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我們都是中國人



  中國史書上出現許多有關台灣的別名,例如:岱輿、員嶠、島夷、凋題國、東綴、夷州、流求、大員、臺員、東寧,但從沒有稱台灣的;所以有人就說台灣應該是源自原住民的稱呼。相較於澎湖而言,自古就有:島夷、西贏、澎海、平湖之稱,可見澎湖的名字源自漢人是極為明顯的。惟《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說:閩南人初到台灣,因為水土不服,許多人得瘟疫而死,埋在了台灣,所以在福建的閩南人都叫台灣為“埋冤”之地,這才是台灣名字真正的由來。
  中國歷史上有數次征伐台灣的戰役,例如:西元230年東吳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渡海征夷州;西元607年隋煬帝派何蠻、朱寬,西元609年派陳棱兩度東征;西元1172年南宋派汪大猷征台開衙建府。西元1279年元世組忽必烈派高興東征;西元1602年明朝派沈有容登島;西元1658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西元1681年清康熙命施琅、姚啟聖攻打佔台的鄭軍。七次戰役中有四次是為了國家統一的目的而戰,有三次是為另覓海上根據地而戰;可見自東漢以後,中國早已視台灣為其囊中物,只是疏於治理而已。
  中國政權疏於治理台灣的理由主要是隔海的緣故,在航運不發達的年代裡,要建立頻繁往來兩岸間的交通確實是件困難重重的事,所以無論大規模的開發與殖民都是至清中期以後才發生的事。而台灣卻一直與中國藕斷絲連的關係是這裡的移民多數來自中國,並一直維持着以中華文化的方式生活著;因此儘管曾被外來政權如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所統治,卻無法改變台灣人以中華文化的生活方式,所以也無法改變自己是中國人的基本信念。
  近年來有部分台灣人認為自己要有別於中國人,就不承認自己的文化傳承,甚至否定血統的來源,這都是對歷史的認識故意扭曲的結果。現在甚至有許多民意調查把是否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的問題作為調查的項目,那都是想藉人民被過度強調的政治意識及已模糊的民族文化作對比,其實完全不具有任何意義;從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到宗教習俗甚至維繫社會的道德規範,我們甚至比生活在大陸的中國人更以中華文化作為我們的核心價值,如此還硬坳我們不是中國人,那不就是政治操作的結果嗎?

通縮是時代的句點



  在漁獵時代末期,人類獵捕的技術與工具大幅提升,所以一天打漁三天晒網,年紀大的人也照樣能獵捕到許多獵物,那些年輕力壯的便替代不了年紀大的人了,年輕人沒有收入,成天遊手好閒,在市集上能交換的物品越來越少,不只是交易量減少,連物品的種類也不如以前多,許多年輕人都逃到其他部落裡去找活兒做,市集顯得愈來愈冷清;這便是漁獵時代的通縮現象,後來保存食物的方法問世後,才解決這個問題。
  到了漁牧時代,人類不但有了保存食物的方法,還有畜牧養殖的技術,當然生活過得更滋潤了;但隨著人均產量的增加,還是步上了供給大於需求的不歸路,人類又因自己過速的擴張而捲入通縮的漩渦中;由於醫療衛生知識的進步,人類的數量及年齡才得以增加。又由於農耕技術的提升,農產品取代了漁牧產品。
  進化到農業時代,更由於克服了氣候、種子、灌溉、肥料、病蟲害、食品儲存的諸多因素,產量急速增加,又一次供需失衡的現象導致通縮;人類運用運銷的方式解決了這項問題。
  工業時代生產的技術及產量更擴張到極限,而人類到目前為止所能找到有效解決通縮的辦法,竟是戰爭。無怪乎我們要為人類三番兩次的作繭自縛感到惋惜,而也感嘆人類解決問題的智慧愈來愈黔驢技窮。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自己騙自己



  古老的埃及歷史上出現過一個叫迪拉馬的都城, 具體的位置現在很少人知道了,大約在現在開羅的東南靠蘇伊士一帶,地理位置上適合各地人南來北往的作生意,當時統治埃及的法老王想靠生意人在此貿易抽取關稅;但初建此城時,各地來的精明生意人都大飽私囊而返,微薄的關稅實不足道,城中的老百姓被騙的不計其數;因此讓法老王想了一個妙法來治這些生意人。
  法老把全國各地監獄裡最狡猾的小偷、騙子聚集了三千人遷到此城來,讓他們對付那些精明的商人;果然不多久,所有來此販運的商人沒一個不被騙個精光的。從此迪拉馬的惡名遠播,也沒人敢再到此地來作買賣了,還給它取了個不雅的名字叫「魔鬼城」。
  經過若干年後,許多有關魔鬼城的傳說被人穿鑿附會,增添許多神秘的色彩。後來再遊此地的人總能在斷瓦殘壁中找到一些警世的碑文,大多帶有一些凶惡警告的意味;例如圖旦卡蒙法老的陵墓入口處就在石碑上刻著“凡擾亂法老安寧者死”,在通往帝王谷處也豎著一個石碑,上面寫著“讓你破財”;在這些看來不讓人感到舒服的警語中卻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當你對自己誠實時,天下就沒人能夠欺騙你。”令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聽說那是出自一位在此住了許久的哲學家說的一句話。
  確實在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咒罵騙子,甚至被擴張到任何自己認為最可惡的人身上,例如政治人物。可是有時候回想起來,到底那些人都欺騙了自己什麼,許多是說不清楚的,更有許多是自己在騙自己,而把自己失望的感受化作騙子二字送給對方。譬如說當年林義雄公投反核四的主張,繳多領少的年金改革不能實施到自己頭上,經濟不好都是政府的事;看來都是自己騙自己。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實質影響力

    大清與洋人訂立不平等條約,其中賠款一項經常是拿關稅與鹽稅作抵的,清政府未徵過關稅,所以由洋人督辦,一來確保了賠款,一來也控制了通關口岸的商貿;洋人管理這批關員是很嚴格的,每天上下班時間都要求準時,在沒有打卡鐘的時代,就只有以簽到簿為準,可是實施以後,分秒必較,洋人於是想出一辦法來,就是從機關入口大廳上垂下一簽到用的筆,筆上有一根繩子,未遲到者所使用的筆都是一般的黑色鉛筆,但一旦時限到後,黑色鉛筆就被繩子收走了,接著垂下的是紅色的鉛筆,遲到的人只好用紅筆簽到;這樣實施下來,果然把中國人不準時的習慣給掃除了。
    這隻由管理者所控制的紅筆與黑筆提供了管理的資訊,可謂既有效也摒除了許多不必要的爭議,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說,那就是“實質影響力”;那些下級公務人員在接獲上級指示關說時,不敢違抗只能照章行事,即使心有不甘,可是用了上級所給的紅筆,它與黑筆寫出來的名字雖一樣,卻意義不同;可見實質影響力不只是表面的名字而已,有時候是紅是黑更為重要。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赤子之心



  德國在戰後出現許多孤兒,也有許多被遺棄的老人,社會上充滿了冷漠與無情。有一個在孤兒院裡長大的孩子德比很思念他的母親,因為他是被母親帶到火車站遺棄的,那時他已有了些許記憶,母親大大的眼睛儘管經常為戰死的父親悲傷流淚,但看他時卻充滿溫柔與疼愛;母親悠揚的歌聲儘管常在暗夜裡悲泣,但哼著兒歌時卻是那麼悅耳動聽。
  德比總到被遺棄的車站那裡傻等,希望能再見到母親的身影,有時一等就是幾個時辰,然後帶著失望走過河畔回到院裡。那一天,他仍這樣失望的走著,天氣寒冷凍得直叫人打哆嗦,德比在河畔橋下發現一個路倒的人,於是趕緊向人求救,終於將這個突發心臟病的人救活了過來,那人原是個富翁,想幫德比完成尋母的願望,但透過各種管道,仍石沉大海般沒有任何消息。
  富翁仍定期到孤兒院看望德比,也將尋人的進度及過程與德比分享,當時只有九歲的德比只默默聽著,他能從富翁的眼神裡看出一種無奈;富翁再次要求認養德比,而德比竟拒絕了,他要求富翁力能所及地幫助十個像他這樣需要幫助的人,並告訴那十個接受幫助的人一旦有能力後再幫助另外十個人,這樣將愛傳出去,總有一天他的母親也會感受得到。富翁認為孩子的思想可能不夠成熟,也覺得那樣有些緩不濟急,但德比很堅持,所以富翁依照德比的想法在廣播電台裡買時段來徵求十個需要幫助且肯實現諾言的人,一時之間感動了無數的聽眾,大家自動的發起了做十件好事的活動。
  正值大家為德比做十件好事尋母之際,德比竟意外在路上遭遇了車禍,一輛急駛的貨車碾過他腹部,他在醫師的搶救中奄奄一息,有眼尖的聽眾發現他就是德比,於是媒體爭相報導,德比在意識模糊中仍不斷的呼喊媽媽;整個社會都被德比的呼喊震碎了心腹,有許多人透過媒體表達願作德比的母親來回應德比發自內心的渴望,有人在醫院外徹夜秉燭為德比祈禱;但孩子還是撒手人寰,許多人都關注小德比最後的遺願是什麼,得過他救助的富翁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不是要我們作十件好事將他的愛傳出去嗎?
  自那天以後,孤兒院的孤兒紛紛被領養,養老院裡的老人被子女領回家奉養,社會再也沒有冷漠與無情。九歲的孩子畢竟不成熟,但他卻用他的想像力突破了大人的思想障礙,完成了改造社會的偉大工程,誰說我們的社會就是鐵板一塊呢?人心總被純潔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