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必無獨知的政策思維



    戰國末年西周已是個夾在齊秦兩大勢力間的小諸侯國,但其中公子最卻是個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人,分別前後在秦國與齊國為官,本身又是西周君的嫡子,因此很受矚目。戰國策裡記載了他穿梭於各國間遊說的故事;他還有一個兄弟公子果,死心踏地的跟在父親西周君旁邊,很受疼愛,所以當西周君要立太子時,便引起國際及國內的熱烈討論,在齊秦的角度而言,當然較支持公子最,因為他嫻熟國際事務,對各國有實質的影響力;但西周國內部卻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公子最不關心內政,把國家資源會浪費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上,而公子果比較能體諒人民的生活狀況,才應該是合適的繼承人。
    但無論怎麼說,西周君都置之不理,也不表示任何意見,司寇布是很了解西周君的臣子,他也比較能掌握國家的狀況;其實當時西周國主要面臨的國際情勢是秦國不斷的向東擴張,韓魏等國要抵抗強秦的攻勢,而齊、趙、楚等國卻又袖手旁觀,夾在其中的西周情勢很危急,因此需要一位能在各國間有影響力的人來擔任此重責保衛西周,所以太子一位非公子最莫屬,但是西周君的沉默卻使得許多國內外的人橫生揣測,以致加重了不確定性,使許多對西周有利的政策都無法推行,所以司寇布就來勸諫西周君,請他儘早公佈太子人選,這一段對話在戰國策中被記載下來,其中司寇布還舉了一個“千金良劍,必無獨知”的故事作喻;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項可行的政策,在研擬妥當後,就要大力的向外宣告推廣,以免誤會產生疑慮。
    台灣的國際處境比之以西周,稍嫌未妥,但避免成為強權間可隨意犧牲的籌碼是與西周有共同之處;所以在強權間的生存之道應謹守彈性與理性;「九二共識」就是台灣能保有國際生存空間又能活絡經濟的最佳政策;進一步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更是使台灣國際政治地位躍升的重要關鍵。中國已是世界上不可忽視的國家,進而將影響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與勢力重整,台灣也將是中國借助的一股力量,藉以平衡外界的不友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