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誤判形勢


 
    最近《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 》問世,這部探討美中台關係的歷史也在筆者蒐集大量資料及探訪許多當年歷經事件的當事人中逐一揭開其神秘面紗,且對當時美中台三方因誤判形勢而造成的結果都有很深入的分析與描述。
    現舉三個事件來說明當時這三方領導人如何誤判形勢的經過。首先要舉二戰期間美國在中國戰區的例子;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中國政策全仰賴曾於1924年─1927年在天津駐防的馬歇爾及史迪威,史迪威甚至在二戰時期派駐中國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但他在征緬戰役中與蔣介石產生芥蒂,甚至認為蔣沒有勇氣;反而對在延安的共產黨有相當好感,認為共產黨真正有能力抗日。所以數度被蔣介石向羅斯福反應要將其撤換,但卻都被馬歇爾阻止。最後是在蔣介石以不惜脫離聯盟獨自抗日的威脅下才將史迪威召回,改由魏德邁接任;魏在任期間大力協助國軍的裝備及訓練,因而使戰事有所扭轉,戰後返國還獲贈青天白日勳章。
    然而1946年起發生的中國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強力介入調停, 特使即是馬歇爾,他對蔣的成見使他以軍援作為武器迫使蔣介石下達停戰令,而卻無力要求共產黨停火,所以中國東北及北方的內戰打打停停,最後馬歇爾調停失敗,丟下爛攤子給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而且斷絕對華軍援;這就是國民黨在大陸迅速潰敗的原因。其實當時美國對華政策的決策者如馬歇爾及後來的杜魯門總統,都不瞭解中國共產黨,只認為他們是左翼政黨,民族主義者;而對國民黨及蔣介石則完全扭曲,認為只是腐敗專權的獨裁軍閥;結果中共建政後立即與蘇聯合盟,使美國利益大受損害。
    第二個例子就是韓戰,至今為止許多人都在探討中共加入韓戰的確實目的,有人認為是奉蘇聯老大哥的指示,有人認為盟軍越過38度線,直接對中共構成威脅;其實是中共在建政後想藉此衝突重返國際社會的一項企圖,沒想到戰事竟如此激烈,而且東西陣營壁壘分明,甚至本在掌握中的台灣,也由於美軍的協防條約而隔海分治。中共對美國的誤判是源於對杜魯門總統的認識不足,杜魯門雖在中國內戰問題上同情共產黨,那是由於手下中國問題專家馬歇爾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深惡痛絕,而且選戰中蔣介石明顯支持杜崴所致;而實際上杜魯門對共產主義是懷有強烈戒心的。毛澤東的這項突兀行動無疑使中共國家利益遭到嚴重損害。
    第三個例子就是台灣退出聯合國。美國根據其國家利益早就有意與中共關係正常化,但堅持漢賊不兩立的蔣介石一直是這項政策的最大阻礙,所以當中共在國際間散播中共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時,美國就有意放手這樣的思維影響其他國家,雖在最後美國仍試圖在聯合國席次上承認兩席中國代表,但由於蔣介石的反對而功虧一簣;蔣介石誤判冷戰以來國際間自由與共產集團的壁壘分明,而認為美國最多只能私下與中共交往,不會背叛盟友;且以為台灣處於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重要防衛位置,而不致遭棄;但結果事與願違,也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
    上述三個例子都明確指出中美台三方因誤判形勢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所以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不但要能清楚認知國家的利益所在,也要瞭解與其他國家利益的衝突所在,才能制定國家的對外政策,維護國家及人民的利益。像民進黨在大選時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要把它妖魔化,就是誤判形勢的最好例証,影響國家利益甚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