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使貧者富、寡者眾、危者安、亂者治。



    墨子說:仁者為天下謀劃,像孝子為雙親謀劃一樣,沒有區別。天下貧窮,就設法使其富裕;人數少,就設法使其增加;人多而混亂,就設法治理。這樣作雖然有時候力量不足、財用不夠、智謀不足,然而卻盡力而為;絕不捨棄餘力、隱藏智謀、遺留財利,而稍有未盡其力的情形。
    由上所言,我們知道墨子認為仁君對天下事是如何盡心盡力,如同侍奉父母一般敬謹,絕沒有絲毫為己而徒留一點餘力之處。但像這樣的仁君對於厚葬久喪一事卻持不同看法的;他們根據上述所說的三種原則來判斷此事對人民的影響,首先是厚葬久喪能使貧者富嗎?其次考慮的是能使寡者眾嗎?最後要衡量的是能使危者安、亂者治嗎?合乎了這三種原則就合乎了仁及義的事,應該極力宣揚,加以興辦,使百姓都能按照這樣的原則去從事;但如果不合乎這三項原則的,就該摒棄它,廢止它,使人民都知道這樣作將危害整個家庭及社會乃至國家,所以永遠唾棄遠離。
    厚葬久喪者用多層的棺木裝載屍體,深埋高填引人矚目,死者身上要穿戴繁華,陪葬要貴重隆盛,喪禮要極盡哀戚不捨,子孫甚至要披縗繫绖倚廬守孝,弄得面目乾瘦,顏色黝黑,連眼耳手足都無法靈活為止,這樣的喪禮施行下去,怎能使貧者富、寡者眾、危者安、亂者治呢?一般人民的家庭辦這樣的喪禮,使正常的生活步調都紊亂了,更何況營生謀利呢?若在士大夫或諸侯的家族裡辦理此等喪禮,影響更將擴及社會國家;所以仁君不該贊同這種喪禮的風俗在他的國度裡漫延,影響人民的生活。
    因此現代社會中執政者也該依此三項原則來判斷何事可資鼓勵何事應予禁止,而不是凡事隨俗沒有主見;譬如說民間的宗教活動,過度渲染的結果已造成社會秩序的危害,執政者就該適可而止,不該再附和加入,助長其勢;國際盛會的舉辦雖有助於國際空間的開展,但在影響民生與財政的情形下就該量力而為,而不是盲目從事;又譬如教育應講求社會適應與全民參與,而不是聽信幾個所謂的專家就大幅更動,造成社會適應不良的問題;以上三種社會現象就是要依墨子所說的“使貧者富、使寡者眾、使危者安、亂者治”的原則去作判斷,才不致盲目從事不知所措。

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



    墨子說:聖人施政可使一國的財利加倍增長,如果讓他為政於天下,則天下財利也可倍增。這種財利倍增並非向外掠奪而來;而是根據國家情況省去無用的花費,這樣就能使國家財利倍增了。聖人施政,自發布命令、興辦事業、使用民力和財物,沒有不是有益於實用才作的,所以財物不被浪費,民眾也不勞苦,利益自然就增多了。
    如今政府的施政有許多浪費之處,譬如災害的重建;台灣地形多山,山林土石受到地震強降雨的侵蝕,容易造成山崩水患,所以對山區中的道路橋樑河流乃至水庫的破壞極大,而仍任由人民在這些危險地帶居住開墾,則災害發生時無論救災及安置都耗費人力物力,尤其災後重建更是勞民傷財;然而這種年復一年的鉅額投入並無從改善,甚至造成更大的環境破壞。由於這種周而復始的重建已豢養了一批靠重建工程維生的地方人士,進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左右著地方乃至中央的執政,因此從政者多不願得罪這樣的勢力,以致造成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而對人民生命財產的維護卻絲毫沒有助益。
    政府要勇於面對這樣勞民傷財的惡性循環,就要從根本的遷村,乃至封閉等斷然的措施著手,而不能顧及對政權的影響。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從印度看世界



    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有關印度經濟放緩將危及正在復甦中的全球經濟,其影響甚至超過歐債危機的論述震驚全世界;這樣的論述植基於推動全球經濟的引擎﹝指印度﹞一旦熄火,則帶動經濟向前邁進的動力將不再,因此使得全世界找不到新的成長點,所有的投資都將因而縮減,這對需求是一項致命的打擊。
    分析印度經濟放緩的原因,該篇文章提到三項因素:一是軟弱無力的政府;二是民粹主義;三是忍受痛苦的人民。其中對軟弱無力的政府作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也證明是三項因素中最致命的關鍵;其實此次自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所導致全球經濟下滑的諸多原因中,各國政府都或多或少在政策決定上犯了猶豫不決的毛病,因此使情況惡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譬如美國在挽救金融機構的步調上就顯得猶豫不決,而且差別待遇,所以任由雷曼兄弟倒閉的結果是花了近2.6兆美元進行恢復金融秩序;歐盟也在是否金援希臘的問題上設置了許多障礙,結果受傷的不只是希臘,可能是整個歐元區。連美歐如此大的經濟體都有政府效能不彰的問題,更何況印度了。
    全世界都把這一個世紀的經濟增長動能設定在中國與印度身上,因為他們擁有龐大的人口及亟需改善的經濟體質;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似乎中國成功了,而印度卻失敗了,也許有人懷疑這與政治體制有關,但誰也不肯承認民主制度竟是阻礙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然而從歐盟的情況看來,無論是希臘政府的墮落無能,還是德國梅克爾總理的躊躇不前,都再三印證了民主政治對解決問題是缺乏效率的。
    從國內政治的情況來分析亦復如此,譬如美牛的問題,不以行政裁量權決斷美牛含瘦肉精的比例,而放任立法機關以修法方式解決爭議,其實就是導致今日耗盡社會動能的一次無謂對峙。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兼善天下的應有作為



    孔子說:見到符合公義的事就急切追求,惟恐不及;見到不符合公義的事就像手碰到滾開的水一樣,避之惟恐不及;我見過像這樣的人,也親耳聽過他們說話﹝喻常見﹞。但像德才兼備卻無法見用於世的人,則仍能堅持志向,不偏不倚,繼續以行仁義的態度實現理想者,我只聽過他們的事跡,卻從未親眼見過這樣的聖賢﹝喻難得一見﹞。
    孔子對第一種人給他們的譬喻是“獨善其身”;而對第二種人除了“獨善其身”之外,還加了“達則兼善天下”的譬喻;所以孔子以為更難得的是“兼善天下”,理由是兼善天下除了自身的修養而外,還須要客觀環境的條件,最主要的是把公義行諸於世,不是放在家裡孤芳自賞;而且對現實的情況要有打破傳統,建立新秩序的毅力與勇氣。為什麼要有毅力與勇氣呢?因為現實環境是很難改變的,在現實環境中有既得利益者的捍衛,甚至那些長期受到既有制度迫害的人也未必支持仍未實現的改變,所以改革者是孤獨且倍受質疑的,堅持改革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與承受毀謗的勇氣。
    最近在歐洲發生的經濟問題,像希臘的政府公債、西班牙的金融危機,其實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政府及人民都不願面對解決,以致使問題愈演愈烈,最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國家都是民選政府,但所選出來的政府不分左右的一致以惡化財政的手段來作討好選民的工作;西班牙政府更坐視房地產泡沫也要沉迷於飲鴆止渴的經濟措施中。這種貪圖便利的短視政策不只歐盟各國如此,連美國、日本甚至中國都執迷不悟的照幹,原因無它,政客需要保住的是政權,所以寅吃卯糧在所不惜。
    而台灣在長期以稅負優惠的措施吸引投資的情況下,產生了政府財政逐步惡化的現象;而政府所控制的公營事業又在顧及民生的大旗下,長期處於虧損邊緣,而使國家資本陷於無效率的運用,以致債台高築;這種現象如不徹底扭轉,則台灣走向希臘與西班牙的下場將指日可待。所以人民應該覺醒,不能再以民粹的方式要求公營油電價格凍漲,而不在乎它們的營運績效,不能一再揮舞政府要照顧百姓生活的大旗而拒絕合理增稅,政府對社福政策的推行務必量力而為,而不是像健保一樣全民抗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