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官途中的驛站



  明朝歷史上的清官─海瑞,一生與貪瀆對抗,最令他恨之入骨的,就是驛站的浮濫開支。明朝為了方便官員南北各地的奔波,設有驛站的設施,可提供簡易的茶水飯菜及住宿之用。但這項立意良善的公務設施卻被官員拿來作為送往迎來,巴結討好的工具。而所產生的鉅額費用則由當地的老百姓攤派支應,並成為該地方一項沉重的負擔。地方官員是好不容易抓住了討好中央大員的機會,並且以接待為由的向老百姓徵收費用來支應,名正言順,何樂不為!但這“順理成章”的事遇上了海瑞,就變得不那麼尋常了,海瑞大幅縮減接待的規格及費用,使那些被縱容習慣了的“過客”很不爽,於是四處散播海瑞的壞話,嫌他不懂人情事故。
  海瑞的官職很低,所能透視朝廷中的那些腐敗事不多,但他卻能從驛站的送往迎來中發現官員間的奢侈浪費竟都是來自人民的血汗,於是挺身而出,不計個人得失的刪除惡例,是當時敗壞的風紀中唯一出淤泥而不染的個案。
  如今的政界,各級民意代表每年都有鉅額的出國考察費用,行政部門也編有,專供一些高官出國旅遊,然而為避人耳目,都以出國考察為名,回國後以草草報告交差了事,這就是現代版的“驛站”,浪費人民的公帑,卻沒有“海瑞”能將其全數刪除,實民所憾!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陋規



  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由盛而衰的重要關鍵,到底這兩朝作了什麼事影響了中國後來的命運呢?明清共565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還算承平的年代,但老百姓沒有因而得到休養生息的好處,甚至國家也變得更窮困積弱,原因皆因此兩朝是中國歷史上吏治最腐化的朝代,龐大腐敗的官僚體系把人民榨得一窮二白,腐蝕國家的根基,以致成為頹廢不堪的狀況,以下作較詳細的說明:
  明清兩朝的官制很類似,非常龐雜,但基本上分為與老百姓直接接觸與不直接接觸兩種,地方上州、縣兩級政府是直接與人民有接觸的,其他都屬與老百姓不直接接觸的官吏。不過這些看似不與老百姓接觸的部門,卻都是州縣政府的婆婆媽媽,直接影響其前途,所以州縣是拼了命的要打理好與這些衙門的關係,什麼“炭敬”、“冰敬”、“跟敬”、“門敬”,各種“使費”“部費”等都要周到,否則是有苦頭吃的。這些名目的孝敬都是一種陋規的形式,這種陋規佔所有貪瀆總量的八成左右,而且全由人民買單。雍正曾一度要把這些影響官譽的陋規取消,就以養廉金銀的方式集中收取然後統一發放,竟然一個地方官所領到的養廉銀是其薪俸的數十倍至百倍,可見金額的龐大,也足証是當時官員的主要收入。
  明清兩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官員薪資程度相對較低的時期,而且有很多涉及公事的支出也由個人負擔,這就使原本就已低的薪俸,更難以支應。例如就仕不在籍的規定使官員都要離鄉背井的去就任,奔波的旅費及在外的開支都由個人負擔。有些官員沒有官署,連幕友、師爺都要自己掏腰包請,難怪他們要盯緊州縣這些官員上繳孝敬了。薪資低的原因以後分專章討論,但對明清兩朝的統治者而言,是從來不與官員的清廉發生聯想的。
  州縣這些地方官員可是滿朝文武的希望所寄,所以想方設法的往百姓身上榨取,但老百姓的口袋也是有限的,榨乾了就只好逼上梁山,落草為寇。這些榨取的手段最常用的名目是“攤派”,臨時跟老百姓按人頭收取不合宜,就提供白員名額來向外兜售,那些在地方上既不務農又不讀書的紈絝子弟跟潑皮流氓,是拼了命的來爭個白員,好拿著欺壓百姓的執照橫行鄉里。因此明清帝國就因此數度掀起各地的民變,明朝還因李自成而亡國呢。
  但可笑的是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上檢肅風紀機構最完整的朝代,明朝甚至有東廠的秘密警察組織,對付貪瀆應可手到擒來,但都無功而返,就是忽略了陋規對整體公務系統的影響。
  目前台灣政壇上到底有哪些陋規呢?政治人物的政治獻金。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白員集團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平民的兩位皇帝之一,另一位劉邦,朱較之劉又要貧賤得多,做過乞丐、僧人、流民,可說遍歷社會中最低下的各種階層,所以對於平民百姓的生活瞭然於胸,痛恨官吏的欺壓,尤其那些仗著官府權威的白員更是恨之入骨。
  什麼是白員?就是沒有國家官吏資格,也不領國家薪俸,卻做官事的一批人。具體地說就是“編制外差役”。
  這些白員為數眾多,且彼此有共同利益,就成了一個集團。朱元璋登基後就展開了與這個集團的鬥爭。我們先從史料看看這個集團的為數眾多情況,如今上海市當時還只是松江府,這個府下轄兩個縣,一個叫華亭縣、一個叫上海縣。這一府二縣有多少白員呢?1350名;另一蘇州府有1521名﹝縣的編制員額都只有150名左右﹞。這些白員都幹些什麼事呢?朱元璋描述的最貼切,他說這些人都是鄉裡的無賴不務正業,農忙時下鄉生事,到了播種時,拿著官府的批文就從地裡把人綁走。這些人中以作“牢子”的佔最大部分,所謂正牢子,就是獄警,小牢子及野牢子就是不在國家編制內也不領國家薪俸,但卻作獄警做的事。為什麼要幹沒工資的事呢?沒工資,可是其中的花樣可多著呢!收押的人犯想在獄中過得舒服些,要打點,親屬面會要打點,想打聽點自己案子的情況要打點,凡事皆得打點,好處自然是這些白員及獄卒平分了。上面的官員也多少從中朋分,於是一個從上到下,綿密的貪腐集團就形成了。
  朱元璋面對這白員集團是毫不心軟的,官員巧立名目擅自起用者,處斬。後來連這些白員也處斬。但這樣的嚴刑峻罰似乎不起作用,各地情況沒有改善的跡象,氣得朱元璋再加重刑,還有比處斬更厲害的嗎?就是滅族。除了嚴刑以外,再加一條群眾保障措施,先把衙門裡的官吏姓名公告,除了公告上的人以外,有假稱衙門官吏者,諸人皆可擒拿入京。且予重賞。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對白員可說用盡了力氣消滅,結果呢?明朝末年的顧炎武〈日知錄〉裡有一段話描述道:一邑之中,食利於官者,亡慮數行人,恃訟煩刑苛,則得以射人錢。故一役而恒六七人共之。意思是說:一縣中,靠官府的利益維生的,少說也有一兩百人,靠著訴訟的煩擾及刑罰的嚴苛,就能讓這些人從中獲利了。所以往往官府裡一個職務卻有六七個人在做同樣的工作。可見一點改善也沒有。何止明朝276年沒有根絕這項弊病,來到了當今的民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你是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商人,一定聽說過報關這個行業,它就是藉於官員與人民間的一種行業,被政府以法令的方式保障其地位;另如律師、代書、會計師、各式公辦部門的黃牛等,都在承襲“白員”的地位,正是今日肅清貪瀆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