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衛國的甯殖與孫林父把衛獻公驅逐出境,改立衛殤公;一直等到甯殖要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才對自己曾逐君的這件事後悔,就交代兒子甯喜設法使獻公能回國復位;甯喜牢記於心,果然照父親的指示,殺了衛殤公,驅逐孫林父,迎回獻公復辟。可是獻公恐怕甯喜專權,就授命公孫免餘殺死了甯喜。對甯喜而言,獻公恩將仇報,所以有怨。
孟子則認為來自親近者的傷害是最令人怨恨的,像《詩經‧小弁》中描述太子宜臼被父親幽王廢棄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怨,是在與父王的親密關係上更加突出的原因。
晉惠公派韓簡子去視察秦國的狀況,準備對秦國發動攻擊,韓簡子回報說:秦國的軍隊比我們的少,但鬥士比我們多。惠公覺得很奇怪就問:這是什麼意思?韓簡子說:我們出亡在外時,曾得到秦國的資助;又由他們護送我們回國執政;當我們發生饑荒時,他們又饋贈糧食濟助。如此三次受人家的恩惠,卻不思報答;一定會激怒秦國軍民,讓他們同仇敵愾的來攻打我們,此便是至恩必有至怨的道理。
由上面三個例子就可推知在深厚恩情上產生的怨恨,更深長久遠。最近陳水扁在獄中透過友人向社會發表了一篇名為“給台灣人民公開信”的文章,提出三點主張:首先是認為宇昌案就是扁案的翻版;其次是呼籲民進黨切割八年執政等於否定自己;最後是請台灣人民給扁家留一個活口。公開信由陳幸妤宣讀,陳致中在旁陪同;無疑是為兒子的立委選情加溫。
從阿扁的角度看,民進黨今天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受其恩惠,所以值此扁家最危難的時刻,若採取切割的態度,則如何讓扁嚥得下這口怨氣。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扁是當初大家共同擁護的政治明星,目的就是要終結國民黨的長年執政,但扁執政後,如此貪腐,使民進黨丟失政權,並置於無以復起的地步,受民進黨長期栽培的扁恩將仇報的傷害民進黨,對民進黨的支持者該如何交代?如今更為自己的弊案連結蔡的宇昌案,為兒子的選舉竟不顧綠營的團結。民進黨人的怨伊於胡底?
然而無論是阿扁或民進黨都該向台灣人民認錯,因為他們為的畢竟都是一人一黨之私,卻把台灣人民期盼多元民主與更高人性價值的理想徹底粉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