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對人的看法是依其外在行為表現,曾作過的事,及其興趣所在來判斷這個人的真實面貌。這一次林益世事件有人說馬英九識人不明,馬是否真如外界所形容的呢?馬身為國家領導人對要重用的人都應該有一篩選機制,所以上述孔子的識人原則也應該都涵蓋在內了,可是還是有百密一疏之處,或者儘管他在風紀操守上沒有太多的過失,而在實際作為上卻未如理想,因此始終無法達到一定的成果,其實也是一種識人不明,因為這種狀況也是虛擲了許多寶貴的執政時間。
    探討馬英九的用人哲學,先要看馬英九的個性,馬不是一個長袖善舞的政治人物,也不算是一個具有強烈個人意志的領袖,其突起政壇部分原因是因緣際會,所以他沒有很廣闊的人際關係,也不易在短期內與人建立深厚的情誼,這樣的人就需要更敏銳的識人之能,可惜的是他的耳朵比心軟,更遺憾的是他有息事寧人的茍且心理;所以他任命的劉兆玄不但與他同質,而且更名仕作風,這便是在野人士批評他的政府不能苦民所苦的最主要理由,身為學者的劉兆玄也不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施政成果,所以即便鴨子划水,卻不能即時拿出亮眼的執政成績,這就是劉無法繼續行政,而馬雖已在任四年都未能使人有振衰起蔽的感嘆。
    繼任的吳敦益曾作過高雄市長,但他在第一任開放民選的選戰中敗北,儘管他歸咎那次敗選是由競選對手的抹黑栽贓所造成,但其任內缺乏對當地基層的耕耘與像樣的建設實為國民黨在高雄流失眾多支持者之始,地方上的三大家族似乎都直達天聽﹝李登輝﹞視其為無物,固然吳不願與他們發展不當的政商關係,但吳無意深耕高雄不也是其中原因嗎?這樣背景的人是否能在行政院長職務上力挽狂瀾亦或隨波逐流呢?答案自不言可喻。
    陳冲繼任在政壇上的漣漪最小,同樣也缺乏震撼,這種任命為的是使政治降低衝擊還是完全功能性考量?馬應該適時為人民注入一種興奮與期待,而不是無感;但事實上連副院長也都是沒有意外的人,那就難怪一個林益世會讓人意外了。
    “意外的執政者總在人民期待中誕生”這句話其實就是2012年蔡英文能獲得46%支持的原因,馬的個性與用人哲學為她添增的票數一定不少。聰明的執政者會把有限的力量放在一定的議題上作符合人民期待的改變,然後慢慢累積人民的信賴,作更大更困難的改革;而現在的執政卻像無頭蒼蠅,沒有方向,“什麼都在作,什麼都沒作好”就是普遍人民對現在政府的評價。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法。



    韓非子說:一個好的領導者要設立屬下可得到的獎賞,可避開的刑罰。這樣作可使像伍子胥那樣的賢臣雖意見與夫差相左也不致弄得身首異處,不肖之徒可減少犯罪不因像駝背的人狀似竊賊就要受到剖背的懲戒;這是君臣之間建立恩情最主要的關鍵。
    人心難測,喜怒難中,所以用標誌來提示,用暮鼓晨鐘來警告,用法律來教育。這就是領導者最方便的領導方式了,捨此不為,而用一種空洞讓人捉摸不定的方式來領導,這不只使在上位者積聚怒氣,連屬下也充滿怨氣;這樣的領導方式是會導致雙方危險的。
    華人社會中以香港及新加坡所建立的廉政體制最為健全,從表面看都有各自不同的肅貪體系及法律規範;但從根本上探討,就是政府的任何一種行為都事先再三研擬,務必依法行政,事後也再三檢討,務求完善。所以任何一位執行公務的公務人員都已事先作好工作的準備,這其中就包括接受事後檢驗的準備。
    而我們的廉政工作之所以不能符合人民期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領導者只建立了違反廉潔規範的法令,卻未對如何確立廉政工作進行深入的探討,譬如說我們對警察取遞違法的工作只講求成果而缺乏內容實質的檢討,所以使得部份警務人員只求達到表面的成績,卻浮濫執法的內容,久而久之,弊端叢生,產生廉潔的問題。因此像林益世在與陳啟祥錄音帶中誇大自己職權的說法就會使人相信,而不得不受其脅迫而行賄了。
    如果我們只是一而再的以空洞的口號或不切實際的防貪措施來遏止貪瀆是無法真正根絕的,而應該讓有才智的人在事先就設想各種可能導致人謀不臧的狀況令執行人員加以防範,事後檢討達到防範得宜的功效就給予獎賞,而不是以精神感召令其見利思義的不作為;累積了許多的防貪措施也可使那些平庸的人得以遵循而不致誤蹈法網。這就是“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法”的用意所在。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用人



    韓非子在《用人》篇中開宗明義就說道: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所謂循天指的是按照上天的指示,擱現在說,就是讓人才自然浮現,而不要刻意拉拔;如此才能用力寡而功立。至於順人,就是要符合人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符眾望,具民意基礎;如此才能減少推動政務的阻力,可省刑罰而使令行。最後要講求賞罰公平的原則,以現在人的用語,就是維護制度的公允,而使被拔擢者不受其它競爭者的怨妒;如此也才能白黑分矣。
    治理國家的人須有以下三種條件:一是報效國家的功勞;二是治理國家的才智;三是全力以赴的精神。
    這一次林益世事件,若用韓非子上述的標準來看,就能清楚判斷馬的用人哲學是否符合其客觀原則與主觀條件了。馬確實有刻意拉拔林益世之處,所以不合循天的原則;林在立院推動法案雖積極但人和不佳,所以也不合順人的原則;林以一介民意代表一躍而為調和鼎鼐的政院秘書長職,對行政體系出身的其他官員已有不公之處,況林將立院的強悍作風帶入政院,確實已破害賞罰原則。
    而林益世的個人條件也不符韓非子所説的三項條件,例如報效國家的功勞,林益世最多只有徹底執行黨意的功勞,而缺乏實際上對國家顯著的貢獻;才智上也極為平庸,從他在本案中親自出面與陳啟祥交涉的手法看來,又缺乏智慧;林益世在推動法案上的行事作風造成朝野嚴重對立不說,甚至黨內從政同志也多有怨言,自馬連任後,所推動的各項法案都面臨阻力,有些連同黨同志都無法清楚自己行政團隊的法案內容,其盡力與否應不言可喻。所以在各項客觀因素與主觀條件都不合的情況下冒然拔擢,就是今天此案馬最應反省之處。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日本國名的由來



    中國“皇帝”這個名詞,是秦始皇把古時候三皇五帝的“皇”與“帝”兩者合起來創造的名詞;但日本“天皇”這個名詞卻是一位輔政的廄戶王子從中國古書裡天地人三皇的天皇擷取的;更妙的是使用這個名詞的第一位天皇竟是一名女性,也就是他嬸嬸推古天皇炊烏姬。推古天皇是日本歷史上政績卓著的統治者,在位三十六中使日本文化、經濟都有長足的進步,堪稱治世。她最大的功績是選用自己的親姪子廄戶王子來攝政,廄戶也是史稱的聖德太子,對中國經史甚為精通,還篤信佛教,是日本歷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一位政治家。
    說起創造新名詞,無人能出其右,日本這個國名就是廄戶的傑作;原來日本的國名是“倭”,意思是矮小,確實當時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只有148公分;漢朝封給他們國王的印信上就刻著“漢委奴國王印”,古字“委”與“倭”同;這種含有貶抑的國名到了廄戶時,就利用一次與隋煬帝國書的往來中,稱自己天皇是“日出處天子”,而將隋煬帝稱為“日沒處天子”,從此以自己國家在太陽升起處而改名為日本。
    廄戶也是建立日本曆法的人,也是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排列組合法紀年,認為辛酉年最為吉祥,上推二十一甲子,將其訂為神武天皇的即位之年,也就是日本的開國紀念日。這就印證了我在〈日本開國主─神武天皇─徐福〉文中所指的從推古天皇時期,廄戶攝政就有計畫的變更歷史,把徐福與神武天皇的關連性切割開來。廄戶能為日本正名並勵精圖治實為日本歷史上值得稱頌的政治家,但為了與中國切割臍帶關係而竄改歷史的作法實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