下人,但只要有一部分人先獲得了利益,就會感染整個社會,使同蒙其利。反過來看,如果當初重視工商業,就可能忽略了農業,使“國有沃野之饒而不足於食”“有山海之貨而不足於財”,重商輕農的結果反而是暴政了,雖沒有使全天下的人立即受害,但感染的結果就危害了國家的生存與安全。
以此我們檢討現在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就會發現,國民黨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不統、不獨、不武,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政策是能夠改善兩岸關係,並且得到其他國家認同的政經政策。相反地,民進黨無論以前執政時期的一邊一國或現在否定九二共識的台灣共識,都無法使國內、國際及對岸所接受,其影響的結果不只是國內經濟的衰退,也使兩岸關係陷入緊張,其不確定性更使得盟邦也逐漸棄我而去。兩者相較,孰優孰劣便不言可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