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美元策略


    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殖民地人民雖獲得勝利,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但也累積了大量債務,大部分是向法國及荷蘭借來的;初期的美國境內使用著歐陸各種貨幣,彼此間兌換相當麻煩,這時出了個天才型的財務專家─亞歷山大‧漢彌爾敦,他也是華聖頓政府首位財政部長,他就想美國積欠的這些債務必須要以公債來清償,而且要以較高的利率吸引大家來購買,在當時英國政府明言抵制,歐陸國家也大部分不看好美國償付的能力,所以購債者必是懷有熱愛美國這塊土地的新移民,不過他們都各持不同的貨幣,如何吸引他們購買呢?漢彌爾敦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就是發行美國本身的貨幣─美元,以一比一的匯率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尤其購買高殖利率的公債必須以美元購買。這樣下來政府印行的美元便能換到許多的外匯,作為償還外債使用,又印製公債將市面上過多流通的美元收回,這種一石三鳥的計策果然奏效,直到今日美元仍是世界上唯一對換的基礎,各國也以美元作為最重的外匯儲備。
    漢彌爾敦成功的關鍵就是將貨幣與國債及利率、匯率掛勾,以高殖利率國債吸引購買,再以發行控制貨幣匯率,如今美國也是用同樣的策略掌控著全球金融市場,這才是政策創新為人民奠定幸福生活的典範,只是拆拆違建,炮轟BRT是騙局就能輕鬆執政嗎?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聽了很多回了,有幾個重點需要再強調一下:一、鯀是大禹的父親在舜的政府裡負責水利方面的工作,歷經九年他採用障水法築堤防水卻一直無法解決水患的問題,舜殺了他作為懲治,然後讓禹來繼續擔任治水的工作。二、禹投入治水工作十三年疏通了九河,引水入海,解決了水患。三、禹十三年裡埋首工作,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禹與鯀治水的年代可能與西方傳說在公元前22世紀的洪水期的記載一致,也就是舊約裡諾亞方舟的年代,那時海平面上漲了兩百多公尺,現在的華北平原海拔不過一百多公尺,幾乎都浸在水裡,所以大禹再高明也治不了這裡的水,他父親鯀用圍堵的辦法像現在作堤防可能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所以禹治水的地點不是華北平原可能是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海拔一千至兩千米,照理淹不到水為何還要禹治水呢?是因為發源於高原的河川被下游上漲的海平面逼得無處宣洩,才氾濫成災的,所以禹用溝通九河的辦法將水導引入海這是可行的。
大禹將高原上的水都集結宣洩入海在當時確實解決了水患的問題,但時隔五千年了,現在黃土高原上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沙漠化,也就是本來降雨就不豐富的高原緊臨蒙古的戈壁沙漠,地下水層逐漸枯竭,流經該地區的河流又被大禹都串接在一起迅速排流入海,因此環境被人為破壞反而遺禍子孫。
努力做事的公務員當然好,但如果他像大禹一樣努力做錯的事,那可能就萬劫不復了。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鏡中世界


老乞丐總喜歡在華廈對過的街道上行乞,幾番遭華廈裡住戶派人驅離卻始終不去,可能與住在華廈頂樓的富商常施予頂級威士忌酒有關,富商總喜歡坐在露台上俯視門前車水馬龍的夜景,偶爾也向對街的老乞丐瞄上幾眼,總見那乞憐的眼神中閃爍著對自己的崇拜,富商偶爾叫僕人送去喝剩下的威士忌酒,乞丐接過酒不住地仰望露台上的富商甚至跪在地上磕響頭,富商很得意自己的慷慨感動了乞丐;就是這種懸殊階級的互動給對方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富商因華爾街一夕間崩跌的股市變得一文不名,他仍大口吸著他的古巴雪茄,啜飲著蘇格蘭威士忌,但此刻都顯得乏味,唯一眼裡看的腦子裡想的都是樓下乞丐乞憐哀怨的形影,他再也忍受不住,縱身一躍成了華廈前一團血肉模糊的屍塊。
老乞丐仍蹲在自己的老位子上試著將那條又臭又髒的毛毯裹住身子禦寒,他摸到自己口袋裡富商前日送他的酒,一口一口啜飲著,全身開始暖和起來,意識也進入了冥想狀態,忽然間他身著華衣走進了華廈,乘電梯直達頂樓,露台上早已備妥了酒宴,他拿起一根哈瓦那手工雪茄,僕人為他點上火,這是那富商從沒賞過他的滋味,讓他飄飄然起來,他含著滿意的笑容沉醉在富商的意境裡,就這樣凍死街頭,與富商唯一不同的是那僵在臉上的微笑。
兩人最後一刻的眼裡全是對方的影子,這像一個婦人在鏡子前化妝,不知是妝點自己還是鏡中人,如果這個世上沒有鏡子你想自己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嗎?可能更虛假也說不定,因為人的內在就是一個沒有鏡子的世界,你看清楚了自己嗎?還是全憑別人的描述勾勒出自己呢?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蔽用除己


曹操一輩子都沒有篡漢,但其子曹丕等曹操一死就逼獻帝遜位,以魏代漢;顯然這與曹操的理念不一致,曹操不篡漢的理由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政治號召,就是扛著漢的招牌向蜀漢及東吳招手,因為蜀漢及東吳都以效忠大漢為口號,所以只要漢這個政治符號繼續存在,劉備及孫權只能以臣屬自稱,曹操仍掌控政治上的主動權。
但為何曹丕的想法與其迥異?這與曹丕的奪嫡過程有關,首先曹丕並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是曹操的繼室卞夫人所生,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所領養的曹昂本是嫡長子,但戰死於宛城,因此與曹操離異,讓卞夫人扶為正妻,才使曹丕取代曹昂成為繼承人。但曹操並不因而特別寵愛曹丕,曹操育有25子,個個聰穎,例如七步成詩的曹植,神童曹沖,更重要的這些兄弟都早受曹操的冊封,他們都是曹丕政治上潛在的政敵,所以曹丕為了突顯自己的權位,篡漢稱帝。
曹丕知道漢帝國是因為宦官與外戚干政而殞落的,所以他特別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既不依靠宦官與外戚又削奪藩王的權力,這使得他在政治上陷於孤立,所以他改革選官制度,實行九品中正制,進用門閥士族子弟,這也就是後來影響中國千餘年的士族門戶之見。
其實曹丕對宦官、外戚、藩王的顧忌其來有自,但唯一沒有看清楚的還有像他父親一樣的權臣,所以魏的天下最後也由權臣司馬毅所篡,甚至爾後的四百年中國各朝政治都是由權臣所掌控;這就是蔽用除己的思想障礙。如今政治上發生變革,許多即將就任的地方首長都摩拳擦掌準備有所作為,甚至有人說三個月內就要讓人民有感,其實從遴選局處首長的過程看來,就有許多是違反當初設想的原則,為何有這樣的結果呢?這就是把自我的因素置入卻未知的結果,也就是蔽用除己的障礙。

水蒸氣


觀察水沸騰的狀況是小學生都作過的實驗,看水在沸騰前就有許多波紋在水裡不安生的游動,這時有少許水氣形成,在瓶頸處凝成水珠,絕大多數的水滴都又回到燒杯裡來;有些許水泡在杯底形成,它們迅速竄出水面,體積也不斷變大,在水面破裂開來,當中被氣化的水分子就竄出水面直奔鵝頸瓶的窄口去,這些被氣化的水分子叫水蒸氣,速度很快,但多數都撞在冷凝的管壁上又凝結成水珠,因為它們撞擊的部位不同,有些已過了鵝頸瓶的峰頂,所以水珠流向冷凝瓶裡成了蒸餾水,但有部分還是回到燒杯裡;這個過程叫蒸餾。
整個蒸餾的過程像極了咱們社會的變革,那些不安生的波紋就像現在許多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社會異象,但畢竟在社會﹝燒杯﹞底層最受壓力的那部分水分子會形成水泡向上竄升,一個接一個,他們竄升的過程倍嘗艱辛,絕大多數變成水珠回到燒杯裡繼續煎熬,最後總有蒸汽水分子越過瓶頸到達另一個世界裡去,不過過程可歌可泣。
人類歷史其實不像蒸餾過程中的水分子那麼勇往直前,總是進二退一步履蹣跚;譬如說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的衰亡就是這種蹣跚的最佳寫照,像東周就是一個苟延殘喘的時代,竟耗去了514年的時間,中國歷朝各代還沒有一個朝代的國祚超越它;又如東漢末年的三國鼎立,誰都知道當時漢朝廷是無法再回溯到原來鼎盛時期了,魯肅就很直白的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還是“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衅”吧。前兩句說的正是事實,後兩句就是茍且偷生不願回歸洪流之詞。別以為晉是結束這樣分裂時代的另一股力量,其實統一的西晉僅維持了五十年的政權,後半期的東晉處於南北分裂時期竟達一百餘年,因此晉朝在歷史上比之如隋,那是一個過渡期,像水的沸點一樣。接著像宋、明、清等其末年都顯得苟延殘喘,新舊勢力僵持;這種角力的結果使改革走樣,譬如說結束明朝統治的滿清就不是當初老百姓所期盼的新政權,民初亦然。
難道我們這個時代會沒有像魯肅一樣看得懂潮流的人嗎?當然不是,只是沒有人像孫權一樣勇於接受事實;或者有魯肅那樣茍且偷安的策略罷了。如果我們的年輕人只會像佔中的港青奮勇於街頭,那也就是再回到燒杯底部的水蒸氣而已。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民國版的土木堡之變


明朝歷史上發生過土木堡之變,這是一自取其辱的事件。明朝的勢力本就不如蒙古,所以每年蒙古就以進貢之名向明朝皇帝朝貢,明朝廷就以來朝貢的使者人數及貨品數量給予賞賜,雖名曰賞賜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索賄,司禮監太監王振還與使者討價還價起來,惹怒了瓦剌的太師也先,分兵四路向明邊境叩關;王振竟慫恿英宗御駕親征,結果浩浩蕩蕩的大軍被蒙古也先殺得七零八落,連英宗也在土木堡被劫持而去;其實這種皇帝死了都不冤,繼位的景帝不理蒙古也先數度遣使來議和,本來想以英宗當肉票換取高額的贖金,卻沒想到幾度碰了軟釘子,後來才覺悟這是漢人朝廷裡的內鬥,圍了數月的北京城也攻不下,只好將英宗釋回故意擾亂明廷,果然英宗回京後就遭軟禁,景帝表面上尊其為太上皇,實際上將其舊勢力一一清除,因此趁景帝病重引發了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密謀發動的政變,使英宗復辟。
這個事件之所以醜陋都是英宗與景帝間的內鬥所致,英宗在土木堡之役已曝露自己執政的無能,然而仍戀棧不去,所以勾結權臣政變把政權奪回;而倉促中即位的景帝也私心自用,面對也先釋回英宗卻毫不避諱地將其幽禁起來,在眾臣民眼前上演骨肉相殘的劇碼,所以後來被政變奪去政權也沒人願為其捍衛,這就是咎由自取。
如今國民黨的執政已令人民做出了更換政權的決定,就該虛心檢討,而不是再利用政爭奪回政權,民進黨雖在人民唾棄國民黨的選戰中意外獲利,就該切實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再以各種手段抹黑阻撓醜化的方式作政治攻防,那將是另一場民國版的土木堡之變。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相忍為國


淝水之戰東晉之所以在兵力懸殊的狀況下戰勝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關鍵性的人物不是謝安,而是朱序,朱序本是桓溫手下愛將,曾隨桓溫征蜀立下汗馬功勞,也由桓溫舉薦為梁州刺史鎮守襄陽;桓溫也因而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想要得到九錫的尊榮,因遭朝中謝氏王氏的反對而反目;後來桓溫失勢,朝中大權由謝安掌握。
淝水之戰前前秦苻堅就攻打襄陽,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攻下,俘虜了朱序,以為朱序與王謝兩家有隙就收買他在前秦的朝中為官,並利用他去向晉軍戍守壽陽的謝石招降,沒想到朱序竟暗地裡向謝石表示趁秦軍未集結完畢前擊潰其前鋒部隊奪其士氣,果然此舉奏效。並利用秦軍後退等待晉軍渡水決戰時大呼「秦軍敗矣」潰其士氣。
如果不是朱序相忍為國,淝水之戰的結果可能改寫,所以任何政治人物都要以國家的利益為依歸,權力鬥爭的結果都將陷國家、人民於萬劫不復之境。兩岸服貿與貨貿的談判便是一例,挾人民挫傷毀政府威信成就政黨奪權之利莫此為甚。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古時候有一種長得很像犀牛的動物叫「兕」,聽說射殺這種獸過不了三個月就會喪命,因為這種叫兕的獸是天神的坐騎,經常出沒在雲夢一帶,那裡正是楚國的疆域,也是楚王經常狩獵的地方。古時候君王的狩獵其實也是一種軍事演習,為了掩人耳目就以狩獵替代這種戰爭前的軍事演練,當時楚國與中原的晉國彼此衝突,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楚王於是舉行了這次名為狩獵其實準備突襲晉國的行動,大軍在雲夢大澤裡展開佈署,驚動了兕,兕向楚王的座駕直衝過來,震驚了楚王,楚王舉弓向兕射出一箭,一旁隨侍的申培也向奔馳中的兕射出一箭,兕竟因此倒地不起,楚王見狀以為是自己的箭射死了兕,於是正準備向眾軍士展現自己的神力,哪曉得士卒檢查兕身上箭矢時發現那是申培的箭,楚王的箭根本沒有射中目標,於是申培出列大剌剌地將兕獸當作戰利品領回,這讓楚王惱羞成怒,斥責申培在御前行兇犯上不敬,硬是以烹刑處置了申培。
晉楚兩國戰爭結束後,楚國大勝,在獎賞有功人員的典禮上申培的兄弟來向楚王請功說:兕是天神的坐騎,射殺兕的人活不過三個月,我兄弟申培是為了救大王才犯忌射殺兕的,如今大家為戰勝表功,我兄弟申培不該領頭一功嗎?這時楚王才恍然大悟。申培為了維護楚王的軍令救主卻不願為自己辯白,堪稱忠誠。古人有「穆行」的說法,意思是不因別人了解自己就受鼓勵而行,也不因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喪不作。
現在民主政治是一種媚俗的政治,政治人物每要看民調行事,口口聲聲以民為主,甚至最近選出爐的台北市長還說要由人民參與決|策,連其局處首長也要公開票選,所以政治再也不需要有人承擔責任只要符合民意就由人民負責。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正直敢言


一般盧姓都以范陽作堂號,因為河北的涿縣是後來盧氏子孫定居的所在,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從此范陽盧氏就開始起家,到了南北朝時更與北魏皇室締結婚姻,娶了三位公主,成為與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並列的四姓,也是後來李世民最傾慕的一流門第,曾在唐朝廷裡作過八個宰相。
其中的一名宰相是盧懷慎,這個人其實才能平庸,與姚崇同為宰相卻遇事推諉,僅參加公私典禮場合時以宰相名出席,所以又有「伴食宰宰相」的不雅之名。但他操守廉潔,地位尊貴妻兒子女仍然挨餓受凍,如有賞賜一定分給親朋好友,連自己下葬的費用都沒有。這個人雖表面看沒有經國濟世的才能,但對於是非善惡是一絲不茍的,他曾在中宗剛登基時,以侍御史的身分上奏勸諫中宗不該聽武后詔命十日一謁上陽宮﹝武后所居宮﹞。
後來又建議中宗不要隨意遷調地方官吏,有功應予恩賞,有過即予免職,否則有才能的官吏無法盡力服務地方,而犯過的官吏又遷調遠鄉,使遠鄉的人民得不到好官吏的服務反而成了懲治壞官吏的替罪羊。就此觀點看來,盧懷慎對於吏制有不同於當朝的看法,而且基於政治是以服務人民為目的的觀點看來,他也不是無才之士。
因此以個人出身去判定一個人有無才能或者德才必定兼備都缺乏根據,但一個能明辨是非又敢言的人就必定是有才能的人。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忠奸一念耳


霍光是漢武帝託孤重臣,權傾一時,曾經廢立昌邑王,鬥倒同是託孤重臣的上官桀及桑弘羊,甚至其妻霍顯還將許皇后﹝宣帝妻﹞毒死另立其女霍成君為后;雖死後遭族滅,但霍光在歷史上仍留有美名,與商朝的伊尹相提並論,其最重要的政績是:扶立昭、宣二帝穩固了漢的基業,休養生息使武帝後的漢室得以恢復生氣,與匈奴和解恢復和親政策。
霍光與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媼的二女兒衛少兒,而受武帝寵愛的衛子夫正是衛媼的長女,所以武帝與霍去並是姨父與姪兒的關係,霍光也因此得武帝的信任受命託孤。霍光的出身是由於裙帶關係,因此他謹小慎微,連在宮中行走都直道正行不拐彎,言詞謹慎,行事必遵前例總怕被人議論但他在正確的時間點上作出了正確的判斷,那就是廢了當初自己選立的昌邑王劉賀,另立在外流落的太子孫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原因就是劉賀未即位就姦淫了昭帝的一位宮人。許多人後來都質疑霍光此舉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避免昌邑王引進自己的羽翼削減他的權力,但實際上劉賀本來就是霍光所選立的,若霍光有私心當初便不會選立他,由此可見霍光為漢室的傳承是不計毀譽的。
謹小慎微的行事風格卻能在廢立的大事上如此決斷就是在正確的時刻選擇作正確的決定,如今執政的政府卻要在房地合一、証所稅大戶條款等稍具正義性的立法上卻步,其灰心喪志豈可再負重託?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師心自用


曾經有個叫唐尚的人滿腹經綸,同門師兄弟都認為他以後的成就最高,可是離開師門後幾年都未聽到他封侯拜相的消息,反而其他師兄弟都陸續有了一官半職,熟識唐尚的人將此消息告訴他,他卻嗤之以鼻地說:這些低賤的官職不值得我去作的。那些朋友聽了都認為他眼高手低,終究一事無成,所以紛紛離開了他。沒想到數年後魏國大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唐尚作為趙國的說客向魏惠王遊說竟解了邯鄲之危,趙王為了感謝他還將伯陽邑封給他,讓他一夕成名,於是那些舊友又回到了唐尚的身邊。其中有一人想為自己的哥哥求得一官半職,來央求唐尚,唐尚說:等魏國國君死了,我讓你哥哥替代他。此人竟也相信這些搪塞的話,還避席向唐尚行禮。
現實社會裡這種識人不明的例子很多,像過去許多選舉我們都曾所託非人,其實我們都是由環境境況及他人言語來認識我們的候選人,從不願相信自己的主觀意識,甚至將選舉這樣神聖的事當作策略來運用,而完全不顧其影響至鉅,因此選擇為我們服務的人一定要回歸本性的主觀意識來作決定,如果確實不合意寧願棄權也不要遺憾終生。這也就是師心自用的本質。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順啟諸文

順啟
太公曰:「器量蓋過天下者然後能容天下;誠信蓋過天下者然後能約束天下;仁愛蓋過天下者然後能懷柔天下;恩惠蓋過天下者然後能保有天下;權勢蓋過天下者然後能不失天下;諸事不疑然後天運不移時變不遷。此六者備可為天下政。」
而今馬政府的器量、誠信、仁愛、恩惠、權勢、決斷,何者可蓋天下呢?譬如對前朝政府的批評就器量不足,這使得他在施政上遭到反對黨的極力杯葛;政見跳票卻不能謙卑認錯是誠信不足,使得他無法整合施政力量;經濟遇到險阻時卻未以人民生計為首要考量,反而力挺企業,結果景氣回轉也不見企業回饋,這是他無法懷柔社會各階層的原因;許多執政黨的地方縣市也未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是恩惠不施無以能保天下的主因;在各級政府及民意機構中失去掌控的力量這是無法讓政策貫徹的原因;遇事瞻前顧後例如食安事件、張顯耀案都無法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大眾說明清楚,這是事隨時遷運變的主因,自然使外界對其領導能力質疑。

正名
史疾被韓國聘往楚國為使,楚王早聞其治學之名,面見時問他:先生研究什麼?史疾答:臣研究列圉寇。楚王問:他主張什麼呢?史疾答:主張正名。楚王說:能拿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楚王很懷疑地問道:譬如楚國的盜賊很多,如何用它來防盜賊呢?這時正有一隻喜鵲停在屋簷上叫著,史疾便問楚王:你們楚國人叫這種鳥什麼?楚王說:喜鵲。史疾問:叫牠烏鴉行嗎?楚王說:當然不行。史疾說:貴國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各式的官員,都要他們各盡其職,但現在盜賊橫行不能禁止,便是這些官員未盡其職,他們還能稱為柱國、令尹、司馬嗎?這也就是大王不能將喜鵲稱為烏鴉的道理。
如今帶領學生闖入立法院的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被該院聘為研究員不就是把喜鵲稱為烏鴉嗎?研究法律的學者公然帶領學生違法犯紀卻仍能被國家的最高學術單位升級為研究員,那喜鵲與烏鴉如何區別呢?

買鞋
有一個人想買鞋,就先在家將自己腳的尺碼量好;可是到了鞋店門口卻忽然發現忘了帶剛量好的尺碼,只好趕回家去取尺碼;再等他回到鞋店卻已關門了;說給大家聽,都認為這是笑話。可這笑話正發生在咱們國家,太陽花學運時最重要的訴求就是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可是等學運謝幕後此條例卻躺在立法院一動也不動,所以任何有關兩岸協商的結果都無法順利通過;是不是以往都沒有立法機關監督的機制呢?如果翻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第5條、第5-1條、第5-2條都有詳細的規定,所以以無監督條例來阻攔兩岸經貿的進展便是此故事中的邏輯,所損害者台灣全民的經濟而已。

策略
韓國有繼承人爭奪的鬥爭,太子几瑟有楚國與秦國的支持,公叔有齊國與魏國的支持,相恃不下;楚國公使鄭申正在韓國,見此情勢就假冒楚王的命令將兩國交界的新城及陽人割給几瑟,作為他競爭權位的資助;尚未落實,等他回到楚國後就被楚王下令逮捕責他無故割地喪權辱國,鄭申辯稱:我這是為楚國著想,試想一旦几瑟取得了權位,齊魏不服一定趁機出兵攻打韓國,几瑟只得向我求援,屆時他怎敢再提割地之事?所以割地僅是口惠不實的策略,何來喪權辱國之說呢?
這就是對外談判的策略運用,說破了便失去作用,但我們竟要求公開的議會監督機制,喪失所有策略運用的功能,豈不是授人以柄嗎?

相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因長平一役被秦國打敗從此六國與秦攻守異勢,而此役皆因趙孝成王陣前將主帥廉頗換成趙括所致,可見趙孝成王識人不明,當時主導這項主帥人事異動的便是他的男寵建信君及寵妃紀姬,《戰國策》裡有一段關於趙王寵信二人的描述:
有一說客拜見趙王說:聽說大王要派人去買馬?趙王說:還沒找到適當的人去。說客問:什麼樣的人適合呢?趙王說:懂得相馬的人。說客問:趙國懂得相馬的人很多,為何仍找不到適合的人選?趙王說:管這事的建信君現在很忙,只好等他抽出空來。說客問:大王也相信紀姬,何不派她去?趙王搖搖頭說:紀姬是女人,她不懂相馬。說客繼續問道:大王要買的馬是用來作什麼的?趙王說:識途嚮導之用。說客問:馬是否識途可由外表看出來嗎?趙王說:不能。說客說:那為何要懂得相馬的人才能勝任呢?趙王無言以對。
這看似一則諷刺趙孝成王的故事,但也反映在今天的時事上,如今我們正在進行地方大選,就如同趙國需要識途嚮導的馬匹一樣,但我們選民卻不從他們對市政規劃從事的能力作選擇,而願聽信他在意識形態上的主張,這就像趙孝成王寧可等待建信君去辦此事一樣,最後也會把國家的前途交到趙括手上一敗塗地。

推己及人
子柳的母親過世了,同母弟子碩要為母親備辦喪事但沒有錢,子柳正為此事煩惱,子碩說:把父親的妾賣了。子柳說:怎可賣庶弟母親安葬自己的母親呢?喪禮後子碩想把喪葬所餘的錢置辦祭祀的器皿,也被子柳所拒,子柳說:置辦祭器是我們正室所該盡的義務,怎可將喪葬所餘移為己用呢?還是分給那些貧困的兄弟們吧。
子柳推己及人的處事態度正是今日許多人該學習的榜樣,像選舉中誣蔑他人父母就是不當,例如有媒體不斷以連家三代公務員累積鉅額財富來質疑連勝文,又如連戰以柯文哲祖父曾為日籍公務員甚至改日姓來質疑其忠誠都是不當的。因為連勝文或柯文哲的出身都不是他們能選擇的,而我們也是以他們現在個人的能力與操守來作選擇,與其先人無關。


中山國的國君賞宴群臣,司馬子期也在其中,卻因為沒分配到一碗羊羹而記恨,隨之出走楚國並說服楚王伐中山,中山君因而出亡。卻有兩人跟隨,中山君問:你們跟著我幹嘛?那兩人說:我們的父親因為您賞的一頓飯而活命,他臨終時囑我們莫忘了為您效命。中山君一聽仰天長嘆:「施予不在多少,在於人家困難時;仇怨不在深淺,在於傷人心否。我因一羹亡國,又因一食得士。
確實這也說明了今天馬政府的施政,譬如說國民經濟處於困頓時,卻一味堅持油電雙漲助漲物價;又大砍公教年終慰問金來討好民意,這不就是「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的最佳寫照嗎?

和而不同
《論語·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具體問題上的看法卻不必茍同於對方。小人則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深處並不抱有和諧友善的態度。
晏子舉烹飪的例子說明:「和諧就像做肉羹,用 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 減少調料。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國君和臣下的關系也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進言 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備;國君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 包含了可以的,臣下進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違背禮,百姓沒有爭鬥之心。但梁丘據不是如此,國君認為可以的,他也說可以;國君認為不可以的,他也說不可以。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下去呢?如果用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聽得下去?不應當事事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
所以和是容許表面上的差異但實質上是力求協調完美的,同是只求表面的一致卻隱藏著根本的矛盾;無論現在民主政治如何發展,都是要講求和而不同的原則,雖然表面上是競爭關係相互砥礪但根本上是有一致信念的,因此就不會矛盾衝突導致社會的分裂。兩岸關係亦復如此,儘管表面上存有差異,但卻不損及根本的和諧友善,而不是維持表面的一致性卻根本上分歧。「和而不同」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和而求同」是反其道而行,蔡英文的說法正與兩岸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完全偏離的,而其誣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和而求統」才背離了台灣的意識。

宅以人名
趙國聘請了一位外籍顧問腹擊,這個人在邯鄲都城廣佔良田興造巨室,有人將此事向趙國國君稟報,趙王召腹擊來問,腹擊卻說:我只是寄居趙國的一個臣子,如果官舍過小眷屬少是否會取得君王的信賴呢?而百姓也會質疑我在國家有難時抽身而走,不為趙國賣命;所以我建豪宅置田畝是要取信於民。
這個故事正好在台灣上演著同樣的劇情;例如參選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就被質疑不在台中置產,郭台銘不在台中投資;但也有反例,例如頂新大肆回台炒作房地產。其實故事中腹擊取信於民的理由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似乎是正確的,換作今日就未必如此,而取信於民的方式也有很多未必就要以豪宅土地來印證,例如孫運璿先生曾擔任過行政院長職,他名下就沒有房地產,一輩子都住國家的宿舍,不置產並不代表他的忠誠度有問題,後來他所住過的宿舍最近才被改建為紀念館,許多去參觀的人都沐浴在孫先生的春風裡,久久不能釋懷;這真是宅以人名的典範,何必住帝寶人以宅名呢?

正名
史疾被韓國聘往楚國為使,楚王早聞其治學之名,面見時問他:先生研究什麼?史疾答:臣研究列圉寇。楚王問:他主張什麼呢?史疾答:主張正名。楚王說:能拿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楚王很懷疑地問道:譬如楚國的盜賊很多,如何用它來防盜賊呢?這時正有一隻喜鵲停在屋簷上叫著,史疾便問楚王:你們楚國人叫這種鳥什麼?楚王說:喜鵲。史疾問:叫牠烏鴉行嗎?楚王說:當然不行。史疾說:貴國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各式的官員,都要他們各盡其職,但現在盜賊橫行不能禁止,便是這些官員未盡其職,他們還能稱為柱國、令尹、司馬嗎?這也就是大王不能將喜鵲稱為烏鴉的道理。
如今帶領學生闖入立法院的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被該院聘為研究員不就是把喜鵲稱為烏鴉嗎?研究法律的學者公然帶領學生違法犯紀卻仍能被國家的最高學術單位升級為研究員,那喜鵲與烏鴉如何區別呢?

相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因長平一役被秦國打敗從此六國與秦攻守異勢,而此役皆因趙孝成王陣前將主帥廉頗換成趙括所致,可見趙孝成王識人不明,當時主導這項主帥人事異動的便是他的男寵建信君及寵妃紀姬,《戰國策》裡有一段關於趙王寵信二人的描述:
有一說客拜見趙王說:聽說大王要派人去買馬?趙王說:還沒找到適當的人去。說客問:什麼樣的人適合呢?趙王說:懂得相馬的人。說客問:趙國懂得相馬的人很多,為何仍找不到適合的人選?趙王說:管這事的建信君現在很忙,只好等他抽出空來。說客問:大王也相信紀姬,何不派她去?趙王搖搖頭說:紀姬是女人,她不懂相馬。說客繼續問道:大王要買的馬是用來作什麼的?趙王說:識途嚮導之用。說客問:馬是否識途可由外表看出來嗎?趙王說:不能。說客說:那為何要懂得相馬的人才能勝任呢?趙王無言以對。
這看似一則諷刺趙孝成王的故事,但也反映在今天的時事上,如今我們正在進行地方大選,就如同趙國需要識途嚮導的馬匹一樣,但我們選民卻不從他們對市政規劃從事的能力作選擇,而願聽信他在意識形態上的主張,這就像趙孝成王寧可等待建信君去辦此事一樣,最後也會把國家的前途交到趙括手上一敗塗地。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宅以人名


趙國聘請了一位外籍顧問腹擊,這個人在邯鄲都城廣佔良田興造巨室,有人將此事向趙國國君稟報,趙王召腹擊來問,腹擊卻說:我只是寄居趙國的一個臣子,如果官舍過小眷屬少是否會取得君王的信賴呢?而百姓也會質疑我在國家有難時抽身而走,不為趙國賣命;所以我建豪宅置田畝是要取信於民。
這個故事正好在台灣上演著同樣的劇情;例如參選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就被質疑不在台中置產,郭台銘不在台中投資;但也有反例,例如頂新大肆回台炒作房地產。其實故事中腹擊取信於民的理由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似乎是正確的,換作今日就未必如此,而取信於民的方式也有很多未必就要以豪宅土地來印證,例如孫運璿先生曾擔任過行政院長職,他名下就沒有房地產,一輩子都住國家的宿舍,不置產並不代表他的忠誠度有問題,後來他所住過的宿舍最近才被改建為紀念館,許多去參觀的人都沐浴在孫先生的春風裡,久久不能釋懷;這真是宅以人名的典範,何必住帝寶人以宅名呢?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正名


史疾被韓國聘往楚國為使,楚王早聞其治學之名,面見時問他:先生研究什麼?史疾答:臣研究列圉寇。楚王問:他主張什麼呢?史疾答:主張正名。楚王說:能拿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楚王很懷疑地問道:譬如楚國的盜賊很多,如何用它來防盜賊呢?這時正有一隻喜鵲停在屋簷上叫著,史疾便問楚王:你們楚國人叫這種鳥什麼?楚王說:喜鵲。史疾問:叫牠烏鴉行嗎?楚王說:當然不行。史疾說:貴國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各式的官員,都要他們各盡其職,但現在盜賊橫行不能禁止,便是這些官員未盡其職,他們還能稱為柱國、令尹、司馬嗎?這也就是大王不能將喜鵲稱為烏鴉的道理。
如今帶領學生闖入立法院的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被該院聘為研究員不就是把喜鵲稱為烏鴉嗎?研究法律的學者公然帶領學生違法犯紀卻仍能被國家的最高學術單位升級為研究員,那喜鵲與烏鴉如何區別呢?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三危


天下有三種危險:第一種是少德而多寵;第二種是才下而位高;第三種是無功而受祿。舉現今官場的例子而言如李登輝、李遠哲就是第一種,他們都是台灣政治轉型過程中重要的領導人,然而卻因為意識形態作祟使國家社會陷入分裂,至今仍在各式選舉中指三道四,少德多寵的結果就是身敗名裂。
第二種才下位高的例子更不勝其數,從李登輝時代至今的各行政院長皆屬此類,而今他們還不知羞恥的參與各式政治活動,對先前退出政壇的承諾視若無睹,才下位高就是使他們陷入窘境的最大危害。
第三種無功受祿的例子是媒體名嘴,這些人每天在媒體廉價的脫口秀節目中充當丑角,以似是而非、添油加醋、無中生有的怪誕言論挑撥離間,最後必遭人民的唾棄。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買鞋


有一個人想買鞋,就先在家將自己腳的尺碼量好;可是到了鞋店門口卻忽然發現忘了帶剛量好的尺碼,只好趕回家去取尺碼;再等他回到鞋店卻已關門了;說給大家聽,都認為這是笑話。可這笑話正發生在咱們國家,太陽花學運時最重要的訴求就是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可是等學運謝幕後此條例卻躺在立法院一動也不動,所以任何有關兩岸協商的結果都無法順利通過;是不是以往都沒有立法機關監督的機制呢?如果翻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第5條、第5-1條、第5-2條都有詳細的規定,所以以無監督條例來阻攔兩岸經貿的進展便是此故事中的邏輯,所損害者台灣全民的經濟而已。

推己及人


子柳的母親過世了,同母弟子碩要為母親備辦喪事但沒有錢,子柳正為此事煩惱,子碩說:把父親的妾賣了。子柳說:怎可賣庶弟母親安葬自己的母親呢?喪禮後子碩想把喪葬所餘的錢置辦祭祀的器皿,也被子柳所拒,子柳說:置辦祭器是我們正室所該盡的義務,怎可將喪葬所餘移為己用呢?還是分給那些貧困的兄弟們吧。
子柳推己及人的處事態度正是今日許多人該學習的榜樣,像選舉中誣蔑他人父母就是不當,例如有媒體不斷以連家三代公務員累積鉅額財富來質疑連勝文,又如連戰以柯文哲祖父曾為日籍公務員甚至改日姓來質疑其忠誠都是不當的。因為連勝文或柯文哲的出身都不是他們能選擇的,而我們也是以他們現在個人的能力與操守來作選擇,與其先人無關。

和而不同

《論語·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具體問題上的看法卻不必茍同於對方。小人則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深處並不抱有和諧友善的態度。
晏子舉烹飪的例子說明:「和諧就像做肉羹,用 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 減少調料。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國君和臣下的關系也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進言 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備;國君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 包含了可以的,臣下進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違背禮,百姓沒有爭鬥之心。但梁丘據不是如此,國君認為可以的,他也說可以;國君認為不可以的,他也說不可以。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下去呢?如果用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聽得下去?不應當事事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
所以和是容許表面上的差異但實質上是力求協調完美的,同是只求表面的一致卻隱藏著根本的矛盾;無論現在民主政治如何發展,都是要講求和而不同的原則,雖然表面上是競爭關係相互砥礪但根本上是有一致信念的,因此就不會矛盾衝突導致社會的分裂。兩岸關係亦復如此,儘管表面上存有差異,但卻不損及根本的和諧友善,而不是維持表面的一致性卻根本上分歧。「和而不同」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和而求同」是反其道而行,蔡英文的說法正與兩岸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完全偏離的,而其誣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和而求統」才背離了台灣的意識。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信無二命


楚莊王攻打宋國,宋向晉求援,晉派解揚到宋國去,叫宋不要投降,晉軍正趕赴救援;解揚經過鄭國卻被傾向楚國的的鄭國人扣押住,並要將他解送楚國。處莊王想以重金收買他,要他去向宋國人說相反的話。解揚不答應,楚王就再三勸誘,解揚終於答應,等登上樓車,解揚卻要宋人堅守待援,氣得楚莊王要殺他,責怪他說:「你既然已經答應了我,卻又違背承諾,一點誠信都沒有。」解揚回答說:「臣下曾受教,凡國君制定正確的命令叫義,臣子遵行國君的命令叫信,以信載義就叫利。國君因此謀劃不失利,臣子因此捍衛國家,這才能作百姓的主人。合乎義理不能有兩種誠信,追求誠信也不能接受兩種命令,大王收買臣下就是不懂『信無二命』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寧死也不能背棄使命,怎能接受錢財的收買呢?我之所以答應君王是為了完成我的使命,如果能完成使命犧牲個人性命又何仿,如此義信圓滿夫復何求?」楚莊王放了解揚讓他回國。
這則故事的重點就是“信無二命”,過去一年我們常為檢察總長黃世銘的監聽案感到首鼠兩端,不知黃世銘到底該不該向總統報告其偵辦案件中所發現立法院長的司法關說,其實“信無二命”正好解釋了我們的疑惑,洩露偵查中的秘密與妨害司法的關說孰輕孰重大家心知肚明,而且檢察總長是由總統任命,本就肩負維護司法風紀的重責大任,這便是本篇中所說的“義”,身為檢察總長的黃世銘受命而行便是“信”,其豈可以守偵查秘密的“小信”而妨害了維護司法紀律的“大信”?所以解揚的“信無二命”正是今日之至理。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另類思考


如今遍佈世界五大洲約有三萬兩千多家分店的麥當勞公司是1940年在美國加州兩兄弟理查及莫里斯麥當勞所開的一家漢堡店,而且引進當時在堪薩斯州另一家白城漢堡店「快速服務系統」的快餐店。其實當時在美國所有經營漢堡的店都賺錢,生意應接不暇,通常這種兩夫妻或家庭經營的小餐廳在小鎮或州際公路上能提供便利廉價的餐飲服務很受美國人的歡迎,但很少人會以加盟經銷的思考模式來擴充生意,那個人就是後來讓麥當勞成為世界品牌的雷‧克羅克先生,最初經營漢堡店的人都有一種共識那就是將人工與店租的成本視為該店最大的開銷,與現今許多在台灣開小吃店的老闆有著共同的感受,因為人工是夫妻本身不能裁減,所以當客流量不達標準時該店就會另覓他處經營或關張,而雷‧克羅克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增加客流的方式只有開店在重要的路段並以便宜的價格供應才是王道,而降低成本的關鍵在食材的採購及臨時工的聘僱上,所以雷‧克羅克以提供專業管理人及食材的方式大量加盟開店,結果這種廣告效應讓麥當勞很快就在各地的大賣場佔據商業重點,而那些家庭經營者只有被迫將店開到更遠的區域去。因此成功企業家的眼光與一般人是不同的,他不會拘泥於現況而是另闢蹊徑。
這就像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不會將現況視為難以逾越的障礙,而是以另類思考的方式改變它。例如決定加入歐戰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及改變中國的鄧小平,當時他們的處境都受到現實的嚴酷挑戰,羅斯福已是他第二任期,美國本身經濟有很嚴重的通縮問題,加上世界各地頻傳的戰火,擱今日也沒有幾位領導人願孤注一擲投入戰爭,但事後証明羅斯福是將美國的國際地位及國家實力向上作最大提升的總統,戰時的動員力量讓美國近30%的失業人口得到充分就業,國防工業因此得到最大的挹注而成為日後產業的基礎,世界各國都依賴美國的支持建立戰後國家的新秩序。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中國近代史中不可忽略的三個人,分別是康有為、孫文、毛澤東,這三個人的重要性倒不在他們對時代所作的改變,而是在時代的浪潮中引導眾人的方向。譬如說康有為對光緒帝所上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及《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考》,別以為其所舉的都是國外變法成功的例子,其實最吸引光緒的是以儒家思想來進行變法,儒家思想就是講名正言順、忠孝節義,光緒不能以國家統治者的身分進行改革,就是被名不正言不順的慈禧從旁干擾,而那些朝中大臣也完全為了私利不肯為他全忠孝之義;因此康的建言成了戊戌變法的核心思想,莫以為變法失敗,其思想卻一直影響到後世的民國,梁啟超就是他這種思想的繼承者。所以康有為算是那個時代浪潮上引導思想的關鍵性人物。
再說孫文,他與康有為不同,他主張以革命的手段去除掉清政府的政權,甚至二次革命時也以同樣手段革北洋政府及各地軍閥的命,為了號召人民參與,他以革命民權的主張要大家投身革命,至於他後來主張的三民主義其實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實現,到底只是一種誆騙的政見還是東拼西湊的革命思想猶未可知,不過中共封給他「革命的先行者」倒是名符其實;不過講求要以非常手段成就非常事業的理念卻是那個陳舊腐敗社會中導引有志者的一盞明燈。
毛澤東也講革命但他似乎更重視徹底的破壞,毛把中國近代在各方面的落後都歸咎於沒有徹底革除舊思想的決心,所以一旦革命碰到瓶頸就是舊勢力的復辟;他到底是他本人說的徹頭徹尾的改變還是用以清除異己令人難以捉摸,但他的思想卻讓當時處於各種挫折下的中國青年有了一條與以往不同的道路。他們都在浪頭上,不像我們總躲在遮蔽下偷嘗前人的成果。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順民
如何讓人民順從呢?歷史上有三位君王是這樣作的,商湯滅了夏,許多人都指責他以下犯上,不幸的又發生旱災,五年都歉收,人民更加相信這是上天要懲罰商湯,於是商湯在桑樹林裡舉行祭祀,把自己當作犧牲,向天祭拜說:我一個人的罪過不要禍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也都歸咎於我一人吧。說完,剪了自己的頭髮,切掉手指。人民看了非常感動,天也因此降下甘霖,商湯懂得人民的怨望,他成功的將人民的怨轉變成了對自己的期待。
另一位是周文王,文王是商紂的諸侯,雖然他被商紂所冤枉屈辱,但他仍表現作臣子的恭順,終於讓紂覺得理虧而封他為西伯,賞他縱橫千里的土地,文王向紂拜了幾拜說:我不要千里的土地,只求大王能將炮烙之刑廢除。紂認為他是想擄獲人心沒有答應他,但人民得知後無不對文王傾心,這是文王懂得人民懼怕的酷刑,所以用只對己有利的土地去交換,雖不成卻深得民心。
第三位是勾踐,會稽之戰讓越國差點毀於一旦,人民都埋怨他掀起這場戰爭,但勾踐的心裡很清楚,吳越終將還有一戰,他要如何讓人民都支持他呢?他開始臥薪嘗膽,愛撫群臣,體恤百姓,甚至在節慶時飲酒,他都將酒倒在江裡,讓人民與他共飲,三年過去後,他與諸大夫說:我願與吳國再一次求得上天的仲裁,讓我們兩國彼此毀滅,士大夫也一起戰死,我與吳王搏鬥至死,因為會稽之戰是我畢生最大的恥辱,我只求洗雪這樣的恥辱;但與吳一戰需要全體人民的支持,我不能再勉強越國百姓再次為我付出;現在我要全國百姓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如果他們不支持我,我將放逐自己成為平民百姓,然後易容作賤役去服事吳王,尋找與一死的機會。這段話被越國百姓聽到後,大家都把加諸在勾踐身上的恥辱視作是自己的恥辱,他們排成一列列的隊伍向吳國前進,前面的人用刃割斷自己的頸項,讓血染滿大地,後面的人勇往直前,使吳國的士卒看了無不膽戰心驚,終於雪了會稽之恥。所以勾踐是一個能將自己恥辱轉變成人民支持的君王。
他們三位都是團結民心有術的君王,我們也需要這樣的領導人不是嗎?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融合


部分的滿洲、台灣與朝鮮一樣都曾被外族統治,滿洲與台灣在最近的六、七十年間重回中國的統治,另一個朝鮮卻獨立了;先說朝鮮自獨立開始就內部分裂,部分原因是外來勢力的影響,加上政治人物手握權力不願放的結果,就是今天兩韓愈行愈遠的情況,所以無論南韓在經濟民生上如何發展,他們都不能擺脫朝鮮的陰影,而且彼此差距愈大愈難融合,我們當然要避免走向這種情況,因此在政治上的對立就絕不容許,尤其是政客故意挑起的對立。
再談滿洲,這裡曾出現一個民族兩度在中國歷史上執政,但都被外族所滅,也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不能與被統治的人民共治,排他性極強,即便到強弩之末的慈禧時,她還是稱被統治者為「家奴」;溥儀甚至寧作日本人的傀儡也不願與國人共進;我們絕不能有這種心態─「從骨子裡瞧不起與自己共同生活的另一族群」,融合其實不只是生活上的共通,也是命運與前途的共同。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作文


近來大家都在批評高中入學考試的作文項目,其中以作文的主觀認定成分居高失去客觀評分的公平性最受質疑,但如果語文項目不考作文或聽力、說話能力,則就失去了學語文的價值,甚至也沒法測驗出學生的創作能力,那樣的測驗才沒有意義。
作文有三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文章的表達是否符合題旨,文不對題就是最大的錯誤,千萬別犯這種錯誤;其次是說理的方式是否合宜,如果對問題的內容有清楚的了解,選擇最能說服人的理由便成為整個文章成敗的關鍵;具備了以上這兩點的基礎,這篇文章就起碼是五級分以上了;因此教作文的老師一定要常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否則只著重文章的形式是無法令閱卷人滿意的。
文章的形式以簡要作基礎,能一句話說明的決不要反復,這與古文講求用詞及對仗典故是完全不同的,當然為了說明有時也要舉例,例子要越通俗越好,決不要選冷僻或有爭議性的例子說明,那就失去了舉例的目的,譬如成語就是一種簡潔的舉例,但一定要先了解成語的典故否則將適得其反。
字體要工整清析,所以字距不要太近,標點符號要清楚,段落要明確,文字數量嫌多不嫌少,只要把觀點表達清楚即可。
當然在整段文章的起伏上可作一些安排,但都要注意開啟及結語的部分,這也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不能讓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覺。
如果這些方面都作到了那就是滿級分,至於一些用字遣詞枝微末節的事就不要太在意了。


齊國有個叫北郭騷的人,北郭是姓,騷是名。這個人靠結網編草席麻鞋為生,遇到年歲差連唯一的母親也奉養不起,但他只敬佩晏子的為人,所以到晏子那裡乞食奉養母親,晏子的門人跟晏子說:這個人志節高尚不求官不結交權貴,對於利益不茍取,對於禍患不茍免,因此他來向您乞食代表他對您是敬重的,千萬不要拒絕他。晏子聽了對此人也感敬仰,就吩咐家人將自己的財產都拿出來要分給他,可是這一舉措卻讓北郭騷震驚了,他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只拿了些糧食就匆匆離去了,晏子很是扼腕,而北郭騷卻認為像晏子這樣的人為什麼還要拿金錢來賄賂他呢?因此他們雙方都是不理解彼此的人,沒有機會一起共事。
過了些年,晏子被齊王猜忌只好避難國外,經過北郭騷住處時,北郭騷沐浴更衣後來拜見晏子,問晏子要往何處去,晏子說:我是一個受到君王猜忌的人,只能離開求一活路,哪裡能容得下我我就去那裡。北郭騷嘆了一口氣說:那你就好自為之吧。晏子對他沐浴更衣那樣慎重的來探訪卻又用如此冷漠的口氣說話,很是不解,他上車時說:難道我現在逃避國外也不應該嗎?我對北郭騷的言行實在是不理解呀。
晏子走後,北郭騷聚集了他的朋友說道:我對曾經施捨我糧食奉養我母親的人無法釋懷,所以我要用我唯一的生命為他洗刷冤屈,你們一定要幫助我。接著他穿戴好衣帽鞋子,朋友捧著寶劍及竹匣跟隨於後來到齊王的宮殿前,對著守門的侍衛說:晏子是齊國唯一的賢人,只有他能保得住齊國,但今天他出亡海外,齊國很快就會遭到楚國的侵犯,所以我以自己的頭顱作為洗刷晏子冤屈的保證。說著他下階去自刎,讓他的朋友將他的頭顱盛在竹匣裡送入齊宮裡去,守衛一樣不讓他的朋友進去,他的朋友退下階來向圍觀的百姓說:北郭為齊國而死,我為北郭而死,說完也自刎了。
齊王聽到甚感震驚,趕緊將晏子追回,當晏子得知北郭騷為自己犧牲性命時,大嘆:我因為被君王猜忌就避居海外求自己獨活,而北郭卻為一曾施捨他糧食的人而輕生,在北郭靈前我何以自處呢?
這就是當時一個有志節的讀書人所作的事,而今咱們這些也識得幾個字的人呢?更何況那些擁有國家權力的人。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自以為是


屠黍是晉國的太史,見晉國混亂屢次勸諫,晉君都不聽,就攜晉國的法典投奔周,周當時也已沒落,周國的國君只能稱公,周威公接見屠黍問道:天下諸侯國哪一個將先滅亡?屠黍說:晉國。威公再問其詳,屠黍說:我以天象異常向晉君勸諫,他卻認為這是自然現象,與國家的亂象及其治理無關;我又舉人事不合情理的誤謬請他更正,他卻辯稱那是個別的事件;我再度以鄰國不睦及賢人得不到舉薦的例子來告誡他,他都以短暫現象莫以偏蓋全來回拒改革。
果然三年後晉國就被韓趙魏三家大夫所瓜分了。威公見狀又找來屠黍問道:晉國果然滅亡了,接著又是哪一個國家呢?屠黍說:中山國。因為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及人民縱情安逸享樂,完全喪失了積極進取的意志,最終會亡於自以為是。
果然兩年後被趙國所滅。威公見屠黍兩次預言皆中,對他更是敬畏,向他再問道:再接下來呢?屠黍不回答,等威公再三請求,他才鬆口說:接著就是周國了。威公說:我未見我國有晉國及中山國的情形,為什麼也會滅亡呢?屠黍說:其實晉國與中山國滅亡的真正原因都是自以為是,現在您不是也如此嗎?
當我們政府出現重大的貪瀆案件,政府辯解那是個案,反對黨認為這是政黨輪替的大好機會肆意批評,他們不都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嗎?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誠乎此者行乎彼


宓子賤被魯國國君派到亶父去,並不斷叮囑他各種行政上的細節,使宓子賤無法清楚地表達治理的政見,所以臨行前特別向國君要了兩名官吏隨行,到了亶父後,兩官吏便問宓子賤自己的職務為何,宓子賤請他們各書寫有關亶父的狀況向國君呈報,兩人一邊書寫,宓子賤則在旁邊用言詞擾亂他們的思緒,並不時搖動他們的手肘使無法書寫,甚至怒責他們書寫得不夠好,兩官員也很不高興,紛紛請辭;兩人悻悻然地回到魯京後晉見魯君,將掣肘一事稟報,魯君這才恍然大悟所指即是自己。這也是掣肘一詞的由來。
過了三年,一名叫巫馬期的人來到亶父,見有人夜裡在溪中補魚,收網上來後從網中將幼小的魚撿出放回水裡,巫馬期不明所以地問道:為什麼要將捕來的魚放回水裡呢?那人回答道:宓子賤教我們將幼小的魚放回水裡,是讓我們永遠有魚可捕。巫馬期很是驚訝,回到魯京後來見魯君說:宓子賤讓人民在黑夜裡仍依照他的指示行事,這証明他在亶父的治理得到了成效。
孔子後來說:誠乎此者行乎彼。意思是說:只要自己堅定相信的就一定能徹底實行。所以這則故事裡不只宓子賤是堅定相信自己治理的理念而得到實行,魯君也因堅定相信宓子賤會治理好亶父而不再處處干擾他。這正好反映了現在政壇上的兩件事,一者是馬政府的治理在一片噓聲中匍匐前進,因為堅定所以開始有了曙光;一者是顛三倒四的蔡英文又當選了民進黨主席,她的政策總是因人因環境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她唯一堅定相信的是使自己榮登大位,也許她能遂其所願,但交付權力給她的人民呢?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義利之行


歷史上的晉文公是晉獻公與戎族所獻女子通婚所生之子,非獻公元配夫人所生的嫡子,所以若不是獻公受到驪姬的迷惑,造成王儲廢立的動亂,這位叫重耳的公子是無論如何也繼承不了晉侯爵位的。但晉文公在歷史上不只作了晉國的君主,還成為諸侯之霸,其關鍵就在他舅父咎犯尊王攘夷的謀略;當時周天子被弟弟王子帶所率領的軍隊奪去了王位,逃到鄭國,向秦及晉兩國求援,剛繼承君位的晉文公對國內局勢尚未穩定而有所疑慮,咎犯見狀就向他分析了政情,他說:我們若幫周天子順利復位成就大義,那是樹立自己在諸侯中的地位,若讓秦國佔了先,就失去了一次稱霸諸侯的機會,千載難逢,怎能因國內這些瑣事耽誤了大業呢?
晉文公問:若不失敗了呢?咎犯說:即使不能成功,我們也是對王子帶篡政一事具體表達了自己遵從大義的立場,這樣的舉措一樣能留名青史。最後証明咎犯的這一建議就是使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最重要關鍵,其實尊王攘夷是齊桓公時就已奠定下的霸業基礎,咎犯不算是最先擬定此策略的人,但是看準了王子帶篡政周襄王出逃的時機而率先提出勤王建議的人是他,這就是既符合道義又使國家獲得利益最好的謀略。
相對於國內反對黨現在這種造謠生事想篡政的企圖真是天壤之別,無怪乎三立、民視及年代天天以打馬為主軸的新聞節目放送,極盡抹黑誣衊之能事,馬的支持度卻逆勢回升,而有意吹捧的政客卻原地踏步,這就是使人民已清楚地了解到政媒操作的企圖,那是無益於人民又不符道義的奪權政爭。

咎由自取


越南台商在這次反華暴亂中損失不貲,原因很多,但台商一直只注重自己內部的經營而忽略外在環境的變數是釀成如此鉅額損失的關鍵因素,所以任何事都要有周全的準備,才不致惹禍上身。
我們就舉戰國時齊國與趙國的一場戰爭作例說明:
齊國先派兵攻打廩丘,趙國就派孔青率兵去抵禦,讓寧越隨軍給孔青作參謀,孔青組織敢死隊將齊軍打得大敗,戰車被俘兩千餘輛,屍首三萬多具,他為了彰顯自己的戰功,準備把屍首堆成兩座山,向齊國示威,可是寧越卻勸阻他說:這不但不能讓齊國人畏懼,甚至可能引來更大的反彈。孔青願意聽聽這位軍師的意見,於是寧越繼續說道:我們為了懲罰齊國國君的窮兵黷武,卻因此激怒齊國人民,何嘗不智;依我之見,我軍不如後退三十里,讓齊軍來收屍。孔青問:這不是對敵人太過仁慈了嗎?寧越說:他們已經喪失了兩千輛戰車,又花錢將屍首運回國去安葬,讓他們遭受雙重的損失,這是從其內部使其瓦解的策略。孔青又問:萬一齊軍不收屍呢?寧越說:他們作戰失敗已犯了第一個錯誤,又將同僚的屍首棄之不顧,那是犯下第二個錯誤,人民將因此不再信任他們的君主,也同樣會讓齊國從內部瓦解。這就是一種成攻的策略,不只靠作戰的勇猛也能視環境定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反觀我們台商為了成本卻不顧中越兩國人民長期的怨懟,以陸幹管理越籍職工,使其矛盾加劇,以致釀成如此大的禍害,豈不是咎由自取的結果嗎?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意識形態治國論


過去有一個小國家邾國,採用一種用帛來製作甲衣的舊法,這種方法會讓相連的甲片無法承受較大的拉力,於是有人就以絲線來替代帛,使拉力增加;會這種技藝的人叫公息忌,於是他向邾國國君推薦這種新的製作法,經過測試,也的確能承受更大的拉力,邾國國君便下令要全部更換成絲線製作;公息忌既然說服了邾國國君,就在邾國辦起了絲線廠,乘機賺取利益;但這時就有人到邾國國君那裡說公息忌的壞話,說他獨攬了絲線的生意,邾國國君聽了很生氣,認為自己是被利用的,於是又下令取消用絲線替代帛的命令,結果使邾國的軍力倒退,被楚國滅亡了。這便是不辨是非的一種意識形態,使國家走上了滅亡之路。
其實歷史上這種例子多不勝數,例如李斯曾經寫過《諫逐客書》給秦王,就是當時秦國有許多人對這些外來的客卿存著疑慮,想當然耳的認為他們不會忠於秦,因此慫恿了秦王下達逐客令,要將這批客卿趕出國去,後來李斯雖然讓秦王回心轉意,但自己心裡卻埋下陰影,最後與趙高合謀矯昭賜死了太子扶蘇及蒙恬,讓秦國很快就瓦解,自己也被腰斬於市。
有一個叫鄭國的韓國人,是著名的水利專家,韓國為了向秦示好,派他去秦建造鄭國渠,引涇水東流入洛水,灌溉關中之地;可是工程進行到一半,有人去秦王那裡舉報說鄭國是韓國派來的奸細,以建鄭國渠的方式耗盡秦國的資源,使無力攻韓;秦王把鄭國抓來問,鄭國竟坦誠不悔,並說此渠對秦而言是萬代功業,不可因他的奸細身分而全然否定此運河的價值。秦王聽了,繼續讓他完成建渠的工作,最後真的使秦國富強了起來。
以上三個歷史故事都說明了以意識形態治國不辨是非將導致國家走向衰亡的命運,我們國家最近也有一連串的事件顯示我們意識形態扭曲是非的現象,像馬總統的綠卡風波,我國法律向來沒有限制官員不得擁有綠卡的規定,但反對黨卻喜歡操作擁有綠卡將不效忠的假設性邏輯來質疑我們的政府官員,還以總統擁有綠卡向美國政府繳稅的喪失國格說法來混淆視聽以達羞辱國家元首的目的,這就是意形態;擁有綠卡與對國家效忠沒有必然關係,卻一直以此質疑馬的忠誠度,而更引申向美國繳稅有辱國格的假設性議題來否定他統治的正當性,這種意識形態正是困擾我們國家前進的絆腳石,國人豈可不慎乎!

說服力

政治需要說服力,它是質與術的綜合體,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派人稱為縱橫家,他們就是所謂的策辯之士,以蘇秦與張儀為代表;不過這些人是較著重術的,也就是他們講求一種策略的運用,借別人的力量作為自己的力量,順其來勢加以引導,順其去勢加以推波,而隱匿自己的企圖,因勢利導最後達到目的。但如果這種說服力沒有質作基礎,可能就會淪為巧佞,而無法成為一種服務人民的力量了。
惠盎是一個倡導仁術的人,有一次謁見宋康王,康王早聞其名,開口便說:我要的是勇武有力,不是滿口仁義道德,你能給我這方面的建言嗎?惠盎說:我有一種道術可以讓勇武有力的人拿劍刺不進你身體,你要學這種道術嗎?康王猛點頭說:教我吧。惠盎說:不過這種道術有一缺點,雖然能讓你免除身體的受害,但卻讓你的名譽受損,我還有一種道術可免你的名譽受損。康王又點頭道:那教我這一種道術吧。惠盎說:雖讓您保全了名譽,但卻沒有消除那些刺客的動念,我能使刺客的動念消除。康王眼睛又亮了起來說:那教我這一種吧。惠盎說:雖不再想刺殺您,但也不愛戴您,您要嗎?我的第四種道術就是讓您的子民都愛戴您,他們就不會因而想刺殺您,因此您的名譽就保住了,也不再需要一個勇武有力的人來保護您了。康王急忙問道:那是什麼道術呢?惠盎說:民間有一個叫孔丘的人一個叫墨翟的人,他們沒有像您一樣有那麼多的人保護,卻走遍天下,百姓都愛戴他們,您知道個中原因是什麼嗎?康王搖頭,惠盎說:他們以仁愛對待百姓,勸各國的國君行仁愛不要戰爭,所以他們才是人民心中真正仰望的領袖,誰會捨得犧牲他們的性命呢?康王終於點頭向惠盎鞠躬致意。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順民

順民
如何讓人民順從呢?歷史上有三位君王是這樣作的,商湯滅了夏,許多人都指責他以下犯上,不幸的又發生旱災,五年都歉收,人民更加相信這是上天要懲罰商湯,於是商湯在桑樹林裡舉行祭祀,把自己當作犧牲,向天祭拜說:我一個人的罪過不要禍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也都歸咎於我一人吧。說完,剪了自己的頭髮,切掉手指。人民看了非常感動,天也因此降下甘霖,商湯懂得人民的怨望,他成功的將人民的怨轉變成了對自己的期待。
另一位是周文王,文王是商紂的諸侯,雖然他被商紂所冤枉屈辱,但他仍表現作臣子的恭順,終於讓紂覺得理虧而封他為西伯,賞他縱橫千里的土地,文王向紂拜了幾拜說:我不要千里的土地,只求大王能將炮烙之刑廢除。紂認為他是想擄獲人心沒有答應他,但人民得知後無不對文王傾心,這是文王懂得人民懼怕的酷刑,所以用只對己有利的土地去交換,雖不成卻深得民心。
第三位是勾踐,會稽之戰讓越國差點毀於一旦,人民都埋怨他掀起這場戰爭,但勾踐的心裡很清楚,吳越終將還有一戰,他要如何讓人民都支持他呢?他開始臥薪嘗膽,愛撫群臣,體恤百姓,甚至在節慶時飲酒,他都將酒倒在江裡,讓人民與他共飲,三年過去後,他與諸大夫說:我願與吳國再一次求得上天的仲裁,讓我們兩國彼此毀滅,士大夫也一起戰死,我與吳王搏鬥至死,因為會稽之戰是我畢生最大的恥辱,我只求洗雪這樣的恥辱;但與吳一戰需要全體人民的支持,我不能再勉強越國百姓再次為我付出;現在我要全國百姓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如果他們不支持我,我將放逐自己成為平民百姓,然後易容作賤役去服事吳王,尋找與一死的機會。這段話被越國百姓聽到後,大家都把加諸在勾踐身上的恥辱視作是自己的恥辱,他們排成一列列的隊伍向吳國前進,前面的人用刃割斷自己的頸項,讓血染滿大地,後面的人勇往直前,使吳國的士卒看了無不膽戰心驚,終於雪了會稽之恥。所以勾踐是一個能將自己恥辱轉變成人民支持的君王。
他們三位都是團結民心有術的君王,我們也需要這樣的領導人不是嗎?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民主悲歌


國已亂而民不知,禍既作而尤信誣
齊國是姜子牙受封的國家,所以姓姜;可是到了齊簡公時被田恒所篡,也是後世常引用之成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由來,所以自此成了田氏的齊國;田恒在簡公手下為臣時就已露出篡謀,但簡公竟無視這樣的危害,終於使得國破家亡。但到了齊湣王時,由於受到燕國樂懿聯合其他五國的入侵喪失了七十餘城,湣王向楚國求援,才由頃襄王派淖齒率軍援救,然而齊湣王竟忘了簡公所犯的錯誤將國委由淖齒來治理,弄得身死國亡。歸結起來此二君都犯了「國已亂而上不知,禍既作而下不殺」的嚴重錯誤所致。
今日台灣的情況亦復如此,人民不相信政府而情願道聽途說,真所謂「國已亂而民不知,禍既作而尤信誣」。

所有今天的笑話皆起源於一則9%的假民調,所以任何人不管是佔領立院或街頭甚至在媒體前大放厥辭,其理由都是9%總統與91%的人民作對;因此關說的比糾舉的還大聲,違法的比執法的還囂張,昨是今非與昨非今是都出自同一人之口卻可以毫無理由,罵總統、打警察、羞辱公務員都再平常不過,顛倒是非積非成是也司空見慣,自從李遠哲說向下沉淪的那一刻起台灣就沒爬起來過。

民主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是一步一步從專制政體慢慢向人民民主轉變過來的,所以經過代議制這個緩衝機制是必要的,在代議制下建立了許多法律程序,一方面是讓走向直接民主的過程能井然有序,減少社會對立與衝突,一方面也是這些代議士搞他們的門檻,讓一般老百姓親近不了這些權力中心,任由他們從中謀取私利,不過這就像從專制過渡到民主的過程一樣有其必須要付的代價,但最不可取的是政黨這玩意兒,這玩意兒冠冕堂皇地把人民隔絕於外,關起門來分贓不說,還各打旗號地欺騙支持者,像通過政務官特別費除罪條例,關說司法等,沒出息的媒體跟著唱雙簧,也有自甘墮落的學生跟著瞎起鬨,人們真該好好想想這些除了熱鬧以外對你我一無是處的玩意兒留著它幹嘛!

孔子說:「小人毀訾以為辯,絞急以為智,不遜以為勇。」意指小人把詆毀別人當作是善辯,狡詐以為智,對人不遜以為勇。這就是現在所有街頭運動的主軸。
又說:「利口者、心足以見小數,言足以盡巧辭,給足以應切問,難足以斷俗疑。然而好說而不倦,喋喋如也。夫類族辯物之士者寡,而愚闇不達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這便是現在名嘴的最佳寫照。

李斯作為秦的客卿在許多方面都要刻意忠誠,但還是免不了被秦本地的官僚所排擠,以致遭逐客;李斯是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上了一奏給嬴政駁斥逐客的說法,竟意外獲得嬴政的贊許因而取消了逐客令,甚至讓他能一展宏圖封侯拜相。所以李斯對嬴政及秦帝國的統一大業是盡了最大的助力,不可謂不忠也;然而卻在始皇駕崩後與趙高合謀竄改了遺詔,另立胡亥為二世,這件事卻是大大的不忠,原因是他恐怕自己的顯貴被蒙恬所奪以致作出這樣違逆的事,後來還是為胡亥及趙高所疑而腰斬於市;這是李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使他蒙羞於後世。
另一位霍光是漢武帝的託孤重臣,昭帝即位時才八歲,所以一切政事都由霍光定奪,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恢復。昭帝意外病故後,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因其荒唐無禮僅僅登基27日就又將其廢黜另立劉病己為宣帝;宣帝對霍光言聽計從,惟於立后一事上,宣帝拒立霍光女霍成君為后,堅持立元配許平君為后,此事霍光並未反對,但其妻卻不滿,還指使其他大臣以許后的父親曾受宮刑,不宜列侯為由阻撓;事不成,便乘許后懷孕時勾結御醫下藥毒死了許后,霍光本要追究,但得知妻涉入後,礙於夫妻情分,掩飾真象;就在他死後此案被揭發,以致遭滅族之殃。霍光對武帝及漢帝國而言不可謂不忠,竟因未秉公處置謀害許后案而遭滅族之禍,也是他一生的憾事。
此二人都是改寫歷史的重要人物,也具備了非凡的才能,卻在一念之差的錯誤中毀棄了一生的令譽。

齊桓公因管仲而霸諸侯,失管仲則陷危亂,連善終都不可得;虞國及楚國都不用的百里奚卻成秦穆公稱霸的名相;楚國因逐伍子胥而破,闔閭卻以伍子胥而王天下,然而夫差不但不用還殺了他,最後使吳國滅於越;燕昭王用樂懿得齊七十城,其子惠王以騎劫代之竟失七十城。這些人都是經過驗證的賢相良臣,然而他們的國君也未必重用他們,甚至還排擠他們,最後落得國破家亡,這是什麼原因呢?說穿了就是主政者未必相信這些人的賢能,他們打心底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今天的台灣亦復如是,過去執政所帶給台灣人民的幸福全成了現在奪權者口中的威權獨裁,人民的不知感恩正如那些自以為是的君主一樣,最後都難逃亡國滅種的命運。

一位資深財經記者例行性的去聽一位成功企業家的演講,該演講就像這位企業家一樣經過許多專家的設計成了一場賺人熱淚的表演,那名記者看多了這種場面,但對演講內容卻無一絲可取之處感到有些不耐煩,臨了出了演講廳在路邊咖啡館叫了一杯咖啡想整理這篇一無是處的報導,這時路邊一位擦鞋童正用布沾水想不動聲色地從客人鞋底摳下一塊口香糖殘膠,記者事後去問那鞋童何不向客人說明可賺點小費,鞋童露出得意的笑說:那他就再也不會光顧我生意了。此人就是以後的投資之神巴菲特。

有人給陳勝、吳廣的評價很差,只有一個「亂」字;但有些人想替他們仗義執言,就說:「若不是他們揭竿起義,恐怕秦是滅不掉的」。我的回答是:「真是如此嗎?恐怕秦未先亡,而自身先亡呢。」因為陳勝、吳廣的起義是人民對當時的暴政不滿,希望有人能帶領他們推翻暴政過上好日子,可是這兩人攻下一個陳縣後就改國號稱王,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到處燒殺擄掠,比暴政更甚,所以很快就潰散了。

你認為在吳越之爭中伍子胥、文種及范蠡誰能稱得上「賢」呢?其實伍子胥曾助公子光﹝闔閭﹞弒公子僚,這是不仁;後來報仇將楚平王鞭屍也屬過當,這是不禮;他曾諫夫差不要伐齊被拒卻不去職,這是不智;死後還詛咒要親眼看吳被越所滅,這是不忠;所以伍子胥的賢能是被這些不仁不禮不智不忠所蔽,因此不夠完美了。然而文種與范蠡最初也知伐吳不利,卻不力阻以致慘敗,這是不夠明斷;讓句踐作吳國的賤臣,這是不恥;使盡陰謀的手段滅吳,這是不義;所以文種及范蠡的賢能同樣被自己的無斷、無恥、無義所蔽,也不夠完美了。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洪流,讓世上每個人都不夠完美但卻令後世為之動容。

英國是在全世界都走入經濟困頓期中唯一走出繁榮昌盛大道的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不再愛談政治,許多英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仍由女王統治著,能記得首相名字的人不到10%,更遑論部長;他們是歐盟的一份子但不使用歐元,與美國在政治與外交上一個鼻孔出氣,人民比以前所有時代都顯得更謙虛和善,沒有竄起像微軟、蘋果這樣的公司,但多的是搞不清楚誰是老闆的小公司,雖然房地產暴漲但倫敦街頭沒有什麼新建物,這裡是全世界最無法分辨窮人與富人的國度。

台灣會陷入中產階級貧民化的漩渦中,主要是中產階級缺乏勇氣、智能與危機感,譬如說我們有過去沒有的退休及健保制度,教育資源的浪費,政治的庸俗化。

「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這句話的意思是時勢都因人而成勢,所以人若不因勢而行是不成的。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六國被秦所併,秦又被楚所摧,楚為漢所代;這樣的更替竟短短在45年間完成,可見當時人心的變動是如何迅速了。六國當時皆不尊周天子久矣,天下沒有共主,各行其是,這是人心浮動的原因,所以秦在短期之內就能統一天下,是贏政乘勢而為的結果;但秦廢侯置守,而這些地方官又無法實際解決人民的問題,因此代表地方勢力的項氏便乘勢而起;楚雖馬上得天下卻無法馬上治天下,因此還是遭到人民的唾棄,由漢取而代之。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治亂存亡的關鍵


自古以來治亂與存亡的起始關鍵就不是容易察覺的,否則世上就沒有亡國之君與亂臣賊子了,因為聰明的人檢視所有會影響國家未來的大事都能一目了然,而後向理性的人民訴說,則這個世界上還會有那些亡國滅族的事件嗎?
魯國有一條法令是任何國人發現魯國人淪落在外為奴的都可以向政府申請經費去贖回這個魯國人,子貢就從其他諸侯國贖回了許多魯國人,但他為了不張揚這些人曾經為奴,索性也不向政府申領這筆費用;可是孔子知道後說:為了不讓這些在外為奴的人曝光而隱匿贖人的事實,自此以後就再也不會有人到國外去贖咱們魯國人了。因為贖人這是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共襄盛舉才能完成的大善,而遮掩這些曾經為奴者的小善卻會影響大善的發展,這也就是大善不能繼續施行下去的原因。因此執政者若不能分辨大善與小善,隱憂就會存在而且漸漸影響國家往好的方向發展,國家因此而走向衰亡。
如今國人為要不要繼續發展核能而爭辨不休,那麼就要分辨廢核是大善還是小善,主張廢核的人都認為核能是危險的,尤其像核廢料的儲存就是一件長期無法解決的致命污染源,所以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根本不允許核能作為我們的基礎能源。從危害環境與生命的觀點看當然是一件大事,去除這樣的危害乃大善也;然而這是全部的事實嗎?可能未必,因為在全球近五百座時間長達三十多年持續運轉的反應爐中唯有三次事件是所謂的核災,傷亡是有的,卻不如現在反核人士說的那麼巨大;而且我們不要忘了核能是一項還在發展中的科技,我們現在就要退出這個領域嗎?發展核能並不會阻止其它替代能源的發展,但廢核是減少我們在能源選項上的一個項目,這對能源相對稀少的台灣而言是正確的抉擇嗎?所以為維護安全而拒核是小善,發展台灣多元的能源選項卻是大善,治亂與存亡不就是自此區別開來了嗎?

似順


    事情的表面與實際常有差距,甚至是相反的;有些事表面上合理其實悖理,有些事表面上悖理其實合理,如果執政者能看出這些端倪,那這個國家就會有發展了。
   田成子篡了齊國,全國臣民有部分是擁護的,有部分是反對的,弄得社會對立;這個時候南方的越國乘機討伐齊國,田成子的哥哥田完是一個受國人愛戴的人,他同樣不贊成篡齊一事,但他來見田成子說:讓我率軍去抵禦越軍吧!
    田成子問:要多少部隊才能有把握擊退越軍?
    田完搖搖頭,
    田成子接著問:你覺得派誰跟你去較好?
    田完半天不說話,最後小聲說道:這場戰爭我沒打算贏,更沒打算活著回來。
    田成子吃驚地看著田完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呢?
    田完說:你篡齊讓部分百姓怨恨你,賢良的臣子也有許多無法贊同你這樣的行為,現在這個國家處於危急之際,偏偏遇到越國來討伐,不管他們的意圖如何,我願率領那些還願意捍衛國家的人去打這一仗,如果敗了就讓我們全部犧牲,讓國人了解即便大家是對立的,仍有人不顧性命地捍衛國家,如此才能使齊國安定下來。
    田成子哭紅了雙眼目送田完赴戰場,全國人有一半的人認為這是他們兄弟合演的一齣戲欺騙大家,結果真如田完所預測的全軍覆沒,無人生還,戰報傳來讓所有的齊國人都怨憤不已,那一半反對田氏政權的人也開始自責起來,終於團結起來抵抗越國的侵略。
    所以一個有遠見的政治人物是要不計代價利用各種方法甚至犧牲性命來團結國人,而不是分裂製造衝突,只有政客是只顧自己利益的,他們永遠無法理解田完的心情。

程序正義


秦獻公是秦國歷史上最早奠立改革的人,其中廢除殉葬這項劣俗最值得肯定,實行縣制也是開歷史先河;可是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早期被迫流亡到魏國,原因是他後母為了排擠他,另立了秦簡公、秦惠公及秦出公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大權由太后及宦官把持;日子久了就引起群臣的抵制,大家擁立他回國執政。
獻公返國的過程並不順利,在靠近魏國的鄭縣邊塞被拒入關,守將右主然的理由是「不是二主」,後來他繞道焉氏塞才進關,在向首都雍城的途中遇到本要來逮捕他的太后軍隊嘩變擁立他,於是讓他順利接掌政權。獻公一登基就要為政變過程中的功過加以論斷,顯然右主然這位守將是得罪獻公的首號人物,依理應加嚴懲,但一位叫監突的人對獻公說:如果懲罰了一位嚴守邊關的將領會讓以後所有的守將都不知所措了,這難道是主公你所要向秦國人民表達的一種理念嗎?獻公於是赦免了右主然,對那些迎立他的臣民只以物品作為獎賞而不加封官晉爵。這就是一位賢明君主以獎懲向人民透露其執政理念的一個例子。
今天無論反服貿或反核的理由多正當,都不能以違法佔據議場攻佔行政院及包圍警局、限制立委出入、追逐汽車的方式來表達,否則人民如何相信當這些人主政時不會違法亂紀,尤其以修改公投法來遂行反核的作為已經讓反核的正當性蕩然無存。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核四公投諸文

奧步
  公投雙二分之一的規定已是世界趨勢,如果議題沒有一半以上的人願表達意見,這項議題若不是讓人民沒有切身利害就是議題本身無法讓人民充分瞭解,當然就不該生效,但如果因此而認為這是否決該項議題則無必要,所以經過再研議及宣導可不受三年不得再公投的限制。這也是民進黨一直認為現在公投法是鳥籠公投的原因,蘇主席昨日在總統府與馬應總統會面時說國民黨動員拒領公投票是奧步的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反對與拒領公投票使未通過都是正當的抵制措施與公投綁大選想藉機提高投票率是一曲同工的選舉策略,無所謂奧步;反而民進黨藉公投宣傳增加自己候選人的得票才有奧步之嫌。

通縮磨人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現象就是導致現在年輕人大量失業的元兇,也是通貨緊縮的始作俑者,所以從美國開始的財政政策要發明一種寅吃卯糧的對策來因應,就是由政府開始逐步消化掉過去過剩的產品;在1920年代美國是將生產過剩的農產品收購後倒進海裡,現在是製造一些強迫全民要買單的債務出來消化大家的儲蓄。這一套理論的最大盲點就在於民間尤其企業不願配合政府的消化儲蓄政策,因為大家都知道等儲蓄消化得差不多時物價及利率就會上揚,那時沒有存款的人才是真正的犧牲品。所以儘管政府把利率降到零,消費者一樣謹慎消費,企業不投資也不加薪。1920年代的通縮最後是由一場慘烈的戰爭來畫上休止符的,今天這場通縮呢?

屁話
 有個人丟了一件黑色的衣裳,到街上四處尋找,見一女子穿了件黑色衣裳就抓住她不放,硬要那名女子脫下衣裳還他,女子辯稱:這是我昨天

親手作的衣裳怎說是你的呢?那人竟說:我的衣裳是上好的紡絲作的,妳這衣裳只是一般棉布作的,用差的棉衣裳抵償我好的絲衣裳,妳不是佔大便宜了嗎?
上面這段談話聽起來很讓人發噱,但今天在總統府裡卻有一段類似的對話,摘錄如下:
蘇主席說:現在多數民意都贊同廢核,只要你點頭答應,我們在野黨馬上配合在立法院通過《核四公投特別條例》,立即停建核四。
馬總統說:現在不就有公投法了何必再搞一個特別條例?
蘇主席說:要降低公投的門檻,現行的公投法根本不可能通過。
馬總統說:這是你任上通過的公投法。
蘇主席說:現在多數民意已是如此,你只要呼應民意就能順水推舟完成歷史的使命。
馬總統說:既然多數民意贊成廢核,何必另立特別條例,就直接公投不就結了。
蘇主席說:除了多數人民之外,林義雄還在絕食,恐緩不濟急。
馬主席說:那就別再浪費時間立法了,立即公投。
蘇主席說:現在都卡在你這裡,當然只要你鬆手,讓行政院將停建案送立法院,三天就可停建了。

是非曲直
  鄭子產執政時鄧析是他的屬下,但在刑罰的論述上兩人南轅北轍,例如鄧析認為法律要公布在交通要道處讓每個人都能瞧見以避免違法,子產則認為那是提供壞人鑽法律漏洞的機會;子產認為不是所有的犯行都該適用一樣的刑度,鄧析則認為變動的刑律不足以彰顯法律的嚴肅性;兩人的爭辯造成了社會上不知什麼樣的行為是合法的什麼樣的刑罰是適切的,這便是價值的混亂。
  有一次鄭國有個人被水淹死了,屍體沉入洧水中不知去向,那人的家屬就懸賞找到屍體的人,但真正屍體尋獲後,雙方竟因懸賞的金額談不攏而陷入僵局;喪家來找鄧析,鄧析說:別急!只要你們不急著要回屍體,他們留著也找不到出錢的人。果然那尋獲屍體的人見喪家不理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也來請教鄧析,鄧析說:放心吧!喪家到哪都買不到這具屍體,最後他們還是會答應你們的要求。這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憑著對法律的熟知竟兩面討好。
  如今的社會還不只律師是如此,那些懂得操弄的政客也利用同樣的手法迷惑民眾,對忠於國家並想有所作為的人就處處刁難讓他們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對為國家建立功業的人就中傷他們。有一部分的人民就會受到他們的操弄,最後使社會是非不分。
  所以我們要除掉社會上像鄧析這樣的人,才能建立一個有是非曲直的公義社會。

辨忠奸
  古人說:「以勇事人者,以死矣。」意思是拿自己的勇力去向人表示忠誠,只有等死了以後才能讓人明白他的忠誠,這是何等悲壯的事呀!作為主人的人不能如此不識好歹,要有預知的能力才能讓這個對自己忠誠的人為自己服務;如果等這人都已犧牲了才知道他是忠誠的,豈不太不智了嗎?
  吳王夫差就是一個好例子,伍子胥勸他不要進兵齊國,而要消滅越國,理由是齊國的民風及環境都不適合吳國人,但越國卻與吳國有著共同的風俗及環境,所以即便攻下齊國也是沒有幫助的,而攻下越國就不同了,可享其資源及人力,否則等越國壯大了還會成為吳國的大患。伯嚭卻勸夫差要進兵齊國然後威脅晉國,逐鹿中原成為霸主。
  夫差顯然沒有採納伍子胥的建議而聽信了伯嚭之言,初次攻打齊國有了戰績,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伍子胥,伍子胥臨死前詛咒吳國最後會被越國所滅,並求夫差將他雙眼挖出來放在南面的城門樓子上,他要看越王勾踐率軍攻入姑蘇城。果然後來勾踐攻破了吳國,俘虜了夫差,讓夫差悔不當初。
  擱今天看咱們人民也不辨忠奸,竟然相信關說院長代表的是真正民意,反而將為民鋤奸的檢察總長繩之以法;相信攻佔議事殿堂的學生代表的是真正民意,卻將政府體制癱瘓視為是公民不服從;現在竟由一位出爾反爾的政客以絕食挾持民意,因此我們的下場絕不會比夫差好,因為我們不辨忠奸。

察納雅言
  凡從別人口中聽到的事物都要經過審察清楚,才能成為我們判斷事理的依據;這個道理自古皆然。像齊桓公從鮑叔牙那裡得知管仲是治國的人才,就召喚他來一一詢問他治國的理念,所以後來成為他在政治上最得力的助手;楚莊王也是從沈尹籧那裡得知孫叔敖的,將他召來詳細加以垂詢,因此讓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吳王夫差從太宰嚭處得知越王勾踐臣服於己的傳聞,卻又在伍子胥那裡得知勾踐有復仇之志,但卻不加詳查只一味地相信太宰嚭,後來就遭滅國了;晉智伯也對趙襄子的傳聞不加以細究,後來就遭瓦解;這些都是不加審查傳聞所遭致的禍害。
  近來大家對服貿及核電都未加審查的人云亦云最後是否也要像夫差及智伯一樣國破家亡呢?

自毀
  這一次反核運動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毀了公投;民主從代議制走到直接民權的關鍵就是公投,而且它是一國之民展現主權在民的唯一明証,尤其台灣如此敏感的政治議題一直以來都是美中不願觸碰的,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插上引信就能引爆,但這次核四公投被在野聯盟如此詆譭,甚至以降低門檻來改變公投的神聖性,無疑是將台灣這項自衛的利器給自我銷毀了;公投已讓所有台灣人覺得這是政治操作的工具而已何來神聖性可言,而國際上誰又會尊重這是我們的民意展現呢?

言行一致
  一個人一個政治人物乃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使人信任,也就是言與行是一致的,長久下來就使人可以臆測,可以循過去的言行來判斷既將的反應,這個人這個政治人物及這個國家就會被其他人其他政治人物甚至其他國家所信賴,這在《呂氏春秋》中稱為「為人所知」的一種誠信力量。書中舉例說樹為什麼可讓路人將行囊掛在上面並靠著它休息呢?就是樹從來都是在那裡屹立不搖的,不會變來變去令人捉摸不定;船為什麼讓人相信它能載人渡河呢?因為它長久漂浮於水面令人信賴;這與君子讓人信賴是同樣的道理。世上最被厭惡的東西就是不為人所知了,連強盜土匪要找夥伴也非要信得過的人才行,更何況一般人呢!
  這樣簡單的道理應該人人皆知,偏偏咱們的政治人物是不知道的,昨天說核四公投今天見情況改變了就絕食拒絕公投,昨天執政時曾不顧程序正義的停建後遭到反對又復建,今天見情勢改變了就慫恿新執政者也學他們不顧程序正義的廢核,這些人都像變色龍一樣隨著環境改變立場也跟著動搖 ,莫怪美國會看不下去出來批評在野黨政治操作過了頭。
   孔子有一次為了要不要再拜訪衛國而占卜,得一賁卦,就向子貢說:此卦象不利。子貢說:此卦意思是動靜皆宜,怎說是不利呢?孔子說:

賁卦有斑駁不純之意,怎稱得上利呢?凡事最忌不可辨識審度。果然這次適衛被晾在一旁,還遭譏諷。

作以自斃
  商鞅不是秦國人也不是秦宗室親屬,完全靠自己的才能受到秦王的禮遇,可是他經常心裡埋著這一痛處,所以只有靠不斷地進攻其它國家來換取秦王對他的信賴;有一次秦王要他進攻魏國,魏國派商鞅的好友公子卬率軍抵禦,兩軍對峙;商鞅就派人傳信給公子卬說:我之所以有今天,都虧了您的幫助,秦王要我率兵攻魏,魏又派您抵禦,我們怎忍心相互廝殺呢?不如我們都回師去告訴我們的國君罷兵乞和吧!公子卬應允了他的建議,商鞅又派人來邀公子卬一聚,左右都勸卬勿入敵營,但卬不聽,結果被商鞅設下埋伏俘虜了去,秦軍因而大勝。
  此事後來竟成為繼任的秦惠王質疑其品行的事証,並想加罪於他,商鞅只好攜兒帶母的向東逃亡至魏,魏國的守將襄疵也以其背信於公子卬而拒絕他。所以本來一件智擒敵將的奇功後來竟成為敵我雙方共同驅逐的理由,豈不讓人有今夕何夕之嘆?但如果細究其中玄機就是商鞅的背信棄義使他無法見容於任何人,也由於他的客卿心態使他想建奇功爭奪宿主的信賴,最後竟遭反噬成了作以自斃的下場。
  今日我們看到許多政壇上的人在擁核與廢核的立場上是反覆的,細究其原因都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這種反覆難道不怕有一天也像商鞅一樣成了過街老鼠,或者根本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考呢?都將作以自斃。

歷史的教訓

  我從小並不喜歡歷史,不是因為歷史上那些難記的年代及人名還有錯綜複雜的情節,是不確實;老爸跟我說歷史都是後一個朝代的人寫上一個朝代的歷史,因為當代人會被執政者左右,說不出實在的話;但後一代的執政者是從前一代執政者手中奪下政權的,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像中華民國就說清廷是專制獨裁又腐敗的政權,所以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將清政府推翻了;又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說中華民國是腐敗政權;甚至有些褒獎的也都受寫歷史時執政者的好惡作取捨,譬如說老共褒揚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就是為毛澤東後來的革命造反找藉口。所以我選擇學科學,理由是一萬年前水的沸點一樣是100攝氏度。
   但這不意味我對歷史是一知半解的,從小我就受父親的教導不要盡信書,這書其實指的就是歷史,父親舉的例子是司馬遷,這個史上最偉大

的歷史家因為替李陵叛逆一事辯解而觸怒了當朝皇帝漢武帝而被施以宮刑﹝原本是死刑﹞,所以他後來寫歷史像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影射武帝的專斷殘暴,實際上主張焚書坑儒的是李斯,而且是將那些以各國文字寫的書焚去,只留下以小篆書寫的,這是書同文的政策之一;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比秦始皇禁錮思想嚴重數百倍,所以司馬遷是藉詞批評秦始皇實際上是批評武帝。
  我自己真實的體驗是從小就讀司馬光破缸救友及歐陽修兩條蛇的故事,稍長又讀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總認為這三位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兼政治家一定人格與學識都勝人一籌,但不想這三個人就是斷送整個宋朝的腐儒,他們有很深的黨派門戶之見,聯合起來幹掉主張新政的王安石,讓北宋因而滅亡;批評王政策的理由汗牛充棟,真正原因竟是青苗法要壟斷掉他們在民間的放貸。
  歷史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確紀錄實際的狀況,就會讓歷史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羅生門,讓人們無從因讀史而獲益,反而作為混淆視聽的材料那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像最近有人將越南與台灣相比,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甚至將甘地神格化,拿他的「聖雄」之名冠在咱們反核的林義雄頭上,都是極不相稱的事,甘地所極力爭取的民族獨立卻是一個民不聊生混亂無序的社會,較之後來繁榮進步的香港真是無與倫比,如果歷史重演,甘地再生,他還會如此堅持嗎?甘地早年在南非為旅非印度人爭取權益,他難道不知土生土長的南非黑人也同樣沒有自主權嗎?這種以偏蓋全就不能拿「聖」這個字去形容,咱們林義雄稱得上嗎?
  索性歷史再怎麼經過有心人的操弄都會羅列出來,這也算給那些犯罪留下了証據,讓後世人還能以正常的邏輯去評價;像毛澤東是一個熟讀歷史的人,他難道不知道他所掀起的文革會被後世人唾棄?把毛澤東從水晶棺材裡叫醒責問他,他的回答也只能是「我不知道事情會演變成這樣」或者「都是江青四人幫他們搞壞的」,這是卸責的話還是實情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者能作控制不了的事,今日的反核亦然。

師法越南的胡言
  有人主張台灣應向越南學習,越南與台灣確實不同,越南有超過半個世紀都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命是現在人口的一倍,現在國民所得1895元,如今的越南仍在共產黨的統治下,不管它曾被中國還是法國、日本佔領,都比獨立後強;胡志明是越南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嗎?以上所說長達半世紀的大大小小戰爭他都參與領導。這就是咱們台灣人所嚮往的獨立現況還是那個領導大家打了50年犧牲半數的民族英雄呢?真是一派胡言!

核四背後隱藏的利益
  大家一定都記得扁上任後在總統府接見連戰,兩人探討了核四的問題,後來連戰尚未回到家,阿扁就宣佈停建核四,氣得連戰罵扁是小人。如果像外界說的核四背後有不可告人的鉅額利益,那麼連戰下野後還卑躬屈膝的見阿扁是想繼續擁有這利益嗎?扁迅即宣布停建就是要剝奪核四被國民黨獨享的利益嗎?那也說明了後來復建的原因是民進黨也分了一杯羹,如今又反覆要廢核四,而且拒絕原來林義雄建議的公投方式,那是利益又被國民黨攬走了嗎?咱們小老百姓都搞不清楚,卻愛隨政客的大旗搖晃吶喊。

社會運動的鼻祖─甘地
  甘地一生都為印度獨立而奮鬥,他以公民不服從、非暴力及不合作的方式與英殖民政府抗爭一生入獄四次分別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共絕食十八次;他最悔恨的一件事是獨立後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宗教的因素分治成兩個國家,至今衝突頻起;於1948年1月30日被一名狂熱的印度教教徒刺殺身亡;他對後來南非的曼德拉及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都深具影響。
  甘地所創建的國大黨一直都是印度政壇上的重要政黨,印度的民主制度完全承襲英國,但卻沒有給這個文明古國帶來任何進步的動力,這個國家的宗教及種族問題比英國殖民問題還要嚴重;非暴力一直是他從事社會運動的宗旨,但自他以後的許多政治領袖都是遭刺殺身亡,種族間的血腥屠殺一刻也沒有平息過,如今印巴都是擁有核武的國家,他們的對象就是彼此。
  從許多印度的照片上看到髒亂的街頭、擁擠的火車上站滿不買票的乘客,到處如蛛網般的電線橫掛天際,貧富差距是難以想像的大,請問這都是聖雄甘地想要為印度人民追求的嗎?他的國大黨仍在政壇上向人民耀武揚威;所以寄望一個人會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幸福,那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麻醉。


公投門檻
  我對公投降門檻的意見是不贊同的,原因是公投的項目不只核四而已,以後可能涉及的很廣,若是經常變動門檻,它的正當性會受質疑;公投應該是我們這種成文憲法國家的一種補償措施,就是介於修憲與憲法解釋之間的一種便宜措施,所以也該有其嚴謹性,若變換成選舉規模則應介於修憲門檻至立委聲請釋憲門檻的1/4立委同意,即可提出聲請;規定違憲判決應達大法官會議2/3以上門檻,未達者就做出不違憲判決;若以公投規模而言既至少要絕對多數的民意始可作變更政策的依據。

廢核代價
  廢核的代價不是咱們小老百姓負擔得起的,這比日本調高消費稅對平民老百姓的影響更大,因為企業會大量出走,屆時不但物價上揚失業增加,人口外移及社會老齡化的情況會更劇烈,而且這是無法逆轉的衰退現象;像311福島幅射外洩事件影響當年GDP一個百分點,但因廢核使得日本到現在犧牲掉這麼多人民的購買力都無法扭轉逆差的狀況,可以說會一直走到一窮二白的窘境。

我們的核安
  大家經常在天搖地動過後聽到氣象局報告剛才的地震發生在何處,地震規模如何如何,又是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的結果等,又有些時候會聽到這次規模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幾顆乃至幾十顆的爆炸威力等說明。如果將全台一年的地震加總起來,可能要有數百顆原子彈的威力了,那我們就要問一座核電廠的裝載容量相當於多少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呢?答案可能要讓反核的人失望了,核電廠內的燃料棒是釋熱裝置不會累積能量作一次性爆發,換句話說只要冷卻水充足,燃料棒就不會因為過熱將包覆體熔毀,使核幅射外洩,也就是俗稱的爐心熔毀現象,目前所知的車諾比或三哩島、福島事件都是未能即時灌入冷卻水以致爐心熔燬。我們的核一到核四都有非常充足及無需電力輸送的淡水冷卻系統,及必要時引海水冷卻的裝置,所以我們的核電廠是相對安全的。

林義雄
  林義雄這輩子最轟轟烈烈的三件事是:1.參加美麗島高雄事件被捕後並發生滅門血案;2.輔選陳水扁使政黨輪替;3.成立核四公投促進會;這三件事中各隱藏著因果關係,例如若未參加美麗島事件可能就沒有滅門血案,無論此事件與國民黨有無瓜葛或國際陰謀主義涉入與否,顯然與美麗島事件有關;再者是輔選陳水扁競選2000年總統,因而造成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最後成立的〈核四公投促進會〉倡導以公投的方式解決核四的爭議問題。
  他所倡導的每件事都算成功了,美麗島事件使台灣開放報禁黨禁,民進黨執政推翻了國民黨獨攬政權的時代,核四爭議終於可以公投的方式解決了。但每件事都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美麗島事件不說,陳水扁的貪瀆讓他公開表示痛心疾首悔不當初,核四公投案要付委前他竟靜坐絕食抗議起來,這次目的是廢核。
  三件事獨立開來看都是具備正當性的,然而合起來看,他的目的真的是爭取民主嗎?或者只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的手段呢?無論如何都帶給台灣人民莫大沉重的負擔。


  趙國人唐尚的朋友當上了小吏,過去在一起的其他朋友爭相告知此事,唐尚就說:這樣的小吏我是不屑作的。他那些朋友聽了都認為唐尚是個自大又沒能力的人,紛紛疏遠他;後來趙國首都邯鄲被魏國的軍隊包圍,陷入危急之際,唐尚自告奮勇的去說服魏惠王解了邯鄲之危,趙王封給他伯陽並聘為大夫,這才讓他的朋友對他刮目相看。於是有人就來向他求官,唐尚想起過去這些狐群狗黨把他看得比狗不如,就不急不徐地說了句調侃的話回答那位求官的朋友:「等魏惠王死了,我讓你代替他成為魏國的國君。」那人竟信以為真,再拜而去。
  這則故事要說的是這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對該相信的事不相信,卻相信不該相信的事,這就是蠢人的下場;譬如說我們對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都會用一種批判的態度去攻伐它,但一旦可用不公不義的行為獲取利益時,都昧著良心的去作;以往總嫌國民黨的官員貪污不夠清廉,而一旦自己當了家就不顧一切的也貪了起來,被揭發後還辯說國民黨貪了那麼多年,我們只貪這幾年而已。
  又如台灣的經濟確實在這幾年都一直走下坡,名列四小龍之後,檢討起來就是我們與世界的接軌卻步了,有競爭力的產業因成本及聚落因素不再而外移,新形態的產業又因自己的閉關自守築起高牆讓人才與企業無法落地生根,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然而就在我們要開始突破僵局時,開始有了雜音,以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阻止政府洽簽的協議,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阻擋國家的經濟建設,這就是我們對該相信的事不相信,卻相信不該相信的事。

折冲樽俎
  晉平公想攻打齊國,事先派范昭去一探虛實,齊景公以國宴招待范昭,但范昭卻藉酒裝瘋要拿景公的杯子敬各大臣,景公不疑便應允,晏子在側見狀,立命侍者更換所有賓主的酒杯,並將原先范昭的酒杯依舊還給他,范昭心知肚明,一臉不悅,接著又裝瘋賣傻地要起身跳舞,並要樂師奏成周的樂曲,晏子即向樂師施一眼色,樂師回答說不會奏,因此作罷,讓范昭更加不悅,只好不歡而散。
  景公見狀責怪侍者及樂師未盡情接待,有得罪大國使者之虞,晏子說:范昭並非不懂使者的禮儀,他是故意冒犯,測試我們的容忍程度,如果我們是堅持禮法的,就代表我們不卑躬屈膝,即使要兵戎相見,我們也會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奮戰到底。果然范昭回到晉國後對平公說:齊國是懂得禮法並有堅決捍衛的決心,所以齊國是不能攻打的。後來孔子對晏子此舉讚佩道: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也是「折冲樽俎」這句成語的典故由來。
  其實這也就是敵對雙方藉接觸的機會測試對方底線的一種作法,也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溝通方式;而最近的學運反服貿運動在野的民進黨雖一直隱身於後,但無論美國或者中國都明白指出這是民進黨藉議事杯葛及街頭運動來干擾執政的作法,純粹是政治謀略。這與晏子藉宴席間的接觸表達捍衛尊嚴主張的作法恰好相反,莫怪連事不關己的美國也憤而出來指責這是政治操作,民進黨可能只是要表達反馬與反中的立場,但到頭來是連向來同情在野的美國也看不下去要批評兩句了,因此蘇謝都放棄主席之爭僅勝蔡英文獨挑大樑,但323那張聲援攻佔行政院的照片不已顯露了這些政客的企圖嗎?

去私
  執政者要經營天下首要去私,在《呂氏春秋》裡舉了四個去私的例子,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但結語說的最好,去私就像一個廚師,把食物調理好分享給其他人而不是獨自享受才配稱作廚師;但現實世界裡那些政客舉著反獨裁的大旗號召人們跟他們一起革命,得到政權後卻只顧一己的私利,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獨夫,不只獨斷獨行還囊括一切利益;實行王道的人是將得來的政權交由能為國家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的人去經營,使利益為全民所共享;由此我們便不難分辨監聽案的始末了,以監聽的手段揪出危害司法公正的敗類,然後使司法成為捍衛正義的力量,是讓所有人都獲益的舉措;而以關說的手段妨害司法是成就私誼維護少數權貴利益的自私行為,孰公孰私便一目了然了。

振亂
  凡是執政就要考慮如何在社會上建立是非正義的觀念,透過獎賞與懲治的手段。但現在社會上充斥著一種反對攻伐的氣燄,認為那是反社會的治理,而選擇救守,這無疑是助長負面抑制正面的消極態度,是無益於社會國家的。
  持這種論點的人不是悖就是誣,悖者不明事理者也,誣者詐欺者也;這些人其實就是使國家社會長久處在動盪之中的人,表面上看他們不是同一種人,但卻相互助長了社會不講是非、息事寧人的風氣,最後受害的是全體國人。

透視核四公投
  齊桓公時在長江與淮河間有兩個小國,分別是江國與黃國,他們都與楚國接壤,頻受楚國的威脅,所以有意附齊,想與齊國建立結盟關係,齊桓公也正有稱霸諸侯的企圖,因此一拍即合;但管仲卻持不同的意見,管仲認為這兩小國太接近楚國了,簡直已是楚國的囊中物,若齊國與其結盟就要花很大的力氣來維護他們,此將耗損齊國的資源,而如果見死不救,又會折損桓公的威信,所以堅拒與江、黃兩國結盟。但桓公不聽,等管仲一死就麾軍佔領江黃兩國,桓公無法營救,使失信於其他諸侯,自此再無法號召了。
  這個故事就是說明政治是講求謀略的,而不只是一時興起;例如當年林義雄為反核四倡議公投,還靜坐絕食遍行台灣,當時就是要以公投來決定核四的去留,公投也成為台灣的普世價值,但卻由當時執政的陳水扁駁回,歷經停建風波後續建。如今爭議又起,江宜樺就以核四公投的舊案送交立法院議決,但民進黨這時認為日本311核災已使國人聞核喪膽,所以一反公投的立場,要行政單位自行停建;見江宜樺的態度堅決又無法對反公投自圓其說,於是提出相對多數的公投法,想方設法的否決核四。
  因此我們看到的是民進黨對公投的反覆,若能達到其目的就能以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變更公投,分明就是將公投工具化。其實我們莫要以為民進黨是真正反核的,若真反核扁執政時期片面宣佈停建的核四為何又在其執政期間復建?所以一切都是以選戰作考量,至於現在的反服貿及監督條例等都是為了癱瘓政府施政的藉口,曾幾何時是將人民的福祉作為其主要訴求呢?

造次
  淳于國的人獻女給齊景公,生一子名荼,景公喜愛想立他為太子取代陽生,晏子得知後去勸景公不要廢長立幼,認為這種顛倒倫常的事會引來社會的動亂,景公不聽,結果景公死後田氏就殺了荼再立陽生,後來又殺陽生立簡公,最後殺簡公篡齊。這一切都是景公廢長立幼所起,可見僅僅是當初對一個兒子的寵愛就毀壞了數百年的基業;今天我們在面對學生攻佔立院一事上爭議四起,反對追訴學生責任者每以「公民不服從」作為其違法之藉口,這便與景公廢長立幼的藉口是愛的道理是一樣的,最後都會使社會紊亂以致滅亡。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是非曲直

是非曲直
鄭子產執政時鄧析是他的屬下,但在刑罰的論述上兩人南轅北轍,例如鄧析認為法律要公布在交通要道處讓每個人都能瞧見以避免違法,子產則認為那是提供壞人鑽法律漏洞的機會;子產認為不是所有的犯行都該適用一樣的刑度,鄧析則認為變動的刑律不足以彰顯法律的嚴肅性;兩人的爭辯造成了社會上不知什麼樣的行為是合法的什麼樣的刑罰是適切的,這便是價值的混亂。
有一次鄭國有個人被水淹死了,屍體沉入洧水中不知去向,那人的家屬就懸賞找到屍體的人,但真正屍體尋獲後,雙方竟因懸賞的金額談不攏而陷入僵局;喪家來找鄧析,鄧析說:別急!只要你們不急著要回屍體,他們留著也找不到出錢的人。果然那尋獲屍體的人見喪家不理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也來請教鄧析,鄧析說:放心吧!喪家到哪都買不到這具屍體,最後他們還是會答應你們的要求。這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憑著對法律的熟知竟兩面討好。
如今的社會還不只律師是如此,那些懂得操弄的政客也利用同樣的手法迷惑民眾,對忠於國家並想有所作為的人就處處刁難讓他們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對為國家建立功業的人就中傷他們。有一部分的人民就會受到他們的操弄,最後使社會是非不分。
所以我們要除掉社會上像鄧析這樣的人,才能建立一個有是非曲直的公義社會。

辨忠奸


古人說:「以勇事人者,以死矣。」意思是拿自己的勇力去向人表示忠誠,只有等死了以後才能讓人明白他的忠誠,這是何等悲壯的事呀!作為主人的人不能如此不識好歹,要有預知的能力才能讓這個對自己忠誠的人為自己服務;如果等這人都已犧牲了才知道他是忠誠的,豈不太不智了嗎?
吳王夫差就是一個好例子,伍子胥勸他不要進兵齊國,而要消滅越國,理由是齊國的民風及環境都不適合吳國人,但越國卻與吳國有著共同的風俗及環境,所以即便攻下齊國也是沒有幫助的,而攻下越國就不同了,可享其資源及人力,否則等越國壯大了還會成為吳國的大患。伯嚭卻勸夫差要進兵齊國然後威脅晉國,逐鹿中原成為霸主。
夫差顯然沒有採納伍子胥的建議而聽信了伯嚭之言,初次攻打齊國有了戰績,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伍子胥,伍子胥臨死前詛咒吳國最後會被越國所滅,並求夫差將他雙眼挖出來放在南面的城門樓子上,他要看越王勾踐率軍攻入姑蘇城。果然後來勾踐攻破了吳國,俘虜了夫差,讓夫差悔不當初。
擱今天看咱們人民也不辨忠奸,竟然相信關說院長代表的是真正民意,反而將為民鋤奸的檢察總長繩之以法;相信攻佔議事殿堂的學生代表的是真正民意,卻將政府體制癱瘓視為是公民不服從;現在竟由一位出爾反爾的政客以絕食挾持民意,因此我們的下場絕不會比夫差好,因為我們不辨忠奸。

言行一致


一個人一個政治人物乃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使人信任,也就是言與行是一致的,長久下來就使人可以臆測,可以循過去的言行來判斷既將的反應,這個人這個政治人物及這個國家就會被其他人其他政治人物甚至其他國家所信賴,這在《呂氏春秋》中稱為「為人所知」的一種誠信力量。書中舉例說樹為什麼可讓路人將行囊掛在上面並靠著它休息呢?就是樹從來都是在那裡屹立不搖的,不會變來變去令人捉摸不定;船為什麼讓人相信它能載人渡河呢?因為它長久漂浮於水面令人信賴;這與君子讓人信賴是同樣的道理。世上最被厭惡的東西就是不為人所知了,連強盜土匪要找夥伴也非要信得過的人才行,更何況一般人呢!
這樣簡單的道理應該人人皆知,偏偏咱們的政治人物是不知道的,昨天說核四公投今天見情況改變了就絕食拒絕公投,昨天執政時曾不顧程序正義的停建後遭到反對又復建,今天見情勢改變了就慫恿新執政者也學他們不顧程序正義的廢核,這些人都像變色龍一樣隨著環境改變立場也跟著動搖 ,莫怪美國會看不下去出來批評在野黨政治操作過了頭。
孔子有一次為了要不要再拜訪衛國而占卜,得一賁卦,就向子貢說:此卦象不利。子貢說:此卦意思是動靜皆宜,怎說是不利呢?孔子說:賁卦有斑駁不純之意,怎稱得上利呢?凡事最忌不可辨識審度。果然這次適衛被晾在一旁,還遭譏諷。

作以自斃

 
商鞅不是秦國人也不是秦宗室親屬,完全靠自己的才能受到秦王的禮遇,可是他經常心裡埋著這一痛處,所以只有靠不斷地進攻其它國家來換取秦王對他的信賴;有一次秦王要他進攻魏國,魏國派商鞅的好友公子卬率軍抵禦,兩軍對峙;商鞅就派人傳信給公子卬說:我之所以有今天,都虧了您的幫助,秦王要我率兵攻魏,魏又派您抵禦,我們怎忍心相互廝殺呢?不如我們都回師去告訴我們的國君罷兵乞和吧!公子卬應允了他的建議,商鞅又派人來邀公子卬一聚,左右都勸卬勿入敵營,但卬不聽,結果被商鞅設下埋伏俘虜了去,秦軍因而大勝。
此事後來竟成為繼任的秦惠王質疑其品行的事証,並想加罪於他,商鞅只好攜兒帶母的向東逃亡至魏,魏國的守將襄疵也以其背信於公子卬而拒絕他。所以本來一件智擒敵將的奇功後來竟成為敵我雙方共同驅逐的理由,豈不讓人有今夕何夕之嘆?但如果細究其中玄機就是商鞅的背信棄義使他無法見容於任何人,也由於他的客卿心態使他想建奇功爭奪宿主的信賴,最後竟遭反噬成了作以自斃的下場。
今日我們看到許多政壇上的人在擁核與廢核的立場上是反覆的,細究其原因都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這種反覆難道不怕有一天也像商鞅一樣成了過街老鼠,或者根本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考呢?都將作以自斃。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歷史的教訓


我從小並不喜歡歷史,不是因為歷史上那些難記的年代及人名還有錯綜複雜的情節,是不確實;老爸跟我說歷史都是後一個朝代的人寫上一個朝代的歷史,因為當代人會被執政者左右,說不出實在的話;但後一代的執政者是從前一代執政者手中奪下政權的,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像中華民國就說清廷是專制獨裁又腐敗的政權,所以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將清政府推翻了;又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說中華民國是腐敗政權;甚至有些褒獎的也都受寫歷史時執政者的好惡作取捨,譬如說老共褒揚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就是為毛澤東後來的革命造反找藉口。所以我選擇學科學,理由是一萬年前水的沸點一樣是100攝氏度。
但這不意味我對歷史是一知半解的,從小我就受父親的教導不要盡信書,這書其實指的就是歷史,父親舉的例子是司馬遷,這個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家因為替李陵叛逆一事辯解而觸怒了當朝皇帝漢武帝而被施以宮刑﹝原本是死刑﹞,所以他後來寫歷史像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影射武帝的專斷殘暴,實際上主張焚書坑儒的是李斯,而且是將那些以各國文字寫的書焚去,只留下以小篆書寫的,這是書同文的政策之一;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比秦始皇禁錮思想嚴重數百倍,所以司馬遷是藉詞批評秦始皇實際上是批評武帝。
我自己真實的體驗是從小就讀司馬光破缸救友及歐陽修兩條蛇的故事,稍長又讀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總認為這三位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兼政治家一定人格與學識都勝人一籌,但不想這三個人就是斷送整個宋朝的腐儒,他們有很深的黨派門戶之見,聯合起來幹掉主張新政的王安石,讓北宋因而滅亡;批評王政策的理由汗牛充棟,真正原因竟是青苗法要壟斷掉他們在民間的放貸。
歷史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確紀錄實際的狀況,就會讓歷史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羅生門,讓人們無從因讀史而獲益,反而作為混淆視聽的材料那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像最近有人將越南與台灣相比,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甚至將甘地神格化,拿他的「聖雄」之名冠在咱們反核的林義雄頭上,都是極不相稱的事,甘地所極力爭取的民族獨立卻是一個民不聊生混亂無序的社會,較之後來繁榮進步的香港真是無與倫比,如果歷史重演,甘地再生,他還會如此堅持嗎?甘地早年在南非為旅非印度人爭取權益,他難道不知土生土長的南非黑人也同樣沒有自主權嗎?這種以偏蓋全就不能拿「聖」這個字去形容,咱們林義雄稱得上嗎?
索性歷史再怎麼經過有心人的操弄都會羅列出來,這也算給那些犯罪留下了証據,讓後世人還能以正常的邏輯去評價;像毛澤東是一個熟讀歷史的人,他難道不知道他所掀起的文革會被後世人唾棄?把毛澤東從水晶棺材裡叫醒責問他,他的回答也只能是「我不知道事情會演變成這樣」或者「都是江青四人幫他們搞壞的」,這是卸責的話還是實情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者不能作控制不了的事,今日的反核亦然。

社會運動的鼻祖─甘地


甘地一生都為印度獨立而奮鬥,他以公民不服從、非暴力及不合作的方式與英殖民政府抗爭,一生入獄四次分別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共絕食十八次;他最悔恨的一件事是獨立後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宗教的因素分治成兩個國家,至今衝突頻起;於1948年1月30日被一名狂熱的印度教教徒刺殺身亡;他對後來南非的曼德拉及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都深具影響。
甘地所創建的國大黨一直都是印度政壇上的重要政黨,印度的民主制度完全承襲英國,但卻沒有給這個文明古國帶來任何進步的動力,這個國家的宗教及種族問題比英國殖民問題還要嚴重;非暴力一直是他從事社會運動的宗旨,但自他以後的許多政治領袖都是遭刺殺身亡,種族間的血腥屠殺一刻也沒有平息過,如今印巴都是擁有核武的國家,他們的對象就是彼此。
從許多印度的照片上看到髒亂的街頭、擁擠的火車上站滿不買票的乘客,到處如蛛網般的電線橫掛天際,貧富差距是難以想像的大,請問這都是聖雄甘地想要為印度人民追求的嗎?他的國大黨仍在政壇上向人民耀武揚威;所以寄望一個人會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幸福,那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麻醉。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趙國人唐尚的朋友當上了小吏,過去在一起的其他朋友爭相告知此事,唐尚就說:這樣的小吏我是不屑作的。他那些朋友聽了都認為唐尚是個自大又沒能力的人,紛紛疏遠他;後來趙國首都邯鄲被魏國的軍隊包圍,陷入危急之際,唐尚自告奮勇的去說服魏惠王解了邯鄲之危,趙王封給他伯陽並聘為大夫,這才讓他的朋友對他刮目相看。於是有人就來向他求官,唐尚想起過去這些狐群狗黨把他看得比狗不如,就不急不徐地說了句調侃的話回答那位求官的朋友:「等魏惠王死了,我讓你代替他成為魏國的國君。」那人竟信以為真,再拜而去。
這則故事要說的是這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對該相信的事不相信,卻相信不該相信的事,這就是蠢人的下場;譬如說我們對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都會用一種批判的態度去攻伐它,但一旦可用不公不義的行為獲取利益時,都昧著良心的去作;以往總嫌國民黨的官員貪污不夠清廉,而一旦自己當了家就不顧一切的也貪了起來,被揭發後還辯說國民黨貪了那麼多年,我們只貪這幾年而已。
又如台灣的經濟確實在這幾年都一直走下坡,名列四小龍之後,檢討起來就是我們與世界的接軌卻步了,有競爭力的產業因成本及聚落因素不再而外移,新形態的產業又因自己的閉關自守築起高牆讓人才與企業無法落地生根,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然而就在我們要開始突破僵局時,開始有了雜音,以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阻止政府洽簽的協議,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阻擋國家的經濟建設,這就是我們對該相信的事不相信,卻相信不該相信的事。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一場夢


一對老夫婦與成年的兒子生活在一起,家境雖苦惟三人同命也過得怡然自得;一天兒子下班途中救一路倒的老人獲贈一兔腳作為回報,老人臨別時說:你可許三個願望。兒子回家後將此事告之父母,於是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商討著如何許願的事,三天過去了,三個人的意見都不一致,甚至彼此攻訐對方的意見;又過了三天,不但協議不成,三人為了構思自己的願望甚至連該作的事都荒廢不顧,老爸不再按時下田,讓田裡的馬鈴薯都發芽了;老媽也不給牛按時擠奶,讓母牛脹得大聲嚎叫,院子裡的雞也沒人餵了,都四處竄逃去覓食;兒子也不安心工作,總是失魂落魄的樣子。
一天中午,兩人正午睡,有人從兒子的工廠捎來信,說兒子工作中出了意外,失足掉進煉鋼爐裡去了,屍骨無存。這時才驚醒了老夫婦,兩夫婦抱頭痛哭起來,爸爸見都是那兔腳惹的禍,要將它扔進火爐燒了洩氣,但媽媽連忙阻止,認為這是唯一讓兒子起死回生的路,於是兩人許了讓兒子復活的願望,果然不到一會兒工夫就聽到兒子騎著他那輛自行車鳴著鈴聲回來的聲音,可這時爸爸說:親朋好友們都知道咱們兒子喪生的事,現在起死回生如何跟他們解釋呢?媽媽也恍然大悟,所以又許下一個願讓兒子消失。
但兩人依舊無法釋懷,終日以淚洗面,爸爸牽著媽媽的手說:我現在只想過以前咱們三人的日子,再也不想那些願望的事了。媽媽問:我們可以再許這個願望嗎?過不一會兒,兒子推醒兩老,原來是南柯一夢。
如果一個月後有人問起學運那也是南柯一夢!兔腳呢?還躺在立法院裡吧!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太陽花學運


3.21
  想想當初反直航的理由→「讓共軍承民航機攻台的木馬屠城記」。想想當初反ECFA的理由→「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得去黑龍江」。想想當初反陸客的理由→「到處大小便」。想想當初反陸生的理由→「中共派職業學生來滲透校園」。想想當初反大陸學歷的理由→「他們的毒化思想會影響我們的學生」。現在反服貿的理由→「會搶佔我們600萬個工作機會」。我不知道故技重施的效果會不會打折,但顯然仍讓許多受高等教育的學子相信這種鬼話。
3.26
  從蔡英文被揭發十二年前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所通過的《兩岸關係人民條例》第五條第二項「(協議)其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30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條文,與謝長廷在率團訪問香港期間承認服貿優於 WTO 30%的談話,都可以証明民進黨內政治領袖對服貿態度的言行不一與操弄政治的意圖了。蔡英文大罵服貿是黑箱作業,而自己竟是塑造此黑箱的始作俑者;謝長廷坐在學生堆裡呼應服貿將剝奪台灣300萬個工作機會,而自己卻在訪問香港的記者會上盛讚服貿優於WTO30%,這就是他們真正的嘴臉。
4.1
從馬總統到藍委口中的「利大於弊」都讓綠營反服貿者認為是不具體的唬弄,同樣地反服貿也提不出「弊大於利」的具體事証,所以變成各說各話;不過有一點可提供大家參考,服貿條款裡有終止條款,意指若我方認為受害情況嚴重可依該條款先進行協商,若無法解決可提出終止通知,並於180日內終止;這就是說我們可依施行的結果再作評估,並有退場機制;但是若我們現在就退回,那麼後果要誰來負責呢?所受損失又要如何賠償呢?反服貿者也該具體向國人交代補救措施為何,才符合公平原則。
4.1
當年毛澤東將人民鎖進鐵幕,將學生從學校裡趕到農村邊疆去學習,搞文化大革命清除異己,熱血的青年皆以為自己是站在歷史浪頭上,高呼毛主席萬歲,結果他們被出賣,失落的一代;現在台灣立法院裡的那群學生他們也以為自己站在歷史的浪頭上,他們也將成為失落的一代嗎?
4.1

綠營名嘴經常以模糊的「弊」來醜化服貿是這次事件中最惡質的攻訐行為,尤其這些名嘴還揹著教授這項名銜。所以今天我們特別來將服貿協議中隱藏的不利部分一次說清楚,免得這些爛貨到處胡說八道。
其實服貿中最不利的部分就是商業據點及自然人部分,這兩部分就像把台灣與大陸的市場合併了起來,置於完全競爭的局面,簡單舉例就像美容業,本來因為相隔兩地可以有隔絕效果的,現在則陷於完全競爭的局面,不可能再有超額利潤的情形,因為一旦有超額的利潤就會有商家湧入,這種在目前兩岸仍存有差距的情況下,較不利於我方;而且這種小型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薪資也不易獲得改善,這就是不利的部分。
但也要揭穿那些胡說八道的部分例如工作機會、國家安全、移民等議題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政府對於這種因完全競爭所導致的損害是無法承諾補償與救濟的,就像連鎖便利商店的興起使一般雜貨店失去競爭力而遭淘汰是無法予以補償的,但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未必會減少。
4.1
告洋狀以致自取其辱,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及中國這樣的集權國家都有一個信念就是國家利益,所不同的是美國及中國對國家利益所包含的內容稍有出入而已,至於其手段都無所不用其極;但我們的在野黨卻完全無視國家利益的存在,甚至將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這是何等不忠誠的反對黨呀!服貿的利弊可以探討,其立法過程也可以盡可能完善,但卻不宜引外力來干預,就像克里米亞的公投受到外力介入令人質疑一樣,這是國家利益不可不慎。
4.2
馬關條約是所有清廷與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中最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是條約中賠款的多寡與割讓土地的多少,而是這些事後的修改,德俄法三國干涉所以讓日本主動放棄遼東半島,這就是主權根本不在清廷手上,而是在他國手上,喪權辱國指此而言;李鴻章當初的「以夷制夷」之策至此全面崩潰,若不是那一槍恐怕他是回不了中國的,戰敗的中國是刀俎任人宰割,何來議約改約的權力,這位教授黃招榮在胡說八道。
4.2
文章寫得再好都無法掩飾錯置的事實,曹沬、豫讓、專諸、聶政、荊軻他們都是司馬遷筆下的刺客,刺客與說客一樣都是為政權服務的,手段不同而已,某種程度而言刺客還要低一級,因為他們連撼動歷史絲毫分吋都不及;司馬遷在《史記》裡特別有〈遊俠列傳〉獨講郭解這個人,他才符合現代人講的黑道,張大春差矣!
4.2
有些反服貿的人士終於說出立場來了,骨子裡就是反中,連《美國之音》的新聞節目中也透露出在海外的華人鼓勵台灣反服貿的理由都是反中,總認為馬政府的這項舉措是將台灣與中國更加緊密的聯結起來,讓台灣逃不出中共的手掌心,所以他們與台灣反服貿的學生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來描述這種境況。
其實這種類比是完全不恰當的,香港1997回歸前比台灣更國際化,97後更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與中國對香港的優惠政策使經濟更為繁榮,而現在香港人抱怨過多的陸客來搶奪香港的各項資源其實是既不公平又矯情的說法,因為香港隨時可以限制這些陸客的進入採總量管制,香港居民更可將醫院床位及嬰兒奶粉的購買甚至限制陸客買樓等,但他們捨此不為卻一面享受開放陸客所帶來的好處又一面抱怨,這是不公道的說法。而台灣不可能湧入比台灣多8倍的陸客,也不可能毫無限制的任其炒樓、享受健保。
台灣需要更多的國際空間,其中經貿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與中國改善經貿關係加強彼此互補的作用是台灣唯一伸展的契機,我們要以互信取得共識,讓中共不再干擾我們與其他國家建立經貿關係,而不是堅持反中毀棄承諾,國際上也眼睜睜地看著我們這些舉棋不定的矛盾,誰願意支持呢?
4.3
殷是商朝盤庚的新都,在今河南安陽,商朝在盤庚以前數度遷都,最後落腳殷,因此商朝也稱殷商;盤庚遷都的原因是要樹立儉約的風氣,商在湯成為部落共主後就一直戰禍綿延,處理部落間的事務甚至要由自己部落出資擺平這些利益糾葛,可說是勞民傷財,所以到了盤庚以後就決定遷至黃河西岸的安陽和那些在河東岸的部落斷絕關係,這個決定對當時的商民而言可說利弊各半,首先是要割捨原有肥沃的土地,去開墾荒蕪的河西之地,其次是要放棄一部分的住民,這些都是當時決定一個部落實力大小的依據,所以商民及他的臣子很不諒解這樣的作法,盤庚對他的子民說:「民寡則用易足,土廣則物易生,事簡則業易定。厭亂則思治,創難則思靜。」事後証明盤庚是對的,他的簡約政策正是解決殷商自湯以來的各種困頓局面,所以盤庚是一個有開創格局的領袖,他的毅然決然為殷商奠立了650年的基業。
4.3
世代之爭才可能是這次學運的基因,所以才有學生坐在那裡不知服貿的內容卻抗議這種政策,如果硬要說是學生找碴也對,但一直以成人的邏輯去要求學生遵守是不可行的,世代正義是回復這次社會動亂的唯一途徑。
4.4
這種說法叫斷章取義,如果中共同意台灣片面修改協議的內容,可能不只變相承認台灣主權,連中國的主權也沒有了;所以相信這種話的人不是一般蠢,學生沒知識也就罷了,民進黨一同唱和才是笨到一家去了。
4.4
從逐條審查到全面退回,從經貿國是會議到憲政公民會議,反覆、善變、狂妄、矯情到器識短淺,唯一留給台灣的是一個屁。
4.4
投資專家巴菲特說:“當海水退潮時才知道誰沒有穿褲子”,這句話也指今日政治瘋狗浪退潮時的情形,王金平就是其中之一。
4.4
費子陽見周室即將傾覆很是憂心,整日以淚洗面,子思勸慰他說:你的本心是善良的,但這樣無濟於事,僅知即將發生的事而無力挽救,又有何益?從前微子啟及季子的離開,就是知道自己的存在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問題,因此都適時的離開了,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也才能提出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唯有不怨外在而自本身作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這次學運多的是批評他人而鮮少是檢討自己的,顯然是一次互推責任的爛戲,所以結果就是結怨更深社會對立更嚴重而已。
4.4
為什麼學生都是攻擊式語言不願理性訴求?他們派出在政論性節目上的說客只說他們自己要說的話而拒絕所有外界的質疑,很簡單,這是一場受人操控的運動,沒有完整的論述與底氣,所以最終會以分裂收場;很多人不知道野百合當初受到李登輝的背後操作,運動策劃人就是蔡英文。所以這場運動為什麼會讓一群學生領袖甘願受牽制,就是蔡以呼應野心政客作為自身從政歷程來告訴他們「政治從來都不是光明的」。
4.5
一個齊國的地方官見齊國即將被田氏所篡,就私下向友人透露願率所轄之地與人民投效魯國,魯穆公得悉後就邀子思說:你若能策反他,我將以其同樣大小的封地給你作為酬勞。子思說:這個閭丘大夫在國君危亡之際不思扶持渡過難關,還想藉機叛逃;見田氏叛國而不知率眾與之死戰,竟選擇與田氏一樣叛國。我雖能策反他也不屑如此作,這樣作是為私利而替大王召來奸佞,我怎忍心呢?
子思說的這兩種叛臣的形態,一是趁國難營私利者,一是任奸佞誤國而趁亂謀利者,恰好在這次318事件中赤裸裸的展現在國人面前。譬如說這些號稱為知識份子的學生及教授們,他們竟利用人民對服貿協議的恐慌心理伺機為亂,想藉機獲取政治利益,豈不是趁國難營私利者;在野政黨更是趁亂謀利,大剌剌地舉著該黨投入年底選戰候選人的手高喊「凍蒜」;這些叛逆竟然高喊愛台灣,我們人民應該睜亮眼看清他們的本質。4.5
鄭運鵬說:「一個法案送進立法院要求不改一字的通過,似乎無法說服民眾。」所以這就是一種很容易誤導的言論,看似有理,其實多與事實不符。服貿協議是兩岸在ECFA經貿架構下所簽的第十九個協議,前面十八個協議包括總協議都是經立法院同意通過的,此間還有我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的FTA也都全案表決通過,而兩岸服貿協議中我方開放的31個項目及中共開放的49個項目都列在早收清單裡,這次兩岸簽署的協議裡還要增加若干項目,共計中共開放87項,我方開放64項。該協議自去年六月簽署後就送立法院審議,其中最大的爭議不是條文本身,是審議的方式,民進黨主張逐條逐項,國民黨主張全案表決,因延宕數月協商不果,所以兩黨黨團同意逐條審查,但民進黨又橫生枝節,認為要召開公聽會始能讓全民了解內容,結果再拖延至今;而在委員會中又因國民兩黨輪值主席使委員會數度停擺,國民黨立院黨團張慶宗始於委員會中宣佈逕付院會的決定,這才引起民進黨委員以黑箱作業來形容這次法案的作業情形。
首先同樣位階的協議卻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是否標準不一?去年六月就送入立法院的法案可以一再拖延嗎?行政院已一再表示若更動協議內容將危及兩岸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而且重啟談判我方未必取得更多優惠,然而在野黨就是要給馬政府難看,杯葛不斷,這就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另有圖謀了。所以於今馬總統雖同意逐條逐項並建立兩岸監督機制,也一樣無法得到對方的善意回應,就是此理。
4.5
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像學運這樣激烈衝撞體制的事件其實隱含著世代交替的遲緩現象,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儲君不耐久候不到的王位憤而篡弒者時有所聞,從專制過渡到民主之間的威權體制更是明目張膽的進行奪權與護權的鬥爭,在那個當頭各式各樣的運動都以顛覆傳統作為號召,別看外衣披的是愛國強種還是推行白話文,骨子裡就是要革那些佔著位子握有權勢的命。
中國從五四運動到文革到台灣的野百合甚至318學運都赤裸裸的進行世代交替的鬥爭,但每次運動的結果都被利用變形成為隱身幕後政客的工具,最後由他們收割所有的利益。這難道是咱們中國人的宿命,還是運動本身的問題,其實運動需要激情也需要資源,激情短暫,資源成為左右運動的主要關鍵,誰掌握資源誰就可以以挹注的方式扭轉運動的訴求,所以反21條的五四運動竟被轉化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破四舊的文革竟成了反蘇修的路線之爭,以終結「萬年國會」的野百合學運竟成了國民黨內主流與非主流的鬥爭,這次318學運是否也無法逃避被扭曲的命運呢?從學生訴求的一再改變到人民議會這種與原意相悖的議題出現,都能嗅到變質的氣味。
4.6
號稱經濟學家的馬凱最近以「中共會以一萬人藉服貿協議滲透到台灣來建立據點長期經營」的聳人聽聞,呼籲暫緩通過服貿;這就又是一件以經濟領域專家的身分發表非專業領域事務的一個具體事例,也是台灣學術界的悲哀。
到底中共為統一的目的會否以滲透的方式派一萬人來此建立據點長期經營呢?為統一的政治目的當然無所不用及極,藉服貿協議滲透也不無可能,但其他管道也可達同樣的目的,所以就不單只是服貿的問題了,觀光、交流、台商、港澳人士、陸配、陸生等都有可能,暫緩通過難道就能達到預防的目的嗎?所以又回到木馬屠城的鬼話,誰相信呢?
4.6
一個作過大法官的人說學生佔據國會是「具備不得已的最後手段」這就是提供違法的正當理由,意指即使申請大法官解釋也無法得到勝訴機會,所以採取不得已的攻佔議場手段,這與孔子對子貢說的「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意義是大相逕庭的;其實在法律課的基本認識上就說過「不能以預測審判的結果作為採取違法行為的藉口」。這是一個幹過大法官的人所說的話嗎?
4.6
魏國國君問子順:「我聽說有一個道士登華山後就長生不老,我也想登華山」。子順說:「自古以來這都是傳言,不足為信。」魏王說:「可是我倒有幾分相信。」子順說:「您是親耳聽那道士說的還是聽別人傳聞的?若是聽別人說的那是不可信的,若是聽道士親自說的,道士在哪呢?真是如此,大王相信是有道理的,若非如此,則不要迷信。」
服貿協議的內容是賣台嗎?還是隱藏著木馬屠城的詭計呢?我引用子順的話問大家:「你是細查了內容後合理推斷出的結果還是道聽途說?」如果按你的推理能說服大家,當然該反到底,以免遺害人民;否則只是道聽途說,那就別再以訛傳訛,那同樣也遺害人民
4.6
以醫療業為例說明服貿對兩岸人民的貢獻,台灣實施健保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也一向被譽為台灣領先其他國家的政策,但健保並不是無洩可擊的,其中財務狀況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常要用政府的財政來彌補;健保的另一個大問題是醫療品質的問題,不但有城鄉差距還有因健保的給付方式所導致的品質問題,甚至在研發新藥及新技術上也因財政困難而裹足不前;如果不改善,健保遲早會破產,屆時台灣僅有的一項利民政策也要落幕。如果要解決財務狀況就要擴大其利基,所謂利基,一者是市場的規模,一者是收費增加,台灣目前少子化的情形已成趨勢,擴大市場只有將觸角伸向擁有13億人的大陸,這也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否則一旦我們與中國的醫療技術及社福保險政策上的差距縮近,再想利用此一途徑的機會就會驟失。
其實其他的服務業也有類似的情形,我們的業者可能都侷限於市場的規模過小,而中國的業者則因技術及品質的問題而無法拓展,譬如說現在有許多大陸的餐飲業想來台掛牌上市,原因當然是大陸的証券機構相對保守,這一點將使我們成為兩岸中小企業借金融市場之力發展的契機所在。
4.6
中國從1840年以後就因鴉片戰爭開始與其他國家訂立不平等條約,何謂不平等?從性質看來有兩件最突出,一是〈單邊治外法權〉,一是〈片面最惠國待遇〉;其他割地、賠款都屬戰敗國的賠償義務,所以即便是在武力威脅下簽署也容有可議的空間,唯獨上述兩項是主權遭侵犯的具體事証;「單邊」「片面」是指戰敗國需要接受而戰勝國不需要相對遵循的意思,治外法權、最惠國待遇都是一個國家主權象徵意義最主要的兩項權利,卻要被迫放棄,所以我們說這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如果我們要依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那就是逼中共吞下〈片面最不惠國待遇〉的悶虧,因為與其他國家簽定經貿協議不需要受此條例約束,只針對中共,這是緩和兩岸關係嗎?所以整個大陽花運動的主軸就是對外反中,對內反馬的基調,如何能說服大眾呢?
4.7
學運
1968年德國也發生學運,參加這次學運的學生大多是1945年以後出生的,也就是戰後出生的年輕人,德國在二戰期間的橫行霸道是這個世代的青年沒有經歷過的,但他們經歷著二戰後的茍且求生;他們的抱怨甚至牽涉上一代人的不夠勇敢,如果納粹是邪惡的為什麼那麼多德國人願意屈服於它的統治,而今由戰勝國來決定國家的未來,是另一次懦弱的表現;由「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與西柏林自由大學當局的一連串爭執便是學運的起源。
至1964年7月1日有兩萬八千名學生及教職員一起走向街頭,抗議學校當局的傳統教育思維。三年後,一場抗議伊朗國王巴勒維來訪的活動中有一名學生領袖被擊斃,於是事態擴大,從反權威運動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反動勢力;從要求內部改革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革命,並揚言與第三世界聯合共同對付帝國主義,致力民主解放運動。
這個運動是當代所有學潮的發軔者,後來在世界各地漫延開來,連鐵幕內的國家也不例外,與近日漫延的茉莉花革命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意思的是後來研究此次學運的學者Eric Hobsbawn 歸類這次學運的三個因素:1.六十年代開始各國大學生人數大量增加;2.1945年代後出生的人與1925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出現「代溝」所致;3.由於通訊設備及交通工具的進步。這三個因素與這兩年我們所見的學運都有雷同之處。

學運


1968年德國也發生學運,參加這次學運的學生大多是1945年以後出生的,也就是戰後出生的年輕人,德國在二戰期間的橫行霸道是這個世代的青年沒有經歷過的,但他們經歷著二戰後的茍且求生;他們的抱怨甚至牽涉上一代人的不夠勇敢,如果納粹是邪惡的為什麼那麼多德國人願意屈服於它的統治,而今由戰勝國來決定國家的未來,是另一次懦弱的表現;由「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與西柏林自由大學當局的一連串爭執便是學運的起源。
至1964年7月1日有兩萬八千名學生及教職員一起走向街頭,抗議學校當局的傳統教育思維。三年後,一場抗議伊朗國王巴勒維來訪的活動中有一名學生領袖被擊斃,於是事態擴大,從反權威運動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反動勢力;從要求內部改革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革命,並揚言與第三世界聯合共同對付帝國主義,致力民主解放運動。
這個運動是當代所有學潮的發軔者,後來在世界各地漫延開來,連鐵幕內的國家也不例外,與近日漫延的茉莉花革命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意思的是後來研究此次學運的學者Eric Hobsbawn 歸類這次學運的三個因素:1.六十年代開始各國大學生人數大量增加;2.1945年代後出生的人與1925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出現「代溝」所致;3.由於通訊設備及交通工具的進步。這三個因素與這兩年我們所見的學運都有雷同之處。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民意所在


英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實施議會政治的國家,幾乎所有議會政治裡會發生的問題在英國議會裡都發生過,譬如說咱們議會被學生佔領這件事;1648年英國的下議院就為了如何處置被關押在懷特島的查理一世而意見不一,其中議會裡有許多長老會的人不贊成處決他,仍希望保留皇室,但擁有兵權的克倫威爾反對,所以其屬下一名叫托馬斯·普萊德的軍官就率軍封鎖了下議院,並將其中傾向長老會意見的議員惕除,在總額489名議員中只留下154人進入議會開會,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普萊德清洗」,這個議會也就成了「殘缺議會」。
殘缺議會的任務就是審判查理一世,將他定罪後處決;此刻的上議院當然反對,下議院於是先廢除上議院成為人民唯一的代表,並選舉克倫威爾成為代表政府的國務會議主席。
這個殘缺議會想繼續在政治上成為獨裁者克倫威爾所依賴的權力來源,但被克倫威爾所反對,終於到了1653年克倫威爾片面發布了解散國會的命令,並自任護國公,正式成為獨裁者。英國也成了廢除君主的共和國,國名改為英格蘭聯邦。
但1658年克倫威爾過世,流亡在外的查理二世復辟,他將當初被清洗出去的下議院議員恢復職務,當然將那些附從克倫威爾的議員清洗出去,重新恢復為國王。
你一定覺得英國這件事發生的很荒謬,即便想奪權的克倫威爾也要控制一個號稱民意的機關,然後演一齣戲使自己成為獨裁者;後來想復辟的查理二世也以同樣的方法使自己成為繼位的國王,他們都有所謂的民意作基礎,卻都是他們用「清洗」的方式來篩選的民意。夠荒謬吧!
我們呢?在立法院裡的席次不足就以佔據主席台的方式癱瘓議會的運作,見所有賤招用盡還不管用,就讓一批學生來攻佔議會,然後與執政者隔空喊價,我們有比較文明嗎?真是喪盡天良。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319事件

319事件若從人、事、時、地、物就可剖析出動機了,由動機就能循線找到兇手。
人:這次事件有阿扁及呂秀蓮中槍,各都一槍,射擊的方向同向,遺落的彈殼與彈頭都在案後很快尋獲,彈殼在馬路邊停放的車子底下,彈頭一在扁的夾克裡,一在吉普車裡。這表示兇手打得很準而且是近距離一人一槍彈無虛發,但為什麼不多放兩槍致於死地?眾多護衛人員在現場都沒發現有槍擊事件,而扁呂兩人為何中槍仍不吭聲?為什麼目標是兩人?
事:這件事是扁呂兩人2004年大選前的拜票遊街活動中所發生的事,這種活動一般都有事先的安排,也就是說路線及歡迎群眾集結的數量旗幟鞭炮等,非外人能詳細得悉;而且遊行車隊有行進速度,若非經特殊專業訓練的狙擊手及專業的槍枝是無法達成任務的;而據後來所公布的嫌犯資料,以一個業餘又非支持者的人持改造手槍近距離射擊又未即時被發現的種種狀況來看都匪夷所思。
時:時間在選前一天,其動機就是想影響選舉的結果,依當時雙方的民調在伯仲之間,其影響就至關重要,只要有傷亡阿扁就取得延後或如期舉辦大選的主導權,如果在消息披露後兩小時的民調可反應結果,那阿扁就穩操勝券;甚至可發布緊急處分令,讓大選延後一年舉行。當時正是元大併復華金的關鍵時刻。
地:這事發生在扁支持度頗高的台南地區,而兇手是熟悉當地地理位置的陳義雄,像他這樣的熟面孔如何能執行刺殺任務呢?有違常理,而且事後意外墜漁塭溺斃也讓人起疑竇。
物:扁與呂的傷都不重,一直拖延到晚間八點才出來面對媒體的原因自然是等多家民調的結果,由維安小組先介入調查就已有堙滅證據的可能,所以整件槍擊案不可能假手他人,都是事先安排的局。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物價上漲的假象


  最近媒體都在報導物價上漲的消息,而政府公布的二月份CPI也就是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卻比上個月不增反跌0.40%,較去年同月也是跌0.05%。為什麼數字與人民感受有如此大的落差?主要原因是CPI指的是包括所有商品及勞務的總物價水平,也就是說部分的物價上漲,而另一類商品的物價卻下跌,相互抵消的結果。譬如說這次的物價上漲都出現在食品類,食品又是人們每天要購買消費的商品,但同期的其他商品如房租、電器、能源價格等卻在下降。
  物價上漲通常與通貨膨脹混為一談,其實這是錯誤的,應該說通貨膨脹只是物價上漲的因素之一;之所以如此混淆,也就是媒體或別具用心的政客想把痛苦指數之一的通貨膨脹率以物價上漲的人民感受相連結,使不實的痛苦指數飆高,讓人民對政府抱怨。如果從痛苦指數另一組成要件的失業率來看,近月是呈下降的趨勢,相加的結果未必上升。但政客總會以突顯人民感受的方式來抨擊政府的施政。
  其實物價上漲有三種原因:
  一種是需求增加,這種需求包括消費需求﹝譬如年節﹞、投資需求、政府支出、淨出口。這次食物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只能說是消費需求之一,而且是季節,不是涉及長期需求變化的影響;如果這些短期因素消失就會恢復正常。
  第二種是供給推動,也就是生產成本上升所導致的價格上漲,例如飼養豬隻的飼料價格上漲。而這次的豬價上漲是因為仔豬下痢疫情所導致,而實際疫情的影響又是六個月後的供應,所以這次豬價上漲顯然是預期心理,或是部分肉品商囤積的結果,與實際供給失衡無關。
  第三種原因是需求與供給的加總結果,譬如說近來媒體常說的「物價漲薪水不漲」,如果像中國大陸一樣由物價推動的薪資上漲,相互作用的結果,已經無法分辨何者是因何者為果,那麼這種現象到最後反而會因為消費端的縮手﹝需求減少﹞使供給也要跟著縮減而失業增加,這就會使痛苦指數瞬間飆高。從過去十餘年所謂薪水不漲的這段期間看來,我們的物價長期都處在低水位,並沒有需求與供給相互作用的不良現象;主要原因是需求沒有被真正帶動起來,雖不能說是好現象,但如今硬將「物價漲」「薪水不漲」兩者相連結,其實就是別具用心的一句政治語言罷了。
  總結來說,惟有成本上漲所帶動的物價上漲才會讓此現象持續下去;政府要注意的是這種成本上漲的因素是否呈趨勢狀況,例如油價,如果是長期走升的趨勢,政府就該以匯率或節能的方式來使民眾購買力增加或消費端降溫來因應。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二二八的心理成因

滿清剛入關時許多漢人都無法接受異族統治而暴亂四起,直至滿清末年,反清復明的意識仍在漢人社會裡流傳,那已是290年後的事了。清初的漢人反清因為他們是明的遺民;清末的漢人反清,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清政府把國家搞得民不聊生;所以清初的那些漢人除了反清以外也不滿明政府的統治,與民國初年的老百姓一樣恨清也不同情民國政府。
  生長在跨朝代的人其實心理上是矛盾的,他們在舊朝廷統治下民不聊生,新朝廷對他們步步為營讓他們就像棄民一樣,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命運是悲慘的,性格是叛逆的;社會上如果有一群這樣的人是極不穩定的。可悲的是65年前的台灣有兩批這樣的人同時生活在這個島上,所以不可避免的衝突與矛盾在一瞬間爆發開來,今天以承平時代的想法去揣測那時人民與政府的處境,也許都無法感同身受。
   最近台灣出版了一片《KANO》,有現在的台灣人看過,有現在的日本人看過,還有一種人是過去是日本人而現在是台灣人的人看過,都覺得劇情很感人,但只有曾作過日本人的台灣人比大家的感覺更深一層,因為感同身受。但這些人是不適合以他們的經驗來教育後來人的,因為他們的經驗是一種錯上加錯的經驗,過分自悲與自大的性格讓許多事都走上極端。李登輝如此,李遠哲如此,柯承發﹝柯文哲父親﹞亦是如此,他們都以過去的經驗影響著下一世代的人,所以永遠走不出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