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不尸其祿



    孟子到平陸,對平陸的父母官孔距心說:「你的衛兵,一天之中三次擅離職守,你是否要開除他呢?」孔距心說:「用不著等到三次便開除他。」孟子說:「那麼,你失職之處也很多。災荒饑饉之年,你的百姓中、老弱餓死於溝壑,青壯年流落四方,將近有一千人。」孔距心說:「(由於有災害。)這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孟子說:「假如現在有一個為別人放牧牛羊的人,他必須為這群牛羊尋找牧場和草料。如果尋找不到牧場和草料,就該將牛羊歸還給他的原主呢,還是站在那裡看著牛羊一隻隻死掉?」孔距心說:「如此說來,這就是我的錯了。」
    過了些時候,孟子見到齊王,說:「在齊國境內的都邑長官,我認識五位。能夠明白自身過錯的,只有孔距心一人。」於是把那件事複述一次。齊王說:「這様說來,這也是我的錯誤啊。」
    孟子認為政治就是牧民,要為百姓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讓他們過富饒無虞的生活;如果不能辦到,執政者就該把職務交出,讓其他人去帶領人民,不能事事推給災害,任由人民受到傷害。相較今日馬英九執政已近四年,但人民並不滿意政府執政的成績,甚至有些人是失望的;馬政府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卸給國際環境或天災,要勇於承擔責任,並向人民認錯。
    另外孟子在本篇中所提到“執政者的反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當齊宣王聽到孟子讚譽孔距心有自省能力時,也自承自己的過錯,並不推諉。相較今日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對馬英九的批評從不手軟,甚至張冠李戴也要把馬拖下來痛批,卻忘了自己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給人民帶來的痛苦,這就是缺乏反省能力,實不足以再次受民付託的理由。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在論語學而篇中說這句話的意思,許多註解都沒有真正表達孔子的原意,尤其在句首“君子”的解釋就是錯誤的,如果一般將君子解釋為有道德修養的人,則後面“不重”就不該存在,所以“君子”不是指有道德修養的人,而是指執政者。
  “學則不固”的“學”也不是指一般的學習、學問,而是指治國理念。“主忠信”意思是堅持忠實誠信的原則。“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要認為別人的才智不及自己。“過則勿憚改”有了過失,絕不要有所忌憚而不悔改。
    所以整句話的解釋應為─執政者不自重就無法在人民心目中建立威信,一切當初向人民宣揚的治國理念也會被人民唾棄;所以執政者一定要堅持忠實誠信的原則,不要以為別人的才智不及自己就可以敷衍塞責,施政及言行有錯要勇於悔改,不要有所忌憚。
    學而篇中的“學”其實都是在講治國理念;“友”指的也都是有同樣政治理念的夥伴。所以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要解釋為─治國理念若能適時施行,是多麼讓人感到快慰的事呀!志同道合的政治夥伴都能齊聚一堂,是多麼令人打心眼裡高興的事呀!即時人民還不理解即將實施的政策,甚或有誤解,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向人民解說,直至其通盤了解,這才是符合民意的執政。
    從以上的解釋,就可以了解《論語》是闡述孔子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通篇都以執政者及人民的關係為目標,且多教育執政的理念。
    由此可見,現今的政治人物對政治所應具有的認識是比兩千五百年前的古人更為淺顯。譬如候選人隨意指控抹黑競爭對手;執政時玩弄手中的權力圖利自己;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政治理念,一旦執政,就棄置不顧,大貪特貪;下野後不知悔改,一問起過去帶給人民的痛苦,就反嗆說:我們已經下野了。摩拳擦掌準備再角逐大位時,站在一起的仍是過去那些上下其手的夥伴;尤其不能忍受的是,竟然賤賣國土揪團出國豪賭,欠帳留下護照影本的人現在正主持著民進黨重反執政的大計。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民賊



    孟子說:今日事奉君的人都會對君說:我能替國君開闢土地,充實府庫。這就是現在所謂的良臣,在古時候這是要被稱為民賊的呀!﹝迫人民為其征戰而增加土地,強徵重稅以增府庫。﹞君不肯趨附道義,不行仁政,而這些民賊還為他在人民身上追求更多的財富,這不等於是為夏桀這樣的君更增財富嗎?現今有些臣子說:我能為國君與友好的國家結盟,去攻打他國,戰必勝。這些今日所謂的良臣,在古時候是被稱為民賊的呀!﹝鼓勵君以武力掠奪的臣子,使民不聊生﹞。君若不肯趨歸道義,不行仁政;而為人臣的人竟還幫他去征戰,這不等於是輔助夏桀這樣的君嗎?依現在這個想法,不作變更,雖將天下給他﹝指君﹞,也不能有一天安穩的。
    孟子對為人臣者幫助君行國政,不講道義、不行仁政的作法是極表不滿的,且以古諷今,認為現在的讀書人只講富國強兵的近利,而忽略人民的感受,是倒行逆施,但卻受到各國國君的追捧,為人臣者必須要盡導正的義務。
    相同的道理,今天的社會裡若有一批政客是幫有錢的大老闆服務,專門掠奪一般大眾的財產,幫助老闆欺壓員工,這在有錢的大老闆眼裡是拿錢辦事的“良臣”,卻是百姓心中的“民賊”。最近資本利得稅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僅一天的工夫,新任財政部長劉憶如就出面否認要開徵証券交易所得稅,就是要安撫那些大老闆的心,所以現在這些官還不只幫財團從老百姓口袋裡摳錢,也替老闆當看門狗,真是可悲!


   

    

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



 告子說:人性就如一回旋轉動的水一樣,從東邊導引它,便向東邊流,從西邊導引它,便向西邊流。人性是不分善與不善的,像水一樣不分東西。孟子說:水確實不分東西,但也不分高低嗎?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的,水也沒有不向下流的。如果拍擊水,使其騰躍,可使其高過人的額頭,加以強力導引,甚至可使其流到高山上去呢。但這豈是水的本性,是外力使然。人也可使其不為善,與水的道理是一樣的。
    告子說:凡人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就稱為“性”。孟子說:是否像白的東西就叫作“白”一樣呢?告子說:是的。孟子說:白色的羽毛的白,與白雪的白一樣,白雪的白與白玉的白一樣,是此意思嗎?告子說:是的。孟子說:照你的說法,狗的本性與牛一樣,牛的本性又與人一樣?
    孟子的意思是說各種生物便有不同的“性”,不可一概而論,雖然羽毛、雪及玉的外觀顏色是白色的,但其本質是不同的,性也不同。至於說狗、牛及人更是完全不同,雖所表現於外的有類似情形,然而本質上是極不同的,性也因此不同。
    孟子之所以要區別各種生物的不同本質,是孟子對人“性本為善”與其他生物有所不同,反駁告子所主張的“性無善惡”論。這也是儒家很基本的哲學論點,認為人有別於其他生物,是因為人性本善。告子性無善惡的說法,把人與其他生物都等同,此論點似乎在當時要解釋人比其他生物更進化的理由就無著力點,因此孟子反對這樣的論點。
    人類追求和平也如孟子所說猶水之就下也;崇尚戰爭是施予外力的結果。民進黨為了激盪人民的選情,故意挑起矛盾及對立,從以往的族群意識到現在的階級意識,如出一轍;甚至把關係兩岸長治久安的共識議題也不惜拿來操弄,這就是置國家安全於不顧,惟政治利益是圖的政客思維,人民應該睜亮眼,看清其本質。

性與義



    孟子與告子在〈性與義〉的觀點上有爭執,所以有了下面這樣經典的對話─告子說:人性就像柳木一樣;而義就是以木頭做成的杯盤;人性表現出的仁義道德,正如以彎曲的柳木做成的杯盤一般。﹝意思是扭曲原本木頭的本性,故意作出杯盤的形狀﹞。孟子問:你能順著柳木的扭曲特性而做成杯盤嗎?或者加以矯揉造作才能做成杯盤呢?如果是以矯揉造作的方式才能做成杯盤,那麼便可推斷也必須以扭曲人性的方式始能使人表現出仁義道德來吧?率天下人禍害仁義的人,就是持你這種見解的人呀!
    孟子順著告子的比喻,把告子以為以矯揉造作的方式始能使人表現仁義道德的觀點加以駁斥,就是重申其認為性是人天生的本質,仁義道德是天生本質的一部分,但是它隱藏於人的內心無法表達出來,要藉著教育啟發,使其對外具體呈現;反而惡是扭曲本性的結果。告子以為“性無善惡”,持這樣觀點的人,會把一切作為歸咎為環境因素,那就推卸了要修養自身德性的責任;所以譴責告子是率天下人禍害仁義的罪魁禍首。
    孟子所謂人性本善的內涵中包括了和平的本性,這是人類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差別所在,其他物種可能要靠殘酷的競爭始能維持自身的生存,但人類卻需要彼此合作始能突破困境;所以人類愛和平互助的本性是普遍存在的,而利益或思想觀念上的衝突卻是刻意強植的;突破意識形態的藩籬就是要求同存異,擱置爭議;這也是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基礎。民進黨刻意毀棄兩岸共識,而要退縮至內部爭議狀態,其鬥爭心態實與人性追求和平的本質迥異,也必遭人民唾棄。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君子之道智信難



    這是孔子對子貢所說的一句話,認為君子立身處世的原則中,智與信是最難同時兼顧的。因為信是用來端正智的,言下之意,智有時會出軌;而智也是用來伸張信的,這表示信經常是不被伸張的。所以君子要能謹慎的使用智,卻要盡力的維護信。
    子貢這一生中最為人稱頌的一件事就是保全了魯國;他去遊說齊國高氏、國氏、鮑氏、晏氏,讓他們制衡田氏,使田常無法出兵伐魯。並去說服吳國攻打齊國,牽制齊國攻打魯國;再去遊說越國使吳國能專心伐齊。子貢所使用的手段是策動齊國的四大家族共同奪取田常的政權,以遏止田常伐魯;其中當然是充滿了權謀與狡詐。孔子知道後,不贊成子貢的作法,認為他應請求魯哀公直接率兵討伐篡齊的田常,這樣作反而會得到齊國四大家族的協助,並事後感謝魯國的仗義;子貢竟捨此功業不就,卻刁鑽的走策反一途,實喪失了符合正義的大信。
    子貢成功維護了魯國政權,卻未滿足老師孔子對誠信的要求,也許是遺憾!但或許有人會認為孔子是否過度要求子貢了呢?孔子真的如此食古不化嗎?其實孔子是要以伐齊為名統合魯國內部的三桓,並為維護法統作一次合兩國大夫家族端正倫理的討逆之役;可惜子貢並沒有這樣作,憑白喪失了一次端正倫理的機會。因此孔子在此所說的信並不是一般人所謂的誠信,而是實踐春秋大義的承諾。
    最近民進黨列舉馬英九說謊的文宣,檢視其中,都不是對國家領導人所應有的要求,例如向二二八家屬致歉與赴慈湖謁陵,根本是風馬年不相及的事;主張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與不排除統一的訴求,何矛盾之有?說坐飛機比較快又去搭高鐵,像這種質疑已經喪失對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要求標準,所以根本不值得評論。馬英九在任內達成兩岸共識其實才是對台灣人民安全福祉最大的承諾,實大信也,豈可以小信覷之!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用非其有﹝二﹞



    呂氏春秋中所闡揚的君道,可以“利而勿利;用非其有”八個字概括。君道就是成為一個聖君的方法。呂不韋編制的呂氏春秋就是要給秦嬴政的一本為政教科書,傳說嬴政是其與趙姬的私生子,公子楚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為妻,後由呂不韋安排回到秦國,並拜華陽夫人為義母,最後繼承君位,再傳給嬴政,呂不韋也因而在秦國政壇屹立不搖,他處心積慮地栽培嬴政成為秦國最偉大的國君,所以綜合各學派編制成了呂氏春秋一書,就是要教導嬴政成為一個偉大的領袖。
   “利而勿利”,是指做國君的人要作對天下人有利的事,而不要顧及自己的私利。“用非其有”是指如果國君能為全天下的人民謀福利,那他就可號召全天下的人,而非只限他所統治的人民。號召人民行公利之事,就是聖君之道。
    台灣在政治上的改革已經走了近五十年,人民普遍從威權體制下的生活逐步被解放,如今有了完全的政治自由及富裕的生活;而繼續要走的道路就是建立社會公義,謀更多人的公利為目標的優質民主了。在民主體制下每個人都將成為聖君,都要以公義公利為職志,拋棄私利成見;如此便不只是台灣人民受到鼓舞,普天之下的人也都會響應這樣的主張,這不就是“用非其有”的原意嗎?
    而如果深溝高壘的把自己封閉在自以為是的意識形態中,凡事以自我利益為先,則將亡於孤立無援。去年日本311震災,我們發揮了人溺己溺的精神,募款救災不落人後,事後得到日本民間的迴響,成為日本最友善的盟邦。同樣地,在汶川地震時,我們也發揮了極大的愛心,得到大陸全國百姓的讚譽;台灣真的不比其他先進國家富有,但人民的慈悲心卻總能得到其他國家人民的感動,這就是台灣不需要強大國防也能保護自己的原因;不被承認的國籍卻能行遍天下的理由;再為自己加油吧!可愛的鄉親!

說客三寶



    如何對現實的狀況有正確的認識?鬼谷子提供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人言己默;別人說話我們默默的聽,靜下心來才可體察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果別人的話不合理,或者我們沒有理解清楚,就反復探求,令其說出真正的用意。
    第二個方法是利用象比。象是指說話的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像一幅圖畫;比是援引的意思,指聽話的人會依據說話者的描述,從自己以往的記憶裡去搜尋出相似的圖象來,這個過程就叫理解;再經過逐一比對,就會形成一個適用於記憶及現實的理論,綜合許多理論構成一個結論,這可能就是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效果。所以象比就如同聽取與分析的方法,利用這個方法來判斷別人所說的是否正確。
    第三個方法是巧施釣語。就是利用現實狀況中的無形﹝包括事物存在、發展的原理或規律﹞來引導說話的人進一步詳細的解釋,使其思想完整的表達出來。
    范睢與秦昭王的一段對話中,就可清楚說明鬼谷子的三種方法。
    初見秦昭王,他竟與宦者抬槓說:秦國哪有大王,秦國不是只有王太后及穰侯而已嗎?這話故意說得很大聲讓秦昭王聽見,想測試昭王是否有奪回主導權的意思,其實也就是鬼谷子說的“釣語”。昭王的反應是摒退左右,跪在范睢的面前,請其指教奪回主導權的辦法;但范睢卻又裝著唯唯諾諾,不置一辭,此便是鬼谷子所謂的“人言己默”,范睢想借此知道昭王的決心是否堅定。接著范睢說:臣乃羈旅之臣也,交疏大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臣死不足惜,惟恐天下賢士皆閉口不言,裹足不前,則非臣願也!范睢成功的把一個忠臣的形象置入昭王的印象中,這便是“象”;並援引天下賢士不敢再為秦賣命,而自比自己的賢能,這是“比”。後來秦昭王把穰侯驅逐,使王太后不再過問政事,這都是范睢利用語言的技巧掌握昭王內心想法,然後成功奪回政權的主要原因。
    在最近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馬英九說的兩句話都很經典;一是馬對於蔡迴避是否特赦扁及不分區名單充滿派系妥協色彩的批評─“我改變了國民黨,而民進黨改變了妳。”另一是馬在質問蔡有關宇昌案時所下的結論─“妳一再迴避外界對妳的質疑;對不正當的利益卻不迴避”都成功運用象比的技巧,把兩人在選民印象中的反差擴大。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人格



    姜太公從人表現於外的種種行跡,評定其所能統率的規模,共分九等;其最劣的描述為“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惡言,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閭巷,察奸伺禍。意思是這種人每天嘮叨不停,盡說人壞話,睜開眼就只知道批評別人,眾人見了都討厭,這種人只能讓他去幹巡街察巷的更夫。
    其最優者“勛勛紛紛,鄰國皆聞,出入豪居,百姓所親,誠信缓大,明于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意思是這種人成就的功業很多,連鄰國都知道,所居住的地方總有許多人進出請教,百姓喜歡與他親近,在大原則的問題上講求誠信,用簡明的道理向世人解說作人處事,且能立即得到應驗,解決人民所疑惑的問題,有很廣博的學識經驗,把世人都當作自己家人一樣的看待,這是所有英雄的表率,也是引領天下的共主。
    太公這樣對人本質的描述正是今天我們看待政治人物的標準。最近有兩句話是政論性節目來賓喜歡討論的話題,一者是馬英九在節目主持人問他為什麼執政三年多人民的批評不斷,馬英九解說執政如當家,總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有一句老話說:“當家三年,連狗都嫌。”結果這句話被民進黨陳其邁痛批說他失言,污辱選民,要求道歉。
    蔡英文在造勢場上說:馬總統執政多年來造成薪資倒退、貧富差距變大、物價上漲,種種弊病導致社會產生對立,失去和諧。乍聽之下以為薪資倒退是從馬執政以後才開始的,貧富差距也是馬執政帶來的,其實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人力派遣就是扁政府送給國人失業及薪資倒退的大禮;社會對立,失去和諧,不就是像陳其邁把馬自我調侃的話故意扭曲為侮辱選民的話一樣,每天在綠媒放送所引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