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民國版的土木堡之變


明朝歷史上發生過土木堡之變,這是一自取其辱的事件。明朝的勢力本就不如蒙古,所以每年蒙古就以進貢之名向明朝皇帝朝貢,明朝廷就以來朝貢的使者人數及貨品數量給予賞賜,雖名曰賞賜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索賄,司禮監太監王振還與使者討價還價起來,惹怒了瓦剌的太師也先,分兵四路向明邊境叩關;王振竟慫恿英宗御駕親征,結果浩浩蕩蕩的大軍被蒙古也先殺得七零八落,連英宗也在土木堡被劫持而去;其實這種皇帝死了都不冤,繼位的景帝不理蒙古也先數度遣使來議和,本來想以英宗當肉票換取高額的贖金,卻沒想到幾度碰了軟釘子,後來才覺悟這是漢人朝廷裡的內鬥,圍了數月的北京城也攻不下,只好將英宗釋回故意擾亂明廷,果然英宗回京後就遭軟禁,景帝表面上尊其為太上皇,實際上將其舊勢力一一清除,因此趁景帝病重引發了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密謀發動的政變,使英宗復辟。
這個事件之所以醜陋都是英宗與景帝間的內鬥所致,英宗在土木堡之役已曝露自己執政的無能,然而仍戀棧不去,所以勾結權臣政變把政權奪回;而倉促中即位的景帝也私心自用,面對也先釋回英宗卻毫不避諱地將其幽禁起來,在眾臣民眼前上演骨肉相殘的劇碼,所以後來被政變奪去政權也沒人願為其捍衛,這就是咎由自取。
如今國民黨的執政已令人民做出了更換政權的決定,就該虛心檢討,而不是再利用政爭奪回政權,民進黨雖在人民唾棄國民黨的選戰中意外獲利,就該切實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再以各種手段抹黑阻撓醜化的方式作政治攻防,那將是另一場民國版的土木堡之變。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相忍為國


淝水之戰東晉之所以在兵力懸殊的狀況下戰勝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關鍵性的人物不是謝安,而是朱序,朱序本是桓溫手下愛將,曾隨桓溫征蜀立下汗馬功勞,也由桓溫舉薦為梁州刺史鎮守襄陽;桓溫也因而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想要得到九錫的尊榮,因遭朝中謝氏王氏的反對而反目;後來桓溫失勢,朝中大權由謝安掌握。
淝水之戰前前秦苻堅就攻打襄陽,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攻下,俘虜了朱序,以為朱序與王謝兩家有隙就收買他在前秦的朝中為官,並利用他去向晉軍戍守壽陽的謝石招降,沒想到朱序竟暗地裡向謝石表示趁秦軍未集結完畢前擊潰其前鋒部隊奪其士氣,果然此舉奏效。並利用秦軍後退等待晉軍渡水決戰時大呼「秦軍敗矣」潰其士氣。
如果不是朱序相忍為國,淝水之戰的結果可能改寫,所以任何政治人物都要以國家的利益為依歸,權力鬥爭的結果都將陷國家、人民於萬劫不復之境。兩岸服貿與貨貿的談判便是一例,挾人民挫傷毀政府威信成就政黨奪權之利莫此為甚。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古時候有一種長得很像犀牛的動物叫「兕」,聽說射殺這種獸過不了三個月就會喪命,因為這種叫兕的獸是天神的坐騎,經常出沒在雲夢一帶,那裡正是楚國的疆域,也是楚王經常狩獵的地方。古時候君王的狩獵其實也是一種軍事演習,為了掩人耳目就以狩獵替代這種戰爭前的軍事演練,當時楚國與中原的晉國彼此衝突,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楚王於是舉行了這次名為狩獵其實準備突襲晉國的行動,大軍在雲夢大澤裡展開佈署,驚動了兕,兕向楚王的座駕直衝過來,震驚了楚王,楚王舉弓向兕射出一箭,一旁隨侍的申培也向奔馳中的兕射出一箭,兕竟因此倒地不起,楚王見狀以為是自己的箭射死了兕,於是正準備向眾軍士展現自己的神力,哪曉得士卒檢查兕身上箭矢時發現那是申培的箭,楚王的箭根本沒有射中目標,於是申培出列大剌剌地將兕獸當作戰利品領回,這讓楚王惱羞成怒,斥責申培在御前行兇犯上不敬,硬是以烹刑處置了申培。
晉楚兩國戰爭結束後,楚國大勝,在獎賞有功人員的典禮上申培的兄弟來向楚王請功說:兕是天神的坐騎,射殺兕的人活不過三個月,我兄弟申培是為了救大王才犯忌射殺兕的,如今大家為戰勝表功,我兄弟申培不該領頭一功嗎?這時楚王才恍然大悟。申培為了維護楚王的軍令救主卻不願為自己辯白,堪稱忠誠。古人有「穆行」的說法,意思是不因別人了解自己就受鼓勵而行,也不因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喪不作。
現在民主政治是一種媚俗的政治,政治人物每要看民調行事,口口聲聲以民為主,甚至最近選出爐的台北市長還說要由人民參與決|策,連其局處首長也要公開票選,所以政治再也不需要有人承擔責任只要符合民意就由人民負責。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正直敢言


一般盧姓都以范陽作堂號,因為河北的涿縣是後來盧氏子孫定居的所在,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從此范陽盧氏就開始起家,到了南北朝時更與北魏皇室締結婚姻,娶了三位公主,成為與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並列的四姓,也是後來李世民最傾慕的一流門第,曾在唐朝廷裡作過八個宰相。
其中的一名宰相是盧懷慎,這個人其實才能平庸,與姚崇同為宰相卻遇事推諉,僅參加公私典禮場合時以宰相名出席,所以又有「伴食宰宰相」的不雅之名。但他操守廉潔,地位尊貴妻兒子女仍然挨餓受凍,如有賞賜一定分給親朋好友,連自己下葬的費用都沒有。這個人雖表面看沒有經國濟世的才能,但對於是非善惡是一絲不茍的,他曾在中宗剛登基時,以侍御史的身分上奏勸諫中宗不該聽武后詔命十日一謁上陽宮﹝武后所居宮﹞。
後來又建議中宗不要隨意遷調地方官吏,有功應予恩賞,有過即予免職,否則有才能的官吏無法盡力服務地方,而犯過的官吏又遷調遠鄉,使遠鄉的人民得不到好官吏的服務反而成了懲治壞官吏的替罪羊。就此觀點看來,盧懷慎對於吏制有不同於當朝的看法,而且基於政治是以服務人民為目的的觀點看來,他也不是無才之士。
因此以個人出身去判定一個人有無才能或者德才必定兼備都缺乏根據,但一個能明辨是非又敢言的人就必定是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