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否決了美、日、沙烏地阿拉伯所有干擾阿爾巴尼亞的提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表決前,中華民國代表團決定退出會場,從此退出聯合國。自那時起,與中華民國的友邦國家也陸續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共建交;到目前為止,與中華民國還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只剩23個,絕大部分都與中共建交。這是否意味著中華民國自1949年以後從大陸撤遷來台,到退出聯合國,到承認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只剩23個,就應宣告滅亡了呢?這個世界上有兩種聲音是這樣認為的,其中一種以中共為首,認為中華民國已被這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認為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所以已走入歷史。另一種聲音似乎也呼應這種說法,但不同的是他們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其國際地位已失,應走入歷史,而由台灣人民自己建立獨立的國家。這兩種說法似是而非,一是國家的存在不只是承認與不承認的問題,是實質上的不可取代;例如中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了中華民國,但畢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同意中共代表他們,這就是實質的不可取代。其次是中華民國實際上從未消失,領土的縮減或政權的轉移都不能使一個實質存在的國家消失;例如中共的建政及台灣內部的獨立訴求,實際上要求的也不過是政權轉移,都談不上或有必要獨立建國。
中華民國對中國這個傳統歷史上的國家有什麼仍存在的必要性呢?又台灣人民為什麼非以中華民國作為其祖國而不可另建新國呢?回答第一個問題,便要從中華民國的產生說起,推翻專制的滿清建立一民主體制的國家是中華民國自始的目的,也是至今仍能存在的理由。那麼台灣人民為什麼不能也建立一個民主體制的國家呢?台灣自1895年割讓給日本,1945年重回中國的懷抱,台灣自始便是中國的疆域,人民也多數自內地遷移而來,生活及文化莫不與中國息息相關,但現在居住在台灣有著與傳統中國血緣及歷史文化關係的這些人為什麼要獨立於中國之外?簡而言之就是對現在中共政權的畏懼,對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所以台灣人民需要與傳統中國繼續維持共同的文化及血緣關係,這就是中華民國繼續存在的必要。
民主自由與歷史文化就是中華民國繼續存在而將更為兩岸人接受的理由。現在有許多中國人到了國外就變成了外國人,中國人留給外國人的印象仍是十八世紀那個留著辮子穿著馬褂說著台山話的唐人,即便中國已現代化了幾十年。可是悄悄的外國人開始有了另一種印象,那個穿著改良式旗袍在百老匯舞台上一會兒唱著中國小調,一會兒唱著美國搖滾歌曲,藝冠群倫;及那個光頭尼姑帶著一群穿著藍色制服的義工第一時間出現在災難現場救災的畫面;一個不良於行鄉下賣菜的老婦竟用她微薄的收入救助了許多失學青年的故事。是的!她們就是有著中國血統生長在台灣的台灣人。沒有中華民國她們怎顯光茫?
寫在中華民國百歲生日晨
P.S: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