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偷雞不著蝕把米


  阿忠無意中拾了一個皮夾,見裡面一疊鈔票,起了貪念,到廁所裡將鈔票取出裝進自己的皮夾裡,那拾來的皮夾就丟在字紙簍中。出了廁所不久就有一個人拿著皮夾跟在後頭喊他,那人上前說:先生這是你的皮夾嗎?剛才我見你忘在了廁所裡。阿忠直說不是,那人這時變臉道:我分明看你從裡面取出一疊鈔票來,然後將皮夾丟在字紙簍裡,難道你是扒手不成。阿忠見自己形跡敗露,便好言對那人說:兄弟!那是我揀來的,分你一半不成嗎?
  那人還在猶豫,卻見一人慌慌張張的像找什麼似的四下張望,於是對阿忠說:人家找上門來了。阿忠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那人見狀說道:還給人家吧!看樣子不是咱們的財,阿忠心想只要那人不揭發,物歸原主也就罷了。於是那人拿著皮夾上前問那四處尋物的人說:老兄!這可是你的?那人一眼就認出是自己的皮夾,喜出望外地說:是我的,真謝謝你。拿著皮夾的人進一步問道:裡面可有錢?有多少?我們要核實一下。那人說:一萬八,我剛從ATM領出來的,於是順手又從口袋裡找出一張ATM的收據來。
  阿忠見狀只好反過身從皮夾裡數了一萬八交給那人,這時那個程咬金向那丟失皮夾的人說:人家揀到你的皮夾,你也該意思一下,否則太失禮了。那人二話不說數了兩張千元大鈔塞到阿忠手心裡,直說:不好意思!大恩不言謝。等要再拿兩千塊給那程咬金致謝時,那人早不知去向。
  阿忠一臉無奈地將鈔票收進皮夾裡,腦子裡還在想剛才五分鐘內發生的事,接著上了一部計程車,在車上左思右想都覺得其中有蹊蹺,最後要付車資時打開皮夾抽出一張來交給司機,只見司機對著光線瞧了又瞧說:先生可不可以請你換一張。這才發現那兩張酬謝的千元大鈔是假貨,而自己原本的錢短少了五千。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剝削


  「贌社」這個名詞來自當初荷蘭人統治時期對原住民村落的一種承包稅制,現在許多台灣人說的「剝削」二字就是源自與此;這種稅制指的是將原住民依村落﹝社﹞所獲的鹿皮鹿肉及鹿角等製品經漢人交易後,由荷蘭人抽取的一種稅收制度,為了保障稅收,荷蘭人便依村落﹝社﹞每年在大員街﹝台南‧安平﹞進行招標,得標者發給一銀牌作為識別。
  這種稅制雖方便了荷蘭人抽稅,但不利於原住民,因為漢人在得標後為了賺錢一定大肆壓低向原住民收購鹿皮的價格,原住民又因此稅制不能販售給其他漢人,所以成了被剝削的對象。另對本來經營鹿皮生意的漢人也不公平,一來他們若無法得標就喪失交易的權利,二來他們當初都以原住民所需的日用品、農具、獵具作為放貸,如今官方不承認這種借貸行為,使得漢人無法取得回報而作罷,而原住民也因而無法獲得這些實質的幫助,使得收入漸減。
  這項稅制在荷蘭人統治期間就受到批評,荷蘭人為了紓解原住民的不滿,定期開放在赤崁的市集,讓原住民可自行與漢人交易。可是畢竟利用漢人來制服原住民是一種便利的統治方式,所以即便到了明鄭時期,贌社制度仍未廢止。直到清廷統治台灣後才逐步改為「社餉」及「丁稅」。
  由於這項制度是由得標的漢人對專一村落進行交易,所以漢人就在該村落設置「通事」一職負責聯繫,該通事不只懂得語言,還要掌管一些村落的事務,例如餉食、差役、租稅,後來竟成了專職,每年的承包商可能改變,而通事卻固守該村社,連原住民部落裡的頭目也要看他的臉色,否則故意壓低價格讓原住民血本無歸,因此也產生侵佔財物、奴役兒童、強娶婦女等情。著名的吞霄社事件就是一例。清廷統治期間為了降低通事與原住民間的矛盾,甚至將通事列為官職,但由於通事是主要與原住民溝通的管道,所以採放任態度,惟恐得罪通事影響對原住民的管理及稅收。在台灣小學教科書裡曾有「吳鳳」一杜撰的人物,他就是當時的通事。
  今日政府對原住民百般禮遇,在政府與原住民間也不需要通事來溝通了,「剝削」一詞也早成了被遺忘的名詞,然而在平地人社會裡仍不時流傳著「剝削」事件,例如企業主對勞工,這些看似與政府無關的事件背後其實都有政府涉足的影子,例如無薪假、派遣工等法令的實施,原來有政府作企業主的靠山才會衍生出這些剝削事件,它們都其來有自,皆源於「贌社」一詞。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看不懂的經濟政策


  很少人在這個時候願意談雷根經濟學,因為現在所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正與雷根經濟學背道而馳;雷根經濟學的主要四大支柱是:減少政府開支、降所得稅及資本利得稅、減少政府對經濟的調控、緊縮的貨幣政策,目的就是要打擊通膨,因為當時的油價自1979年的15美元漲到1981年的31美元,整整漲了一倍多。
  但比較今日,油價自2007年1月的50美元漲到2008年6月的147美元,漲幅更高達兩倍,甚至因為美國房地產價格短時間內暴漲3倍而導致泡沫,使金融機構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如此高的通膨,但美國一反過去經驗地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難道就只是執政的黨派不同而有如此南轅北轍的思考嗎?
  或許大家會以為雷根當年的政策是失敗的,所以現在的政府不予採行,其實正相反,為了終結通貨膨脹而緊縮貨幣的供應,使美國經濟在1981年7月開始急劇的衰退,並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衰退幾乎打破了大蕭條以來的紀錄。然而,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年-1982年的衰退後,於1983年開始了戲劇性的茁壯復甦,這波經濟成長還繼續維持了好幾年,直到雷根任期結束前都還未停止,成為美國史上為期最久的經濟擴張,原本高漲的失業率於1984年中旬已經降回了1981年早期的數字,並且在接下來幾年裡也持續下降。
  主張減稅的政策也製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反而使聯邦政府的稅收增加,由初期的5170億大幅增加至超過1兆美元。
  雷根也縮減社會福利支出,不像現在的歐巴馬政府堅持的健保制度,最吊詭的是他當年指派的是後來主張擴張貨幣政策的葛林斯班來擬定減支計畫。
  如此相違背的政策一定導致不同的結果,這是我們一般人的推測,卻與事實大相逕庭;雷根的經濟政策擴大了貧富差距,因為減稅尤其是減少資本利得稅讓富人更有錢;如果現在的政府是基於此而不實施雷根經濟學,身為平民百姓的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力挺政府顧全公義的政策,但事實卻是讓貧富差距更形拉大,而且企業囤積大量現金不投資不增加僱工不加薪,人民還在貧困線上望著財團嗷嗷待哺。
  所以大家還要對什麼樣的政府懷抱信心呢?其實他們都是一丘之貉,管你左傾右傾都是先餵飽他們的恩主資本家為目的,犧牲的都是平民百姓。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左支右絀


  今〈2013〉年美國發生了多起校園槍擊案,所以管制槍械的提案在各州及聯邦再次被提出,其中科羅拉多州就有兩位民主黨的州參議員約翰·摩斯及安吉拉·吉隆被選民罷免,約翰·摩斯甚至還是州參議院的議長,當初有四位參議員參與提案,但只有約翰及安吉拉被足夠的選民聯署罷免成功;姑不論管制槍械的立意是否合宜,罷免過程卻意外令人矚目;因為兩位議員都在罷免案通過後向法院要求以〈禁制令〉阻止罷免投票的舉行,而法院卻裁定投票必須進行,因此在9月10日的投票中通過了對兩人的罷免案。
  這個例子適用在最近台灣所發生的兩件事,一是對新北市立委吳育昇的罷免案,這個案子的第一階段聯署人數必須達該選區選舉人數的2%5800人,第二階段須達13%37700人;但第一階段送達中央選舉委員會時就發生有一千餘份的聯署提議書不合規定,要求補正,此舉令發動罷免的「BMW罷免吳育昇」行動聯盟向中選會提出質疑,因此該案尚在聯署階段;所以根據前項科羅拉多州的實例,任何罷免的提案無論立意只要合乎法定程序就該循序漸進的一一去完善它,否則將只是鬧劇一場。
  另一件事是國民黨對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撤銷黨籍案,王金平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向法院提出〈假處分〉,因此撤銷黨籍的申請失效,立院不得逕行處分。這與科州兩位遭罷免提案的議員申請〈禁制令〉有異曲同功之妙,但不同的是科案在法院以利於群眾行使罷免意志為基礎而駁回〈禁制令〉的申請,在台灣則以保護個人權益的觀點准予〈假處分〉令的申請。
  這兩件事其實都涉及到何者為〈公義〉的問題,前案需要完成法定程序是所謂的〈公義〉,後者則以維護團體或個人權益為比較;若以科州罷免案的邏輯來推論,符合罷免程序的聯署與投票不得因涉及個人權益為由予以中止,而我們在處理這些公眾與個人權益問題時則顯得左支右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