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父英雄兒好漢


  看過美國黑幫電影的人都熟識一個叫卡彭的黑幫老大,這個人在1920年代掌握芝加哥一帶的黑幫勢力,靠收保護費、販賣私酒及經營賭場而發家;看過勞勃‧狄尼洛主演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其中那個外號“疤面”的傢伙就是他。
  他發展組織的方式是一面與其他黑幫為爭地盤火拼,一面賄賂政客、警察及司法人員;幫他構想這個策略的人就是號稱軍師的柯爾‧愛迪,愛迪出身愛爾蘭家庭,是一名精通法律事務的律師,他接受卡彭的委任,替他擺脫許多棘手的官司,也因而得到卡彭許多金錢方面的報酬;但就在他為兒子申請一所天主教寄宿學校遭到拒絕時,才因此讓他痛下決心離開了卡彭。
  學校校長威廉神父在主持一項彌撒活動後接見這位憤慨的父親,聽完他習慣在法庭上的那套說詞後,用手指了指在教堂左側迴廊下的告解室說:有什麼話你可以到那裡面說。愛迪走進一間告解室裡等了一會兒,一扇窗子在他側面被推開,他能從格欄裡望見威廉神父的形影,然後莫名其妙地問道:非在這狹小空間裡說話嗎?我又沒作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威廉神父說:先不急!在這裡我代表上帝,你可以盡可能的說出你曾經做過的事,然後我們一起禱告。
  愛迪說:我只是要為兒子找一處學校,有那麼困難嗎?神父說:為什麼非我們這裡不可呢?愛迪說:聽說你們這裡的師資及環境都很好,所以‧‧‧。神父接著問道:為什麼讓他遠離你們到如此遠的地方來寄讀呢?愛迪遲疑了一下說:我工作的環境較複雜,所以‧‧‧。神父說:孩子的啟蒙不該離開父母,雖然我們可以給他學習的生活,但缺乏父母的關愛,孩子一樣是長不好的。愛迪說:老實說我不願意他知道我的工作內容,也不願意他以後跟我學。神父說:這就是我們不接受你申請的原因,除非你有所改變。接著他跟著神父到神壇下跪著禱告,並帶著兒子參觀了校園,打那一刻起,他就準備離開卡彭,讓兒子可以跟他無所不談。三年後,他甚至在法庭上揭發了卡彭的罪行,可是也因此被卡彭手下在街上槍殺身亡,那年他二十九歲。
  二戰中在美國列克星頓航空母艦上服役的奧黑爾少尉是一名出色的戰鬥機飛行員,但在一次偵查任務出發後不久,就發現他的油箱在漏油,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返回航母,就在他穿出雲層時,發現有一敵機編隊正朝他的航母方向飛行,此時他已不及向基地發出警報,只能單機與眾敵機作戰,他在敵機的編對中穿梭,使原本攜有重彈的敵機猝不及防,經過一場纏鬥,敵機被他擊落兩架,而他也耗盡燃料及彈藥,這時他仍奮不顧身的以機身去衝撞敵機,共造成另三架敵機的重創,因此使得敵機取消任務返航;而奧黑爾卻迫降在航母附近的海面上。
  這一次的英勇表現讓奧黑爾成為美國海軍的楷模,並獲贈國會獎章;但在另一次的空戰中卻犧牲了生命,家鄉芝加哥市為了紀念他,將機場命名為奧黑爾,那年他也二十九歲。在入棺儀式中有一位長者起立為死者追悼說:主啊!他父親柯爾‧愛迪曾經為他作了良好的示範,所以才有今日的他為國家奉獻捐軀;願他們父子的靈魂在天上聚首,阿們!
  今天還有人為一個挺身而出的勇士悼念嗎?應該也是掌聲寥落;更不用說為為國捐軀者行禮默哀了;原來我們的靈魂都被那些無是生非的政媒啃噬殆盡。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義憤


  德國納粹黨在二戰期間迫害猶太人的事,可謂人盡皆知;但美國早在1866年就有反猶太的組織,這個組織是以宣揚白人至上主義及以恐怖主義來達到種族淨化目的,它就是“三K黨”。1871年被聯邦政府宣佈為非法政黨並予以取締後便銷聲匿跡,一直到1915年又在亞特蘭大現身,這一次更將仇恨的對象擴增至黑人、羅馬天主教徒、亞裔及其它移民;高峰期有近四百萬成員。但這一次的蹶起一直延續到30年美國大蕭條時代的來臨前,可見經濟低迷造成嚴重失業就是社會偏激意識抬頭的最佳時機。
  三K黨的組織成員轉入地下活動,有的還滲入政府組織及政界,其中在紐約皇后區的組織領導人布汝思﹝Daniel Burros﹞掌控的成員就滿佈各階層,且包括在紐約活動力很強的猶太社區。這有點矛盾,但據部分成員表示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黑人,可見許多人為了仇恨是不選擇盟友及對象的,基本上這種人的不理性是無可救藥的。
  皇后區三K黨領導人布汝思竟也被人懷疑與猶太人有關,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而透露這項消息的《紐約時報》似乎對消息來源甚具信心,因此引起社會的譁然。果然這項調查工作悄悄在消息公布前數個月就由一位傑出的記者菲利普斯所追蹤,包括布汝思的生平、教育、職業、及軍中服役、警方紀錄等;結果証實他在幼年時期曾受過希伯來語的訓練,因此推斷布汝思有猶太血統。
  但菲利普斯也只是推斷無法証實布汝思的猶太血統,身為猶太人的菲利普斯知道還有割禮一項是確切的證據,能證實這一點的權威機構只有醫院的病歷及軍方的紀錄可查,醫院為維護個人隱私是無論如何都不願提供的,軍方成了唯一管道,而當時處於戰後狀態,許多家屬要求軍方公布子弟服役期間的就診紀錄作為請領國家補助的依據,所以菲利普斯就趁機取得了布汝思的資料。
  就在他要公開布汝思為猶太裔的爆炸內容前,他安排了一次與布汝思的私下訪問,初期兩人還相談甚歡,布汝思也交待了自己如何在三K黨內竄起的經過;但在結束對話前十餘分鐘,菲利普斯提起了他的血統問題,這讓布汝思大吃一驚,甚至數度要求菲利普斯不得公佈這項訊息,並威脅他。
  但1965年10月31日星期天的《紐約時報》依然以頭版報導了這項消息,當天下午,警方就在布汝思住處發現他飲彈自絕,菲利普斯的反應是:這是上帝對他的審判。他也自此離開了記者的崗位,餘生獻身宗教。我們不僅要問什麼力量讓菲利普斯對布汝思的血統如此窮追猛打?唯一的答案是基於義憤。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能看到以仇恨騙取社會支持者的勾當橫行於世,就像把這次關說案說成是政治陰謀一樣的令人義憤填膺。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偏安


  劉禹錫《烏衣巷》詩句中“舊時王謝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王謝指的就是東晉時王導及謝安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都是西晉甚至更早在曹魏時期就在北方朝堂裡享有名望的家族;東晉南遷後舉家南渡,更在東晉一朝中分居要職,王導甚至以“綏撫新舊”的政策輔佐皇室,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礎;謝安則率家族成員成功抵擋北方政權的威脅,在淝水一戰擊退來犯的大軍。
  其實王導輔佐的晉元帝司馬睿在西晉諸王中勢力最弱,且才智平庸,能夠順利取得帝位端賴王導的鼎力相助。最重要的政策就是“綏撫新舊”,當時在南方已有一批士族,他們都擔心北方來的士族侵佔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都採取抵制的態度,王導適時提出“謙以納士;儉以持日;為政清靜;安撫南北。”的政策,才算使政局穩定下來。但因為王氏在朝中佔據了重要的職位,也威脅到皇室,所以使元帝有所疑懼,王導就儘量削減自己家族子弟的權勢,但仍釀起族弟王敦的不滿,因而導致了歷史上著名的“王敦之亂”,王導都能以“維繫倫紀,義固君臣”的態度處置,使不致造成篡權的悲劇。
  謝安家族也早在曹魏時期就已顯貴,家中父兄也都位居廟堂,但謝安卻不願為官,一直到自己兄弟都在豫州刺史任上一去世一遭罷,始肯出山保家族地位,而且快速升遷至宰相的職位。他任內的淝水之戰幾乎都是由他謝氏一族領兵打贏的,其弟謝石為征討大將軍,其姪謝玄為前鋒都督,其子謝琰為輔國將軍。謝安對東晉皇室效忠,其在桓溫廢黜晉廢帝後,始終與王坦之等人制衡其篡謀。謝安在功成名就之際激流勇退,不戀權位,也就是避免皇室對他感到威脅,以致成為後世為官的典範。
  王、謝兩家算是撐起東晉這一片天的要角,也使得士族門第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影響了一千餘年之久;但東晉這個王朝也是歷史上較不長進的一個王朝,如果當年能讓苻堅率軍渡江兼併完成統一,可能對後世的發展會更成功。然而王謝在那個縮小了的時段看來似乎還有為有守,但從大角度看是幫了歷史的大倒忙;所以我們不可否認的要更宏觀的看待歷史,而不要拘泥於一時的功過。
  今天的台灣就是有當年王謝的陰影,偏安一隅,灰心喪志,內部不斷為小名小利爭逐不已,譬如這次的APEC會議,我方仍無法由總統與會,顯然是中國的阻撓,而我方卻還要為對方緩頰說是時機未成熟,這就是偏安心態使然。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鐵與血


  俾斯麥出生於東普魯士地區的沒落地主家庭,俗稱的容克,用我們的語言講就是鄉下的田僑;當時德國已有大批靠工商業致富的人,他們是馬克斯所謂的資產階級,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暴發戶。俾斯麥雖在勤儉務實傳統的容克家庭裡出生,可是他有一個來自資產階級家庭的母親,因此很小就把俾斯麥送到柏林去唸書,同學大都來自資產階級家庭,所以對他這個穿著土氣,還有怪腔怪調的容克之子很是排斥,所以他從小的讀書經歷就很悶不快樂。
  俾斯麥選擇其他同學都不喜歡的語文課,十二歲竟就學會了英語、法語、俄語、波蘭語、荷蘭語,這也是他後來從政自外交官幹起的原因。
  1848年全歐洲爆發了一場平民與貴族爭權的暴動,普魯士也不例外的捲入;可是在普魯士的平民卻都是那些工商界人士,他們主要是抗議政府的權力都歸於貴族;後來被腓特烈‧威廉四世鎮壓。俾斯麥當時也擠往柏林湊熱鬧,途中遇到逃難的威廉一世王妃,還邀請他支持,但遭俾斯麥的拒絕;沒想到十年後俾斯麥與威廉一世成為政治上最好的搭檔,成功的促成德意志的統一;但由這件事讓我們也看到俾斯麥這個人的謹慎與務實。
  俾斯麥“鐵血首相”的外號來自他初登首相時對下議院的一場演說,他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許多後世解讀鐵血二字都不能切中實義,真正鐵指的是實力,血指的是鬥志;當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德國的統一。德國當時不能統一的主要原因是北部的丹麥,東部的奧匈帝國及其背後的俄羅斯,還有控制南方的法國,在當時這些強鄰都不願德國統一,因為他們各有利益於其中。
  這段演說的內容固然精彩,卻在政治上泛起波瀾,因為那些外國勢力所扶植的地方勢力正醞釀反彈,威廉一世召見俾斯麥時跟他說:過些時候他們會先在我的窗前砍下你的腦袋,然後再砍我的。俾斯麥回答說:既然要死,何不死得體面些?與其死在絞刑架上,我寧願死在戰場上。這句話鼓舞了威廉一世,從此兩人關係更加緊密。
  若要攘外必先安內,他首先通過一些拉攏勞工的法案,例如保障勞工的立法,這使得在國內本來吵得沸沸揚揚的社會主義運動伸展不開,而民族主義的聲勢高漲。
  從1861年至1870年十年間共掀起了普丹、普奧、普法三場戰役,並且都獲得顯著的勝利;但俾斯麥並未趁勝追擊,也並未分割他國領土,甚至在戰後洽談和約時,俾斯麥都展現寬容優渥的姿態,只求維持德國的統一。由這一點看,俾斯麥是一個有為有守的政治人物,也因此使德國在中歐屹立不搖。
  俾斯麥雖然出身背景有點極端保守,但他的目標很清楚,手段也很鮮明,所以他能團結全國的力量使不致分散,達到目的後又能妥善維護成果,這些就是今天許多政治人物要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以一種別人不認同的目標作為標的,以一種別人不以為然的手段作為步驟;失敗後,又各自躲進自己的支持者中尋求同情,最後必定虛耗而使社會更分裂。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遭遇


  喬治自幼不幸,十歲時母親去世,身為老大的他只好學會洗衣煮飯照顧弟妹,接著他父親在七年後因車禍往生,這一下他還要出外謀生養活自己及弟妹。
  成年後他在工地遭墜落的消波塊軋斷一條腿,他只能學會用拐杖走路及到處打零工渡日;最後用自己多年攢下的一點錢投入魚池養魚,然而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沒收了他最後的積蓄。
  以往他每天晚上祈禱,向上帝感謝一天下來的各種恩賜,可是這一天他向上帝抱怨,為什麼對他那麼不公。他含著眼淚睡去,夢裡上帝問他:為什麼你說我對你不公?他把從小的遭遇都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上帝。上帝遲疑了一陣說:看上去你好像是比別人悽慘了些,可你畢竟還活著。喬治有些生氣地對上帝說:我是不會向命運低頭的,雖然經歷了那麼多的災難,我還是會創造我的幸福的。
  上帝打心眼裡笑了,他領著喬治到地獄門前,指著裡面一個排在隊伍後面的鬼說:他就跟你相反,一生都順遂,但跟你唯一一樣的是這次洪水讓他失去了所有的財富,現在他站在門裡面,而你站在門外面。喬治!我給世人各式各樣活下去的力量,沒有比給你的更大了‧‧‧。
  喬治後來到裁縫店打零工,夜裡不慎將桌上照明的煤油燈打翻了,濺,了他污穢的工作服,可是次日他再穿時,發現上面的污穢都不見了,自此人類有了乾洗術,而喬治也因而致富,他不知道的是那一夜,是上帝推翻了那盞煤油燈。
  近來大家看到許多負面的新聞例如闊少性侵多名女子還拍照建檔;住在豪宅裡的大哥大姐們利用各種手法套利,卻不願為自己的過錯真誠致歉;花了人民那麼多的納稅錢,一場雨還是淹沒了多數人的田宅;許多人都因為這些事認清了更多人的嘴臉,這豈不是上帝的傑作嗎?他先讓人感受一些痛苦,然後再指點出迷津;有人說何必如此讓人受苦呢?原來人在紛亂中是無法辨別是非的。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善自珍攝


  1970年代香港的政治氛圍詭譎,許多在中國文革中遭到批鬥的人都設法潛逃至港,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特務人員也想藉香港作為潛入中國的中繼站;加上兩岸政府都操縱香港當地居民的意識形態,所以社會有嚴重對立及衝突性,港英政府幾乎將全副精力都投注在防止暴動發生及兩岸的間諜滲透活動上。
  其中發生在1956年的雙十暴動及1967年的六七暴動就是雙方反制的一種社會動盪事件;港英政府仰賴大批警務人員進行鎮壓、驅散、拘捕等行動,因此在事件後都由英女王給予嘉勉;這支由英國人在上領導當地人充當執法的隊伍逐漸腐敗,華籍探長在各轄區內向特殊營業商家索取回扣,然後賄賂英籍警司,構成一個龐大的共犯組織;葛伯就是其中一著名的例子,也因此促使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
  葛伯的財產經清查近四百餘萬港元,這比他服務近二十年的薪俸總所得還要多出五倍,因此使得警務處中的反貪污部依據《防止賄賂條例》要求葛伯交代,然而葛伯先以健康為由申請退休,後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潛進啟德機場搭機逃逸。此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全港民眾的譁然,所有的箭頭都指向剛上任的總督麥理浩,並以此作為評斷港英政府肅貪的決心。
  可是葛伯案有兩項棘手的問題,一是葛伯逃往的英國,並無財產來源不明罪,所以要引渡葛伯必需提出其他涉貪的罪證;二是葛伯犯罪集團的內部人員都是警務人員,賄賂警方的商家也多數是非法營業者,他們屬利益共同體,很難一時取得收賄的証據。
  因此這件案子就落到了廉政公署第一任執行處長彭定國的肩上,他抽絲剝繭從葛伯在警署中的交往關係中發現一名與葛伯有隙並因受賄案在赤柱監獄內服刑的韓德提供了一條線索,指証在灣仔區任職的另一名華裔警司鄭漢權曾賄賂葛伯25000元,以安排他升任區探長職位。因此葛伯才被引渡回港受審,最終也因此被判刑四年,追繳25000元貪污所得。諾大的一個貪腐集團首腦竟以此微不足道的小案終結,在許多人眼中是扼腕的,但卻是人民認為起碼的公義,也因此讓麥理浩總督及其一手建立的廉政公署維持住了人民的信心。至今香港的廉能形象仍居亞洲前茅,所以一切的偉大都來自珍惜那初始時的一點微不足道,這也正是善自珍攝一語的真義。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如何正確選穿牛仔褲


  牛仔褲是1850年左右一名由德國巴伐利亞移民至美國的李維‧史特勞斯所研發一款以帆布製作低腰、直管、臀圍緊的工作褲,因為耐磨、清洗方便的特點,所以很受當時在西岸淘金工人的喜愛,後來一般年輕人也喜歡上這種象徵粗獷及率性的服飾,以致流行至今。不過後來李維對牛仔褲布料由帆布改為斜紋粗布卻是更大的改革,也奠定至今已近一百五十年的基業。
  這種斜紋粗布完全是以美國所產的棉花所織成的,其中這種棉花所含的長纖就比產自中國或印度、埃及的比例為高。所以經過長時間的水洗、摩擦,部分短纖會脫落,而使布料維持更好的柔軟性及塑形,也因此使人有越穿越好穿及立體造型的意外收穫。
  另外牛仔褲的布料彈性對心血管也有意外的保健功能;如果選擇在大腿及臀部適當尺碼的褲子穿著,就會有以上功能;而所謂適當尺碼指的是穿上牛仔褲後雙腿屈膝跪下略感緊繃,但站起時不會困難的鬆緊程度。如此的彈性可幫助大腿部的血管收縮,使血液輕鬆流回心臟,而不需要擴大心室肌肉的壓縮始能將血液輸回,長久穿著,則可使心臟及血管維持適當的壓縮功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並有益膝蓋的保護。
  但太過新且選用不正確的棉纖布所製作的牛仔褲,因為短纖比例過高,不只會摩擦皮膚導致破皮或過敏現象,甚至也無法維持布料的適度彈性,無益於心血管的正常運作。
  牛仔褲的款式也影響上述的功能表現;例如過分低腰,將對腰部產生過大的束縛,將壓迫腎臟血管的流通,或懷孕婦女的子宮內膜血管暢通,甚至不利於婦女臀部及腿部的新陳代謝作用而變得肥碩。過分寬鬆的腿圍也不會發揮促進腿部血管的收縮功能,所以像現在有部分男生喜歡穿著的垮褲,就完全不具上述功能。
  綜上所述,選用產製美國本土寬緊度適中及略微陳舊的牛仔褲穿著才是正確的選擇。

防貪的成功案例


  所有人聽到麥理浩這個名字都會猜他是一個外國人,如果對姓氏有所瞭解的人還能指出那是蘇格蘭姓,其餘就很難知悉一二了;不過這是指許多生長在兩岸的中國人而言,對於曾居住過香港的人,對這個名字卻耳熟能詳,因為這個人曾經作過香港總督,所有28任香港總督之一;但他是歷任時間最久及對香港最有貢獻的一任總督。
  到過香港的人不用一天的時間就會對它的地鐵感到不陌生;接著是廉政公署;再接著是數量龐大的公房。很少有人相信如果這三樣事情都不存在的話,香港會是個什麼樣子;的確在這三件事情都沒有的年代裡,香港的另一代名詞就是腐敗落後。而同時將這三件事辦好的人就是麥理浩爵士。
  特別要介紹一下廉政公署的成立,那是1970年左右的事,香港的貪污風氣嚴重到消防員要拿了紅包始肯開水喉救火;救護人員從救護車上下來沒拿到〈茶水費〉不肯救人;病人在醫院裡躺著沒有給阿嬸〈打賞〉是得不到服務的;公家學校入學要賄賂有關人員;最為人垢病的還是要算警察,到處勒索商家,隨意羅致罪名;民眾可謂苦不堪言。其實港府也不是無動於衷,早在1952年就在警署內部成立反貪部,並有〈防止貪污條例〉的專法,後來又制定〈防止賄賂條例〉,擴大懲治範圍;可是貪污問題依然猖獗,被外界譏為〈只打蒼蠅不打老虎〉。
  麥理浩上任後正巧遇到一樁貪污醜聞震驚世界,那就是葛伯案;葛伯本是警署的總警司,在六七暴動期間表現優異,還獲女王嘉獎;但此人貪婪成性,擁有大筆不明來源的財產,反貪部幾經調查都因證據不足無法將其繩之以法,葛伯雖躲過被司法調查但卻警覺到自己岌岌可危,於是申請提早退休想脫離香港。麥理浩見狀就指示警務處長親自調查,發現葛伯的不明財產竟高達其服務21年全部薪資的六倍,於是經過與律政司的研究後以違反〈防止賄賂條例〉中的不清楚交代財產來源罪名予以停職;可是葛伯依然利用特權乘機逃往新加坡再潛逃回英國。
  葛伯逃亡後,輿論譁然,麥理浩為了穩定民情,著手研擬杜絕貪污及緝捕葛伯的方案,香港居民當時都認為麥理浩是以拖待變,因此在1973年8月26日齊集維多利亞公園抗議,因聲援群眾未依規定反遭警方逮捕拘留,這使得民眾更加不滿。直到10月17日麥理浩才向立法局提交成立廉政公署的施政報告,並找來彭定國做為首任執行處處長,姬達為廉政專員。次年葛伯就在英國被捕,並引渡回香港受審,雖只以一項受賄罪判刑四年,充公25000港幣;但卻在廉政公署成立的十個月內接獲6000件案件的投訴,其中以警務人員涉及的貪污案最多。
  許多警務人員齊集廉署的執行總處大鬧,甚至毆傷廉署人員,被輿論大加報導,說是“警廉衝突”,照理說麥理浩應支持廉署,但他竟向警方妥協,並頒發“局部特赦令”宣佈除了已被審問或正被通緝及潛逃海外者外,其餘人等只要在1977年1月1日前坦承罪行者一律不予追究。此令初頒布時引發爭議,甚至他所敦聘的姬達也掛冠求去,但卻贏得警署多數人的讚揚及社會的理解;尤其表面上看到廉署的士氣被打擊,但爾後自首警務人員所交代及建議的防貪措施卻實際提升了港府公務人員的廉潔度。這也就是麥理浩在各項糾結問題中的妥善處置,可以對目前的細節妥協卻不能犧牲任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