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正港的台灣人



    趙簡子要從年長的伯魯及年幼的無恤兩人中選一人繼承自己,於是他在兩竹簡上各寫了訓詞交給他們,要他們熟記上面的文字,過了三年後,再把他們兩找來,問他們是否記得當初交給他們竹簡上所記載的文字,伯魯早不知丟到哪去了,更別說記得竹簡上所記載的文字了;而無恤卻能背誦,還不時都攜在身邊;於是趙簡子認為無恤比較賢能,所以就讓他來繼承,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趙襄子,使趙國成為強盛之國。
    若從狹義的觀點上看,趙簡子選用繼承人以是否遵照自己所交待的事為基礎,似嫌刻板;但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趙簡子就是在找一位能傳承其立國精神的領導人。無論專制封建或自由民主的時代,容或治國的理念及方法可有不同,但立國的精神卻是這個國家及所有人民所依循不可須臾廢弛的根本。
    今台灣又面臨選擇新的領導人,人民有這樣的選擇應該多麼慶幸,但經過了四次這樣的選舉,似乎都沒有使我們基本的立國精神更加明確;連勝文在政論節目中有這麼一句話很精典─“別的國家都在選一位能帶領大家的領導者,而我們似乎還在選我們是怎樣的一個國家”。言下之意是我們仍糾纏在對國家的認同上,很是可悲!
    難道說這是台灣特有的歷史因素使然,或者該說是我們的領導人總是用一種連他們自己都不肯定的信念在帶領大家呢?最近電視台常播放李前總統在1996年就職演說中說道:“兩岸中國人打中國人是歷史悲劇,登輝主張海峽雙方致力結束歷史悲劇,開創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新局!”,但今天他站蔡英文的臺,他喊的是“我是台灣人”,難道在台灣參與這次選舉的人有哪一個不是台灣人?這就是他利用“台灣人”來暗諷馬英九不是台灣人,會賣台,挑動族群意識以遂行其分化的意圖。
    今天台灣人不應再在這種族群意識的泥淖中躊躇不前,要像王雪紅說的:作一個真正認真打拼,為台灣社會作一個對下一代能負責的台灣人。這也才是“正港的台灣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