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光榮革命不光榮


光榮革命指的是英國1688年國王與國會之間因英國國教﹝新教﹞與天主教﹝舊教﹞之爭,最後由國會罷黜詹姆士二世改由其女瑪麗二世及夫婿威廉三 世自荷蘭返國共治英國。
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顧國內多數反對,違反經國會通過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及從軍的規定,並且於1687年發佈兩項關於〈信仰自由宣言〉的法令,給予包括天主教在內的非國教教徒以信仰的自由,此舉引發了清教徒的反彈,群起抗議,詹姆士二世便加以逮捕迫害。
但這些引發民怨的事件仍未全面爆發,因為信仰英國國教的王室繼承人瑪麗二世地位仍穩固,真正引起國會行使罷黜權的導火線是詹姆士於1688年6月20日得一皇子,議會中輝格黨與托利黨人都認為詹姆士會更改繼承,所以一舉罷黜了國王,由瑪麗二世與其夫婿威廉三世回國接任。
同時國會向威廉三世及瑪麗提出《權利宣言》,宣言中譴責詹姆士破壞法律,並指出以後未經國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未經國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英國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項。由於這是一次沒有流血的革命,所以稱之為「光榮革命」。
雖然結束了國王與國會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但這只限於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就有許多效忠詹姆士的勢力反對威廉與瑪麗的奪權,而引發流血衝突,特別是愛爾蘭中南部居住著許多天主教徒,戰爭尤為激烈,因此衍生的北愛爾蘭問題,至今仍困擾著英國。另外一直支持詹姆士二世的法王路易十四出兵幫他奪回政權,導致1689至1815年的英法百年大戰。
我們分析這場革命的重要意義是民主政治的確立,君權式微國會權力凌駕,其餘則不足稱道;原因有三:一是宗教自由的價值未獲肯定;二是《權利宣言》的內容簡直就是對天主教的宗教迫害;三是國會藉罷黜及冠冕的權力脅迫威廉三世就範,此正是國會脅迫行政權的始作俑者。
這次民進黨的競選廣告都宣稱是台版的「光榮革命」,如果其執政後通過一項台版的《權利宣言》內容有:外省人不能當總統,總統不能與外省人結婚。請問那還「光榮」嗎?可能百年大戰就要凌空了。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殷鑑─我們正步入何梅泥時代


最近與美國達成核限制協議而解除石油禁運的伊朗是古代的波斯帝國,在中古時期信奉的是索羅亞斯德所創立的拜火教,並在唐朝時由此傳入中國,可是當突厥人與蒙古人興起後就相繼入侵,並建立伊耳汗國與帖木耳汗國,十六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此建立薩非王朝,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並以該教中的什葉派作為國教。
伊朗後來歷經數個王朝都無法再振興波斯昔日的風采,在20世紀初被俄羅斯及英國瓜分領土。直到1921年才由一位禮薩汗的軍人發動政變建立巴列維王朝,這個王朝與美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讓美國獲得該國的石油與在中東的利益,而由美國援助他建立一支強大的軍事武力,成為維持波斯灣安全的警察。
巴列維王朝在1951年由議會推舉一名叫摩薩台的出任首相,這個人有很良好的政治背景,並且主張脫動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金制度、歸定僱主對傷病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向地主徵收土地租金20%作為基金資助公共浴室及農村住房等市政工作。
最矚目的是收回被英美等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國有化,當然這也是最後被美國中央情報局及英國軍情六處策動一阿賈克斯行動趕下台的原因,算算他在任期間僅兩年。仍由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掌政,這使得多數伊朗人大為不滿,也是巴列維後來倒台流亡的主要原因。但伊朗人民以怨氣迎來的是另一個惡魔,那就是伊斯蘭教宗教領袖何梅尼。與美國絕裂,釀起了伊朗人質危機;發動兩伊戰爭,被經濟制裁長達20餘年。何梅尼完全以意識形態治國,發展核武與美國及以色列為敵。一直到1997年溫和派的哈塔米總統當選才逐漸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