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人民的期待



    荀子說:周朝天子即位時有一個儀式,天子坐在坐北朝南的王位上,由上、中、下卿分別來授予他治國的“武功秘笈”,秘笈的內容失傳了,但在授予秘笈前都會唸一段類似咒語的東西,後來被人記載了下來,上卿說:“如之何憂之長也?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意思是說:當人民處在憂患之際,您要如何處置呢?能為他們除去禍患者即是人民之福;否則就是人民之賊。上卿說完,就呈上一冊秘笈。
    接著中卿上前,向天子說: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後,後則事不舉;患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禦。說完,呈上第二份秘笈。意思是:承天命來統治天下者,要能先預知民意的走向而加以因應,作到這一點的人君是順應民意;否則就無法完成上天所交付的任務。禍患也是如此,能預知禍患到來並加以防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否則就只能困坐愁城,任災禍摧殘人民。
    最後是下卿向前來對天子說:敬戒無怠!慶者在堂,弔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豫哉!豫哉!萬民望之。說完,也呈上第三份秘笈。他意思是說:要戒慎恐懼不要懈怠!當您在朝堂上慶祝自己的豐功偉業時,已有對您抗議的群眾聚集在您門口了。一切都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這才是人民所期待的領袖呀!
    荀子所說是古代天子即位時的一種儀式,儀式本身蘊含著人民對天子的期待;也許有人會批評這種八股的儀式都是裝模作樣唬弄老百姓的,歷史上真能體恤百姓的萬中找不到一;有人就怪政治體制不好,實現憲政就能約束皇帝,慈禧不就把憲政當洗腳水一樣一腳剔翻;所以改革命實行民主,結果弄來個袁世凱,轉來轉去還是坐回龍椅上;爭了半天輪到咱老蔣當家,三上三下鬥不過老共,抱著黃金美鈔我到台灣去幹;老共個土八路,一身破棉襖頂著個小列寧帽,幾個人手插腰站在土崗上,他們都想學李自成,打進北京城當皇帝,所以去他媽的民國,老子當家還不能自個兒安個號。
    在台灣小蔣一撒手,那個坐板凳只坐三分之一的小李,忽然黃袍加身忘了自個兒是誰,天天想著怎麼把“總統”這玩意ㄦ當“皇帝”幹,每個月從他字紙簍裡清出來幾卡車被撕得支離破碎的中華民國憲法;阿扁選不上市長選總統,一不小心給“宋”進了總統府,連夜裡抱阿珍上廁所,兩人還偷著笑;這就是民國。人民一天都沒忘了能有個好主,發慈悲心,賞兩窩頭啃,可是都盼空了,走了個強盜來了個賊;這下可好,有個清湯掛麵的女總統候選人每天張著嘴說話,不急不徐,強盜不會是女的,也不像賊,可她白天說跟咱窮人站在一邊,晚上睡千坪大別墅,該不會是“騙子”吧?

夫事有順之而失義,有愛之而為害,有惡於己而為美,有利於身而損於國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上有順理成章而不符合義的事,有受人喜愛卻危害人的事,有不利於己卻利於眾的事,有利於私而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歷史上有三件事可以符合這段話的描述:第一個例子是楚靈王,靈王暴虐無度,蔡公棄疾就趁他在外征戰時篡奪了王位,靈王被逐有家歸不得,流落到芊,當地的父母官申亥是申無宇的兒子,申無宇生前數度冒犯靈王,靈王卻沒處罰過他,因此無宇臨終囑咐申亥要報答其恩情,於是申亥把靈王接到家裡,侍奉如父母,還叫自己兩女兒侍寢,但靈王這時想到江山已失,整個人徹底崩潰,到了半夜裡就上吊自殺了,申亥將其下葬還把自己兩女兒殺了陪葬。這件事雖然表面看申亥是盡忠,但卻失去父子之義,顯然是違反倫常的。
    其次是晉楚鄢陵之役,兩軍對陣時,子反從戰場上暫退下來想喝口水,他的僕役谷陽卻拿一碗酒給他,最終使得楚軍大敗,楚王負傷回師,賜死子反;這就是谷陽愛他的主人,卻不知道這樣使得楚軍失利,也害了子反,正是愛之而為害的例子。
    第三個例子是漢文帝,文帝寵愛慎夫人,私下在宮裡吃飯時,都與慎夫人同席;但有一次到上林去視察,文武百官都在座,文帝要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見狀,把慎夫人引到下座來,讓文帝很不高興,袁盎說:尊卑有序,上下乃和。慎夫人不過是妾,與皇后同席是不合適的;如果陛下是真的疼愛慎夫人,就不要使她遭受禍害。難道陛下忘了“人豕”這件事了嗎?此正是惡於己而為美的寫照。
    以上是歷史上發生的例子,但在今天的台灣也有一例,就是阿扁奔喪,媒體及部分挺扁人士都到場湊熱鬧,媒體希望藉此營造新聞效果,而扁迷們則希望藉此訴諸悲情,激勵綠營選情;兩者都為了自身的利益,但卻傷害了國家司法的威信。不就是有利於身而損於國的例子嗎?不僅如此,經過媒體大幅度的報導,政府這次的大陣仗戒護行動是對阿扁再一次的迫害;馬英九連個花籃都不送,是根本看不起台灣總統;這些言論可無的放矢挑撥人民感情,都是為了選舉利益,但真正受傷的是國家好不容易建立的體制失去了人民應有的信賴。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必無獨知的政策思維



    戰國末年西周已是個夾在齊秦兩大勢力間的小諸侯國,但其中公子最卻是個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人,分別前後在秦國與齊國為官,本身又是西周君的嫡子,因此很受矚目。戰國策裡記載了他穿梭於各國間遊說的故事;他還有一個兄弟公子果,死心踏地的跟在父親西周君旁邊,很受疼愛,所以當西周君要立太子時,便引起國際及國內的熱烈討論,在齊秦的角度而言,當然較支持公子最,因為他嫻熟國際事務,對各國有實質的影響力;但西周國內部卻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公子最不關心內政,把國家資源會浪費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上,而公子果比較能體諒人民的生活狀況,才應該是合適的繼承人。
    但無論怎麼說,西周君都置之不理,也不表示任何意見,司寇布是很了解西周君的臣子,他也比較能掌握國家的狀況;其實當時西周國主要面臨的國際情勢是秦國不斷的向東擴張,韓魏等國要抵抗強秦的攻勢,而齊、趙、楚等國卻又袖手旁觀,夾在其中的西周情勢很危急,因此需要一位能在各國間有影響力的人來擔任此重責保衛西周,所以太子一位非公子最莫屬,但是西周君的沉默卻使得許多國內外的人橫生揣測,以致加重了不確定性,使許多對西周有利的政策都無法推行,所以司寇布就來勸諫西周君,請他儘早公佈太子人選,這一段對話在戰國策中被記載下來,其中司寇布還舉了一個“千金良劍,必無獨知”的故事作喻;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項可行的政策,在研擬妥當後,就要大力的向外宣告推廣,以免誤會產生疑慮。
    台灣的國際處境比之以西周,稍嫌未妥,但避免成為強權間可隨意犧牲的籌碼是與西周有共同之處;所以在強權間的生存之道應謹守彈性與理性;「九二共識」就是台灣能保有國際生存空間又能活絡經濟的最佳政策;進一步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更是使台灣國際政治地位躍升的重要關鍵。中國已是世界上不可忽視的國家,進而將影響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與勢力重整,台灣也將是中國借助的一股力量,藉以平衡外界的不友善印象。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近來選情緊繃,各式中傷對手的語言文宣不斷;目的都是要貶抑對手,拉抬自己;對象也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而是選民大眾;但是選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呢?由於競選策略講求反差及媒體的放大效果,幾乎使候選人都採取攻勢,想一擊中的,致於死地;所以近些年來有許多競選奧步及不實文宣紛紛出籠,栽贓抹黑,無所不用其極; 但也因為過分使用的結果,使選民對各種突如其來的選舉事件已漸感麻木,甚至厭惡;也許這就是民主的陣痛期,我們也只能期待逐漸成熟的選民能唾棄這種不正當的競選花招,還原選賢與能的制度本色。
    但是我們都不能期待政客及政黨或選舉制度本身能帶領大家改善選風,而只有選民的自覺意識逐漸形成社會絕大多數的共識後,選風才能真正得到改進。選民對於政治人物的語言不可毫不思考的全盤接受,尤其要以其批評對手的語言細加分析。候選人的政治承諾一般都針對未來,所以無法事先檢視;而對政敵的批判則往往是已經發生過的狀況,因此其批判者的存心就可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如果存心是為了公共利益的,則批評往往是正面而且是可改進的;如果是惡意的,則完全以擴大損害效果,且強調其不可逆轉性。
    譬如最近有一則批評台鐵及高鐵預售票退票扣手續費的新聞,內容就列舉了一張從基隆到板橋票價25元的台鐵車票,如果退票要扣手續費15元近60%,所以直批不合理;還訪問台鐵人員是否有這樣的規定,並向旅客詢問其合理與否;其實台鐵手續費無論長短程每票皆是15元,而媒體竟以最短程的票價來列舉,顯然就不符比例原則;而對票務人員及旅客的訪問又都事先設定答案,摘取自己所要的進行報導,明顯是先射箭後畫靶的操弄。選戰中像這樣具有目的的操弄充滿惡意,而且很能撼動人心,使操弄者獲利。
    例如蔡英文在最後一場政見發表會上答覆馬英九有關陳盈助、富邦案、司法追殺等政治抹黑事件時說:“在野黨可合理懷疑執政黨,而提出異議;但執政黨卻有義務向人民交待清楚。”這就是蔡英文對“公平”的定義,也無怪乎她的語言及文宣是如何的“合理”了。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君王后



    齊愍王死後,太子法章也就是以後的齊襄王,隱姓埋名藏身在太史敫家中充當一名僕役。但太史敫的女兒見法章非常人,所以常拿一些衣食給他,日久生情。等到田單復國後,又找回法章來,讓他繼承王位,這時法章的身分才曝光。太史敫在此之前發覺自己女兒竟私與家僕暗通款曲,氣得要把這女兒趕出家門,認為她敗壞了門風,不再認她是女兒;但後來竟成了王妃,並生下太子建,想重拾父女之情,卻又恐別人罵他嫌貧愛富;所幸女兒不忌過往,仍以人子之禮事親,一時之間傳為佳話。
    襄王過世後,太子建即位,國政都由這位君王后來主持,當時秦國已勢力壯大,威逼六國,六國相互間的矛盾不斷,合縱局面已破,因此這位君王后謹慎的處理與秦國及其他國家間的關係,使得齊國連續四十年不再受戰爭的威脅。
    有一次秦始皇派使者送來一付玉連環,並說:齊國有那麼多聰明的人,誰能解開這個環呢?當場就有許多大臣搔首撫頰的想怎麼解開這玉連環,君王后見這是秦王故意要給齊國難堪的一個幌子,便拿起一旁的弓椎當著秦使的面把玉連環給砸碎,然後面露微笑的對使者說:這不是解開了嗎?
    君王后病危將嚥氣時,把齊王建叫到身旁來,叮嚀說:群臣中有誰可用誰不可用。齊王建叫人拿筆來請君王后在木牘上寫下這些人的名子,君王后等人拿來筆後,卻推說忘了。
    由君王后的以上四件事,可看出一個女性在做人處事上的寬容大度與睿智;譬如她不忌父親以前對她的責難,仍事親以禮,就展現了一個女性的寬容大度;又如她周旋於列強間的謹慎與維護國家尊嚴的態度都充滿智慧與堅忍。
    但她也知道自己兒子齊王建是一個平庸的人,所以雖然臨危授命,也避免留下可能陷兒子於危險的遺書。
    這就是一個女性領導人所擁有的特質─委婉細緻,隱忍周全;尤其在國家處於危難之時。但如今我們也許將有一位女總統,但她並未體會國家所處狀況的艱困,也沒有女性特有的溫婉,更置國人於危難中。所以前美國國防部長裴瑞對她的評價是“缺乏彈性”,這也是美國對即將成為國家領導人的人最嚴厲的批評。

形勢



    甘茂是秦武王所重用的左丞相,但武王死後,昭王即位,被向壽及公孫衍兩政敵在昭王面前讒毀,只好在攻魏蒲阪時潛逃至齊。途中遇到蘇代﹝蘇秦弟﹞,蘇代當時是齊愍王面前的紅人,對甘茂十分欽佩,甘茂一席“分我餘光,無損子明”的話打動了蘇代,使其為甘茂入秦說秦王。
    蘇代說:甘茂非常人,他在秦居住了那麼多年,從涵谷關到纑谷的地形險易,瞭若指掌;如果他聯合齊及韓魏兩國來攻打秦國,對秦國是大不利呀!如今之計,大王應備上厚禮重金聘他回國,然後把他監禁在纑谷,不讓他出來,這才能保住秦國的安全。秦昭王於是聘甘茂為上卿,派使臣拿著相印去齊國迎接甘茂。
    蘇代趕回齊國,對愍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但卻在秦國遭到其他人的讒毀,所以逃亡來到齊國,秦王恐失去他,正派使臣來迎他回去呢。不過甘茂是心有餘悸的,如果大王重用他,他就會留下來效忠大王;依臣之意,我們一定要留住甘茂,因為放他回去,就等於為虎添翼,可不利於我們呀!
    蘇代利用秦國與齊國兩大國間的矛盾,烘托出甘茂的重要性,進而使甘茂能在齊、秦兩國受到重視。相同的情況在今日的台灣與中美兩強間正形成,以往從兩蔣以至李登輝、陳水扁的時代都“選邊站”的依靠美國;美國為其戰略利益也在太平洋西岸佈署“島鏈”圍堵中共,台灣成為第一“島鏈”前緣的重要戰略位置,確實使台灣在過去五十年有強大的美日防衛體系維護自身安全;但同時在政治上也受到美方的干涉,甚至在中美關係的改善上,憑白犧牲了我們的尊嚴與主權;例如台灣的國際地位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尊嚴。其實從國防到內政的各種狀況都是由美國人來支配的,不得不說台灣的過分屈辱沒有換得盟友相應的對待。所以我們要突破現狀與中共建立共識,使台灣恢復應得的尊嚴與主權。
    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不只是破壞兩岸關係,更是循舊思維,繼續讓美、日拿我們作籌碼去換取中國利益,而台灣人繼續站在第一綫捍衛他們的安全。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恩生怨



    當年衛國的甯殖與孫林父把衛獻公驅逐出境,改立衛殤公;一直等到甯殖要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才對自己曾逐君的這件事後悔,就交代兒子甯喜設法使獻公能回國復位;甯喜牢記於心,果然照父親的指示,殺了衛殤公,驅逐孫林父,迎回獻公復辟。可是獻公恐怕甯喜專權,就授命公孫免餘殺死了甯喜。對甯喜而言,獻公恩將仇報,所以有怨。
    孟子則認為來自親近者的傷害是最令人怨恨的,像《詩經‧小弁》中描述太子宜臼被父親幽王廢棄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怨,是在與父王的親密關係上更加突出的原因。
    晉惠公派韓簡子去視察秦國的狀況,準備對秦國發動攻擊,韓簡子回報說:秦國的軍隊比我們的少,但鬥士比我們多。惠公覺得很奇怪就問:這是什麼意思?韓簡子說:我們出亡在外時,曾得到秦國的資助;又由他們護送我們回國執政;當我們發生饑荒時,他們又饋贈糧食濟助。如此三次受人家的恩惠,卻不思報答;一定會激怒秦國軍民,讓他們同仇敵愾的來攻打我們,此便是至恩必有至怨的道理。 
    由上面三個例子就可推知在深厚恩情上產生的怨恨,更深長久遠。最近陳水扁在獄中透過友人向社會發表了一篇名為“給台灣人民公開信”的文章,提出三點主張:首先是認為宇昌案就是扁案的翻版;其次是呼籲民進黨切割八年執政等於否定自己;最後是請台灣人民給扁家留一個活口。公開信由陳幸妤宣讀,陳致中在旁陪同;無疑是為兒子的立委選情加溫。
    從阿扁的角度看,民進黨今天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受其恩惠,所以值此扁家最危難的時刻,若採取切割的態度,則如何讓扁嚥得下這口怨氣。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扁是當初大家共同擁護的政治明星,目的就是要終結國民黨的長年執政,但扁執政後,如此貪腐,使民進黨丟失政權,並置於無以復起的地步,受民進黨長期栽培的扁恩將仇報的傷害民進黨,對民進黨的支持者該如何交代?如今更為自己的弊案連結蔡的宇昌案,為兒子的選舉竟不顧綠營的團結。民進黨人的怨伊於胡底?
    然而無論是阿扁或民進黨都該向台灣人民認錯,因為他們為的畢竟都是一人一黨之私,卻把台灣人民期盼多元民主與更高人性價值的理想徹底粉碎!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孔子的弟子原憲問孔子:「如果能使好勝、矜誇、怨恨、貪婪的心受到克制,而不表現在我們日常的行為之中,能算是符合『仁』的標準了嗎?」孔子回答說:「如果能如此,可算是『難得』了,至於是否符合『仁』的標準,我無法判定。」由此可知,孔子對仁有更高的標準,但對於一個人能抑制自己邪惡的心靈,也給予難得的評價。
    在如今的社會中,有許多人是無法抑制自己的惡念,甚至有法界人士不把邪念作為糾正的對象,只針對行為加以規範,這便是今日社會無法杜絕犯罪的最關鍵因素。法律只能規範人的行為,道德才能約束人的思想,所以儒家以「禮」作為比「法」更高的社會規範是有這樣考量的。現在選舉更曝露孔子「克、伐、怨、欲」人性醜陋的一面,別說其不符「仁」的標準了,連「難得」也擔當不起,但大家如果深思就會覺得這是有問題的事,因為選舉不就是要選一位我們要交付他任務的人嗎?把國家的重責大任交到他手裡,把自己的幸福交到他手裡,可是他卻要以「克、伐、怨、欲」的手段來獲取人民的選票,不是一件極諷刺的事嗎?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孔子說這段話,是指執政者有統治所需具備的一切智能,但不能以仁德維持其統治,雖一時擁有天下,終必失去;有統治的智能,又能以仁德維持其統治,但面對人民時卻不能以莊重的態度處理政事,人民對這樣的執政者就不能懷以敬畏之心;如果執政者具備統治的智能,又能以仁德維持其統治,且以莊重的態度處理與人民有關的事務;而不能循禮推動政務,也未達完善的境地。
    歷史上有許多上述所描述的執政者,譬如秦始皇就是“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這一類型的執政者。又如齊桓公就是“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的典型代表,桓公以管仲為相,尊王攘夷,成為諸侯之霸,可謂智仁兼備,但他晚年卻用易牙、豎刁、開方這一類奸佞之徒,以致使自己身後五子爭位,不得安葬的下場;放任自己即是不自重,所以子民互爭權位,將他視為無物。至於“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所指的就是晉文公了,文公早年為避國亂而出逃在外,雖困窘但卻能守住尊嚴,最後得秦穆公的協助返國即位,成為中原霸主,但孔子卻說他譎而不正,其實是指他向周天子請隧葬這件事而來的,這証明了晉文公僭越的一面,自然是不合於禮的。
    現代政治中這樣的執政者仍處處可見,譬如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在位四十餘年,高壓統治,在國際間更是聲名狼藉,雖擁有巨額財富,卻仍擋不住人民憤怒的浪潮,被殺身亡;這不就是那個“仁不能守之”的獨裁者下場嗎?而最近才下臺的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他在希臘債信破產問題的處置上,算是盡到了作為希臘領導人的本分,但在與歐盟其他債權國的周旋中,卻令人捉摸不定,竟在達成協議後,又拋出公投的議題,讓債權國恨之入骨;基本上有損政治家的風範,應該是“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類型的執政者
    台灣前兩任總統都牽涉嚴重的貪瀆案,所以仁不仁已不重要,都是把自己國家元首的尊嚴踐踏的執政者,自不逮言;馬英九第一任總統任內算是有心為人民作事的總統,雖然承受在野黨的批評,也能敞開心胸接受執政不如預期的嚴厲指責,而不懷憂喪志,基本上這就是“莊以蒞之“,終會得到人民的尊敬;但即便形勢嚴峻,惟率領大家走向光明的腳步要每一步都踏得實實在在,為台灣人立千秋萬世的功業。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昏智



    孔子被魯哀公聘為攝相,對齊國來說是一件威脅國家安全的事,齊景公找謀士犁且商量,犁且的主意是送一團歌舞妓給魯君以迷其心志,然後再以重金聘孔子;此事果然對魯哀公起了作用,但卻無法誘惑孔子,且被孔子看穿陰謀,向哀公進諫,可是哀公三日不臨朝,也不聽諫言,孔子只好罷職離開了魯國,臨行前說: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意思是:這些娘們兒可真厲害,隨便說幾句話就能把大臣逼走;再跟她們親近些,非弄得國破家亡不可。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西戎與秦國,西戎派由余到秦國來考察,秦繆公覺得由余是個賢能的臣子,就跟內史廖說:由余可是個不簡單的人,放他回西戎,對俺是一種威脅。內史廖說:咱搞一個歌舞團去西戎,迷惑西戎主,並借機向他商借由余,暫時先疏遠他們君臣的情誼;果然西戎王被秦國送來的歌舞妓迷得神魂顛倒,後來即使由余回到西戎,也已無法挽回戎主勵精圖治的決心,只好降秦。
    魯哀公及西戎主都不知惜才,卻被對手陣營巧施美人計給壞了安邦定國的大業;只恨自個兒被利慾熏心,六七九十忘了八。不過話說回來,聖人怎就這麼沒耐性呢?三天不見主子上朝就甩耙子不幹了,結果周遊列國兜了這麼大一圈,還不是回家啃青菜蘿蔔;擱今天看,當支持者都得留份情,人家都準備拐款潛逃了,還要相信那是“建國基金”;錢都落袋為安了,還要跟著罵追贓的警察,“搞司法追殺”。想起李立群的一個廣告詞“你聰明,他傻瓜!”
   

對國民黨的謬思



    在台灣許多反對國民黨的人常振振有詞的三個理由是:一、國民黨是在中國大陸與共產黨鬥爭失敗後遷來台的外來政權;二、蔣介石及其黨羽以敵視心態看待被日本統治了五十一年的台灣人民,以高壓統治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並以權貴心態自詡為解放台灣人民的救世主。三、國民黨攜自大陸共產黨的仇恨在台複製,裹脅台灣人民對其一黨之私的恩怨付出犧牲獨立自主、生命財產的代價。
    國民黨基於上述三個理由,所以:一、壓制台灣的民主、迫害人權;二、以僅佔少數的外省族群控制大多數福佬、客家、原住民族群,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上寡佔利益;三、延伸與共產黨的鬥爭,把光復大陸這樣虛擬不切實際的政治妄想強加於台灣人民身上,不但使台灣不能獨立於國際之間,且致台灣於中共統一的威脅中。
    所以台灣人從歷史的角度看,台灣自二戰以來被中國重新納入版圖,一時之間以為在中國人眼中無法洗清自己曾經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也因錯過中國辛亥革命的歷史進程,被中國政客視為無自省能力甘受奴役的“賤民”;所以台灣人要脫離這種天生的不平等,唯有獨立成為一個新的國家,才能擺脫由歧視他們的中國人所建立的政權。
    這種論述其實就是釀成今日台灣內部紛爭不斷的原因,且在歷史的分割斷層上分析,都有部分穿鑿附會的痕跡;例如台灣曾經有過的二二八、白色恐怖、威權統治、萬年國會、光復大陸、漢賊不兩立等現象;使在這段時期裡執政的國民黨無法洗脫罪責,因而也承擔著歷史的包袱。
    但從歷史的演進而論,台灣所經歷的國民黨統治有一種偶然的幸與不幸;幸的是台灣由於國民黨作為復興基地的偶然,避免了中共的解放;不幸的是也必須經歷政治的進化過程,付出犧牲民主與人權的代價。而部分異議人士拿歷史上不同階段的價值觀去評斷當時片面的處境,就有失公允了;例如拿現在的人權標準去衡量當時的威權統治;或者穿鑿附會的曲解,例如把當年國民黨欲維護法統的萬年國會強解為蔣介石維護獨裁政權的手段,就不甚恰當。
    平心而論,國民黨已是一“內化的政黨”,國民黨成為一有機體,在不斷與客觀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累積了一定的知識經驗與能力,並在內部以觀念的方式形成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譬如說現在的國民黨已對過去歷史中的錯誤勇於承擔;在執政過程中吸取在野人士的意見,轉化為自己政黨的政策;突破禁忌,如與中共展開對話交流、對憲法上的僵固已能坦然面對。所以反對派想繼續在過去人民的成見中建立反對信念,似乎已不合時宜;譬如近來以情治、司法打壓攻擊馬英九的競選奧步。
    不可否認的是國民黨與台灣人民都還在歷史的進程中,仍有像以往以短暫功利為目的的執政誤謬,或有繼續揹負歷史包袱的施政;但慶幸的是我們都已走在對的路上,儘管有時風有時雨,惟互相勉勵的手牽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