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思想、信仰與力量


戴季陶在《日本論》中談到日本明治維新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的統一思想,統一信仰,統一力量」,但也特別指出引領這樣事業需要有特殊人格及本領的領袖,這種領袖或者以思想鼓舞群倫,或者以智識覺醒民眾,或者以其優美的道德性使人民信仰依賴,或者以其堅強的意志威壓著民眾並作民眾努力奮鬥的統帥。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一個智仁勇兼備的聖哲,而且可能要有作前期犧牲的打算,最後不能親自得到成功之盛。因此除了智仁勇甚至需要有殉道精神的人,這樣的人可能比孔子說五百年會出一位的聖人還難得,其實明治維新的成功是當時幾個大運動的推波助瀾,這些運動都有幕後策劃的一群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及不同階層,有的是王公舊臣,有的是藩士,甚至一些品性不端的浪人,其中稱得其名的是巖倉具視,不過他也頂多是一個算得上是知識份子的破落戶,至於在擁有軍事力量的藩士裡以西鄉隆盛為最,但他也不過是一個陪臣罷了;因此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引領群眾運動成功的是不知名的幹部而絕非已有盛名的領袖,甚至負有盛名的領袖往往成為運動失敗的主因,因為大家目光集中的效果成了人而不是事業本身。
這與我們現在民主政治的選舉制有許多矛盾的地方,選舉是以知名度為首選,所以要先有名獲得權力後再求事功,恰恰與運動是違背的,運動在初期是要切合時代的需要,加上凝聚共識的過程,形成共同的信仰,那才能成為力量。而今那些早負盛名的政治明星一顆顆在我們眼前隕落,耗去了我們多少青春的歲月與嘶喊揮淚的氣力卻往往是失望與嘆息。所以我們不能依賴孔夫子說五百年出一次的聖人來拯救我們,也不要期望靠政治光環的當選的政治明星會引領我們,而是我們要先想想我們有統一的思想嗎?有統一的信仰嗎?沒有這些是無法產生統一的力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