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執政切忌急功近利

    如果你現在問馬英九過去四年什麼政策他最後悔,他會說:無薪假‧、消費券、降營利事業所得稅、降遺贈稅。這些都是他當時最洋洋得意的政策,其實這些政策的敗筆是沒有配套的措施誘導,以致得利者得利,失利者失利,削弱了政策的良法美意。
    例如降遺贈稅是希望資本留在國內投資增加就業機會,但台商卻將其美意用於炒房,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政府竟間接成了幫兇,還要費勁打房,這不是豬頭政策嗎?
    無薪假是希望企業能在急速冷卻的景氣中不裁員,但現在卻成為了企業縮減人事成本的手段之一,這項利器握在企業主手裡,勞工的薪資是永遠無法提升的,這難道是政府的本意嗎?
    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在當時是要營造投資環境,但實施這些年下來卻沒有達到吸引投資的效果,其實政府一開始就不應該只顧碗外,應該讓既有的國內企業進行資本投資,以創造就業機會作為減稅的依據。
    七百億消費券若能循環利用作為獎勵消費的措施,可能創造的擴大消費效果會更加明顯;但一切立意良好的政策都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皆是制定政策的過程草率且急功近利所致。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現實隨定見改變



    一艘渡輪行駛在熟悉的航道上卻意外撞上不熟悉航道的貨輪導致翻覆,渡輪上一位擁有救生員執照的人奮勇救人,他沒有絲毫顧慮地抓住身邊任何一個人後就游向一塊漂浮物,讓那人抓住漂浮物等待救援,如此反覆到第九個人時,他已精疲力盡,最後他抓住一個啤酒箱子休息喘氣;這時他才慢慢緩過神來想與他一起搭船的母親及妻子,但都不知去向。
    這次船難一共死了一百多人,包括他新婚的妻子,但他的母親卻意外獲救,經他母親及後來生還者的描述,他是這次船難中的救難英雄,但卻不幸喪失了妻子。記者會上記者發問最多的問題是“為何救母不救妻?”他面對問題的第一次回答是“我不知道!只本能地隨手亂抓,救一個是一個。”但這樣的回答並不能“滿足”記者的欲望,問題仍接踵而至,他第二次的回答是“落海的瞬間,我看見母親載浮載沉,所以首先將她救起,但一轉眼的工夫,妻子就已不知去向。第三次的回答成了“船下沉時,海面上一片哀號,我只能先救那些快要溺斃的人,至於會游泳的妻子,我沒多作考慮。”
    救難英雄面對同一個問題作了三次不同內容的回答,從意義上看,一次比一次更具故事性,但從真實性上看,卻充滿虛偽與矯情;救難英雄救人的初衷當然不是為了博取名利,更遑論失妻之痛;但這些一次又一次加料的回答卻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符合人們自我設定的情節。所以儘管社會是開放多元的,資訊是豐富多彩的,但如果人們心中已有“定見”,那恐怕連現實也要跟著改變。最近 bumbler 事件與國是會議甚至振興經濟的措施都能看到這種心理現象的漫延,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呀!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無聊之至



    最近有一個無聊的話題,說的是明年端午節民間版萬年曆的推算與氣象局根據美國天文台的推算差了一天,民間萬年曆推算是國曆的6月14日,而氣象局推算的是6月13日;但依據氣象局的說法是太陽與月亮經緯度相同的一天才應該是農曆的5月初一,由此推算在6月8日這一天太陽與月亮的經緯度相同,因此是農曆的5月初一,端午節是農曆5月初5,所以兩者有一天的誤差;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說法,而民間萬年曆是推估,無法計算每天四分鐘的誤差,所以時間久了就有如此錯誤的情形。
    既然一者是有科學作根據的,另一者本身就存在誤差,那只能相信氣象局的說法了;但就是有好事者是不善罷甘休的,說因此依農民曆推算的各種吉凶就不知要以何為準了,這種庸人自擾的說法真是窮極無聊透了;試想判別吉凶不就是希望它能準確的預測未來嗎?當然應選擇正確的依據來推估,何來不知以何為準的說法呢?
    如果大家認同這樣的邏輯,最近的另一個無聊話題就是國是會議了;因為政府財政的問題使各項退休基金都出現破產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連小學生都知道要“多繳少領”,而在野黨拼命說只有以國是會議的方式才可以凝聚共識,化解朝野對立;共識不就是“多繳少領”嗎?朝野對立不就是明擺著說如果不讓他們參與或不依其意思的方案就要對立嗎?而當被追問是否不召開國是會議就反對,其說詞又成了要納入社會更多元的意見,避免政府閉門造車,這就顯然是一種作秀的心態,無益於問題的解決了;老百姓要的是解決問題不是召開國是會議與否,這就是此話題無聊之至的原因。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字義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總把國家一些細瑣的事務交給宰相處理,而自己只管大政方針;但所謂事務的大小卻很難分別,所以國王雖信任宰相,還是不免責備;但宰相卻能逆來順受,他在國王責問時,總回答“好”,避免太多的解釋引起國王更大的怒火。
    有一次國王出外打獵,不小心被捕獸器夾斷了一隻指頭,回來後,怒氣沖沖的問宰相:為什麼要我帶這種會夾傷人的捕獸器去打獵呢?宰相點點頭說:好。國王聽了這句話怒氣更大地責問:你是說這捕獸器好還是我被夾斷指頭這件事好?宰相靦腆地又細聲說道:好。氣得國王叫衛士把宰相關進牢裡。
    過了幾天,國王忘了手上的傷又去打獵,這一次竟落入食人族的陷阱裡,成了食人族的祭品;但巫師檢查了國王的身體後,拒絕他做為祭品,理由是國王因斷了一指,不能成為祭神的犧牲品,因此將他釋回。回來後,國王因意外揀條命,有些得意,於是把宰相放出牢來問道:我這次因禍得福沒被當作祭品給宰了,真是萬幸!宰相也笑嘻嘻地回答:好。
    國王不耐他的回答總是一個好字,於是想捉弄他,所以又問道:牢裡呆著習慣嗎?宰相還是一樣回答:好。國王覺得莫名其妙,就問:怎麼什麼問題你的回答都只一個好字呢?宰相說:你身為國王卻一天到晚出外打獵不問國事,對我來說是好的;但竟連受傷這點小事也發脾氣責問我,我如果不敷衍你,豈不與自己腦袋過不去!把我關起來讓我躲過被食人族抓去當祭品這件事當然是好的,恰好讓我們都覺得因禍得福豈不也是件好事。
    這位宰相在這件事上總共回答了四個好,各有不同的意義;第一個好是指國王耽溺於打獵,被上蒼責罰失了一指是好的;第二個好則認為國王終於注意到捕獸夾傷人的事件,當然也該稱好;第三個好是認為國王能有因禍得福的聯想,不再歸咎於人,算是思想上的進步,也該給予鼓勵說聲好;第四個好是指國王一時的怒氣反使自己躲過一劫,也算得上是因禍得福。
    同樣一個好卻有不同的意義,日常生活中亦復如此,拿最近一個 bumbler 的例子就可看出端倪,在野黨及媒體拿著這個經濟學人雜誌批評馬英九的話到處放送,反正能從外國人嘴裡找到一句罵咱總統的話,比咱自己罵都要適切,因為畢竟臉丟到國外去了是件不爭的事實;但後來撰寫這篇文章的人自己出來解釋說,bumbler是指一個人行事猶豫,把它翻譯成“笨蛋”是不負責任地錯誤翻譯;媒體見狀馬上以語音投票的方式來票選什麼解釋最適合,原來字義不是以原著作人的說法為準,而是以票選決定;同樣被罵得抬不起頭來的執政黨立委卻意外地興高采烈,因為行事猶豫好像比笨蛋要強些。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無限可能



    在一個教育研討會上,大家對傳統式課堂講授與課間互動式教學提出各自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及想法,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老師這樣說道:儘管學校規定的課業很緊,我還是盡量抽出時間說一些孩子愛聽的故事,但內容絕不是當下教授的,以免孩子認為課餘時間還在教授八股。有一天,我們正上完煩人的四則運算,孩子們個個看起來無精打采,於是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隻螞蟻不想與其他螞蟻沿牆邊爬到目的地,於是牠直接穿越光滑的牆壁,爬了許多次都在半途滾下來,但牠不折不撓終於在第七次爬到了目的地‧‧‧,這故事沒完,但孩子們根本沒耐心等我講完,紛紛發言;依婷說:老師你的意思是勉勵我們學這煩人的四則運算要不折不撓嗎?
    凱勳說:這螞蟻摔了那麼多次還固執地要對角線穿越,是為了要節省時間嗎?還是標新立異?我看牠是耍酷。
    欣怡說:一隻螞蟻可以被解釋成不折不撓又可以被說成是固執己見,真是言人人殊。
    這項熱烈的討論一直進行了一整天,我本來想讓孩子脫離惱人公式化的數學教學,卻沒想到孩子是從我不曾設想的各個層面去思考問題,後來我想四則運算他們是否都學會已不重要,能啟發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也許更重要。
    這是三十年前的一個場景,三十年後,一個當年在班上默默坐著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孩子長大了,他從這個故事裡找到螞蟻為什麼會從光滑牆壁上滑落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成功的發明了登陸火星無人探測車“好奇號”的金屬輪,他本來想告訴當年那位教數學的老師說:螞蟻是不會從光滑牆壁上跌落的。但他轉念一想,那不就是啟發他的一個故事嗎?NASA的天空星羅棋布,遠在故鄉的小學教室裡,老師還在為孩子說故事嗎?
    我們一直認為民主是好的制度,原因就是它能提供更多的可能,避免集權讓人思想僵固,但現在有一種在民主制度中的反民主現象,就是批評別人不照自己的意思作,每說一次就把自己往背後的死胡同裡推進一次,一直到背靠到牆為止。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角色互換



    一個暴風雪的夜晚,一輛駛往監獄的囚車,一間遠在郊區的警所,一個曾喪失伙伴而自責的警長,一場不肖警察與揭弊囚犯間滅口與求生的衝突;職業身分不再是辨識敵我的唯一標準,求生本能使意志消沉的警長恢復戰鬥力,帶領著部分警務人員及囚犯抵禦不肖警察的滅口行動。
    一切外在的環境因素都在改變,警察竟然成了劫囚的搶匪,囚犯也能與監禁人員並肩作戰,心理醫生在危難時成了逃避現實的人,看似捍衛正義的老警佐竟是匪徒的臥底,徐娘半老的警娘也能力抗頑匪;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力守正義的立場,傑克警長不願屈服於外力的威脅堅持是非的底線。
    這是好萊塢2005年《Assault on Precinct 13》﹝中譯:十三號警署﹞的全劇大意。闡述了環境對個人本性的影響,角色互換的巧局正不經意的檢驗著每一個人虛偽與真誠的一面。
    真實的社會裡其實也不斷在上演著這樣的戲碼,譬如這次朝野對退休基金即將破產的危機,執政者視此為燙手山芋,不顧程序正義的想快刀斬亂麻,一絕後患,這是標準的逃避問題;而在野黨堅持主導議題卻把責任都推到執政政府身上,也是標準的政治操弄。譬如蔡英文聲聲“他的問題”,蘇貞昌語帶恐嚇的“不取消年終慰問金就上街頭”,及馬英九、陳冲語焉不詳的“世代正義”,他們都角色互換的閃避問題,我們呢?不能光看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