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非理性的政治操作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分裂時期,一個是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6─256年﹞, 一個是南北朝時期﹝ 304─581年﹞;結束春秋戰國分裂的是秦,終結南北朝分裂的是隋,但這兩個朝代都是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秦的統一政權只維持了15年,隋維持了39年;但取代他們的後世王朝─漢與唐,卻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兩個朝代,在軍事與文化上都有輝煌的成就;然而歷史上最輝煌的兩個朝代其典章制度的建立與國家基礎建設的成就卻不如前兩個短命王朝;秦統一中國後在典章制度上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統一度量衡與文字,在國家建設方面以萬里長城為最著;隋則創立科舉制,對中國知識份子提供了一條進入仕途最公平公正的道路,也影響了中國後來文化的演進,而開鑿運河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工程建設;也許秦與隋都耗盡了國家所有的力量與改革中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以致無法長久維持執政,但漢與唐卻享受著前人種樹的好處,使政權綿延流長。
   這樣的說法好像不鼓勵建立新典章制度與物質建設,尤其這些制度與建設在推動之初是如何受到非議與唱衰的了;例如統一度量衡與文字的政策在施行之初所遭到的反對聲浪,絕對比國民黨在台灣“推行國語禁止方言”的聲浪要大;更何況後來罷黜百家的焚書坑儒了,在現在看來那絕對稱得上是思想禁錮;但今日看來,當初的這些舉措確實有助提升國家競爭力。
    萬里長城及南北大運河的建設在當時都被稱為耗盡民力彰顯統治者個人成就的公共建設,甚至張官李戴的移植戰國時一個杞良與孟姜女的故事來污名化長城這項工程;但時至今日這兩項工程都是影響中國人最巨大的建設工程;引一段孔子的話說“微﹝管仲﹞萬里長城、大運河,吾其披髮左衽矣。”
    如果站在為人民興利的立場來看,建立新制度與投入重大的公共工程建設都是政府該作的,而且要能抵擋外界的非議與批評;而不應站在維繫政權的立場來看。最近江陳八會,在吵嚷聲中簽定了兩岸投保協定,反對黨立即以“喪權辱國”來形容,連一名遭中共拘留的法輪功成員鍾鼎邦在日﹝8月8日﹞前獲釋,都能說成是中共脅迫我簽署協定的手段,可見阻礙為人民興利的力量來自非理性的政治操作。所以秦與隋的建設在當時受到非理性的批判,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運動,而在革命後所建立的王朝政權卻享受著這些曾被自己拿來煽動人民的醜化工具。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階級對立的魔咒



    在科舉制度以前國家選舉人才的方式是士族制度,這個制度是從漢以來的一種推舉制;但由於負責推舉的地方官及被推舉的人多出身於世代為官的一個階級裡,因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被稱之為士族;他們逐漸在政府部門中佔據重要的職位,又因俸祿封賞在地方上擁有龐大的資產成為地主階級;甚至到了魏晉隋唐時期,他們的家族在社會上除了皇親國戚以外,也享有政治及經濟上的特權;由於國家重要的職位被他們壟斷,而他們又排斥其他階層的人,所以國家建設與制度的更新都裹足不前,限制了經濟文化上的發展,國力也相對衰弱。一直到隋朝才建立科舉制,由考試來取才。
    但科舉制的建立也非一朝一夕的結果,是歷經了許多朝代才逐步形成的;而士族制所衍生的門第思想仍殘留在社會上揮之不去,甚至影響婚配、交友等社會活動;其中把唐朝攪得天翻地覆的武氏之亂,就是士族文化下的產物。
    武氏本是唐太宗的嬪妃,竟與太子李治發生不倫戀,太宗駕崩後,李治即位,就是史上的唐高宗,高宗雖已立王皇后,又寵幸蕭淑妃,但仍未忘情武氏;由於王皇后的善妒,武氏從一名與高宗偷情的女尼,一躍而成為王皇后打擊蕭淑妃的工具;但身為國舅又是朝廷上一把手的長孫無忌卻堅決反對將武氏選為昭儀,因為她曾是太宗的後宮。雖有母舅的干擾,高宗後宮中仍上演著爭寵大戲,蕭淑妃被武氏整死後,王皇后便成了武氏下一個要去除的目標;的確,高宗當初不喜歡皇后而寵幸蕭淑妃,根本原因就是厭惡出身名門望族王皇后的驕縱之氣,所以雖將蕭淑妃除去,仍無法挽回高宗的眷顧,反而造就對武氏的專寵;然而朝中仍有長孫無忌的力阻,大臣們沒一個敢違逆他上旨力諫廢王立武為后的,所以一時之間成了僵局。
    李義府就是打破這道僵局的人。他雖文采洋溢曾被太宗稱許,被派在當時仍是太子的李治身邊工作,但他是庶族出身,所以不被長孫無忌所重視,而將他調離剛即位的高宗身邊到四川去,這對李義府而言是失去了政治前途,所以在走投無路下,聽信了一位同僚王德儉的建議,就是在臨行前向高宗呈上廢王立武的奏折;這雖是一次政治上冒險的行為,但在即將被貶往四川遠離權力中心的李義府而言,未嘗不是一次機會;果然這道奏折起了翻天覆地的作用,使武氏成了高宗的皇后,自己也從此成為高宗與武后的親信,大權獨攬。
    但初嚐權力滋味的李義府對於自己庶族的出身仍耿耿於懷,便想盡辦法改變自己的出身;有一次一個叫李崇德的屬下來向他巴結,這個李崇德雖與他一樣姓李,可人家是趙郡李氏的後裔,也就是說他是戰國末年趙國李牧的後人,這個身分正是隋唐時期最受世人尊崇的“五姓七望”中的一姓了,也正是李義府朝思暮想的身分;李崇德藉機將李義府的名字列進了李氏族譜中,從此他也成了李牧的後人了。可是這個秘密是掌握在李崇德手上的,難免有一天他拿這個把柄要脅他;果不然在李義府與杜正倫的政爭中,兩人雙雙遭貶,李崇德就把李義府的名字又從族譜中給刪去;沒想到李義府有武后撐腰,不到半年功夫,他又官復原職了;回京後第一件事當然是狠狠給李崇德一頓教訓,用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他關進牢裡,然後威脅他,讓他在獄中自盡,果然都如其所願。
    李義府以為從此再沒有人敢瞧不起他了,但他偽造身分這件事卻在士族圈裡傳開了,像他這樣宰相的官職及受高宗武后寵信的身分,竟沒有一個士族家庭肯嫁女兒給他當媳婦的;令他再度感到“世態炎涼”。所以他就上書希望將士族賴以為憑的〈貞觀氏族志〉重編,這本書是太宗執政之初收錄各地貴族信息的一本書,所以後來各士族都靠這本書來評定自己家族的身分,李義府想重編它,就是想徹底攪亂其中的內容,把士族體制徹底消滅。其實〈貞觀氏族志〉這本書的內容中也有經太宗加以變造的部分,太宗的李姓竟被變造為來自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可見連已身為一國之尊的唐太宗還要屈服於當時對士族門第的傳統觀念。
    李義府重編〈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當然也要得到高宗及武后的同意;高宗早就對這種傳統世俗的觀念感到不耐了,從他對王皇后的驕縱及長孫無忌的跋扈,就可看出他的厭惡;但武后卻對自己的出身也不滿意,她想藉著李義府這次“重編”徹底毀滅這本書給人的宿命。
    確實士族門第的觀念是落伍的,不但影響個人日後的努力,也對整個社會設置了許多進步的障礙;但是在當時沒有人有勇氣去真正面對它,連唐太宗、高宗、武則天、李義府,都沒有真正面對它,相反的他們都以一種妥協或改變自己的方式去因應,這是可悲的。今天我們的社會中像似沒有了士族門第的觀念,但事實上更講“關係”;本來“教育”是打破階級門檻的利器,但幾次教改下來又創造了新的階級門檻;也許我們也像李義府一樣想甩開士族門第觀念的禁錮,但畏懼障礙便挑利便的路走,結果是損人不利己。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台灣的鹽鐵之利─水利



    唐玄宗時,左拾遺劉彤曾上表給玄宗皇帝講述有關鹽鐵資源開發的事,他說:我聽說漢武帝當政時,在馬廄裡有三十萬匹馬,後宮有數萬人,還對外不斷討伐匈奴,對內大修宮室,花費比今天更為鉅大。但卻沒有財不足用的窘況,是何原因呢?那就是他把國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放到了開闢山澤的方向上去,而不像今天我們從窮苦的百姓身上去抽稅!把山澤的資源開發出來了,不但對國家財政很有幫助,甚至給百姓更多的機會去掙錢;而如果是從百姓身上抽稅,非但無法使國家財政改善,有的百姓甚至因此失業。一則可以改善國家財政,又能使百姓更為富饒,這是濟人救世的大事業呀!自山岳水澤中去獲取利益,像從富裕的人身上拔九牛一毛,因此可以輕傜薄賦,濟助窮苦的人;而從窮苦大眾身上抽稅,就像寒天裡從穿著單衣的人身上硬剝下衣服來一樣,不但無法解決財政的困難,甚至逼良為娼,造成社會的動盪。所謂“損有餘而益不足”才是真正良好的經濟政策啊!
    劉彤所指的“鹽、鐵之利”是自然資源,在當時這些自然資源只有國家有能力開採,所以他建議政府要把籌措財源的方向放在開發資源上,而不要依賴稅收;這個道理其實至今依然是如此的。也許有人會問哪有那麼多的資源可源源不絕的開採下去?資源指的自然不是同一件事物,而是因時制地的有所變動了;所以漢武帝時桑弘羊給武帝建議的鹽鐵與後來唐玄宗劉彤所指的鹽鐵自然不是同樣的東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資源。
    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特殊的資源,甚至同樣一塊土地上年代不同的兩個國家也有各異的資源;重點是居住在那裡的人是否發覺得出來而已。台灣地處亞熱帶,是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接壤之地,所以夏季多颱風,終年有地震,地形相互擠壓的結果使高山隆起,地質破碎,河流短促;因為降雨多而使台灣有豐富的水力資源,但如果不知利用,甚至誤用,就會造成災害,影響人民的生活。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需要以國家的力量來完成,政府切不可推卸此重責大任。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圍海造堰與替代能源﹝三﹞



    當今世上較有效率的替代能源分別是風力、太陽能、潮汐、洋流;但這些替代能源都有三項主要的缺點:一是需要廣闊的空間,或海洋的資源;其次是這些依靠天候的發電模式都有間斷的情形,無法配合人類日常的使用習慣;再其次就是任何發電模式都缺乏的儲存方式。
    圍海造堰可產生廣闊的新生地,這些新生地初期就可提供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使用;另外這些新生地都面臨海洋,可配合特殊設計的地形優勢與工程技術,發展潮汐與洋流發電;而所發出的電力在未充分利用時,可將圍堰內的淡水抽向高地的水庫儲存,在用電尖峰時,放水發電;也可將我們的備載容量換作水力的方式儲存,類似當年的明潭抽蓄水力發電模式。
    發電設施的充分利用與電力的有效儲存再加上輸配電過程中的減損,可將台灣現有發電裝置提升近50%的效率,這樣也才能談廢核與減碳。目前因為南北發電與用電的配置不平衡,所以有南電北調的情形,輸電過程造成的損耗很大,而如果能利用沿海替代能源的補充及水庫蓄水發電的區域性整合,則可減少輸配電設施與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