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給人民希望不要假象



  科學家把兩隻白老鼠丟進一個裝滿水的容器裡,牠們拼命掙扎,一直持續了八分鐘;但在另一項實驗中,兩隻白老鼠掙扎了六分鐘後,放進一塊木板,好讓兩隻老鼠能爬到木板上喘息以待救援;幾天重複實驗後,將牠們放入同樣的容器中,但這次不再放進木板,牠們竟然堅持了二十四分鐘,三倍於一般狀況下的掙扎時間;可見希望對動物有著某種異常的鼓舞力量。
  在最近一次礦災中也發現一個身陷坍塌礦坑中的工人存活了七天,他以自己的尿液支撐體內所需的水分;但被問到何以堅持如此之久時,他說他以為在隊伍後方離坑口較近的同事們會逃出去,並組織救難人員來救他;其實他後方的同伴都沒能倖存,原來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是一個假想。可見希望無論真偽都是使人繼續堅持的力量。
  如果為了活下去,那即便是虛假的希望也值得一試,只要使當事人相信那是可以實現的;但唯一的風險是虛假會被拆穿,萬一被拆穿時,信心崩潰,那將造成更沉重的打擊,甚至負面的影響,也許是另一個虛幻的開始。譬如當初國民黨以反攻大陸作為人民的希望,甚至發給老兵戰士授田証讓人民深信這樣的假象。
  但一旦假象破滅時,信心崩潰,連自己國家存在與否都質疑,甚至編造出台獨的假象,以為拋棄中華民國的國號放棄對大陸的統治權就能獨立自主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事實証明,這就是另一種假象。如果這是濟世活人不得不撒的一個謊言,那也許還情有可原;然而以此做為某種政治符號,甚至是欺世盜名,就是不可原諒的政治陰謀了。
  統獨議題的爭議是如此,民主與民粹的操弄亦復如此;最近在野提出“國是會議”的主張,認為執政黨要擴大社會溝通,以尋求共識,這其實就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孔子就曾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說:如果多數人民認為這是可行的,執政者就該照著多數民意去做;如果人民認為這是不可行的,那就加強溝通使人民瞭解問題的根本。年金問題其實就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執政者所要做的事就是提出方案來改革,不是再以民意為由延誤改革時機。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感受



  以前的人形容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真是道盡了此地的貧窮,就有這麼一戶人家,一對夫妻帶著六個孩子擠在一間陰暗的石板屋裡,他們所有的財產只剩下一頭牛、一隻雞及一頭山羊。
  男人每天在屋子裡聽小孩吵鬧,煩得不知如何是好,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有時候真想合上眼就離開人世,免得再活受罪,這種苦日子不知什麼時候才是盡頭。
  有一天他從友人處得知一個號稱先知的人神通廣大,於是他想前往尋求幫助;先知聽了他所吐的苦水,給了他一個建議,教他把唯一的財產一頭牛、一頭羊及一隻雞都帶進屋子裡來養;男人聽了一頭霧水,但先知的話怎能違背,只好硬著頭皮做了。
  過了一個禮拜,那男人真受不了了,他又去找先知,一見面不等男子開口,先知就搶先說:可以把雞趕出來了。男子回家照著先知的話做,果然覺得耳根清靜不少;可是還有那頭體積龐大的牛及到處啃食的羊。
  又過了一個禮拜,男子又來找先知,先知也是一見面就開口說:是把羊趕出屋子的時候了。羊牽出屋後,男子又覺得自己頓時輕鬆開來,但還有那頭牛。
  第三個禮拜過去後,男子來找先知,先知說:可以把牛也牽出屋去了。男子聽到這話,還沒回家就在路上手舞足蹈起來,果然把那三畜牲趕出屋子後,家裡恢復了以前的平靜。
  第四個禮拜早上,先知拜訪男子家,一進門,男子臉上就洋溢著笑容,家裡其他成員也都不再愁眉苦臉。
  難道先知真解決了男子的問題了嗎?當然沒有,只不過讓他感覺稍微好些;是誰造成男子及他一大家子人更難受的呢?仍是那位先知。這也許是一種精神治療的方法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的政治人物都讓我們苦上加苦,再給點安慰,實際上沒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那也只是一種安慰療法罷了;最不可思議的是政治人物為了擴大其差異甚至在媒體上擴大渲染人民痛苦的感受,而目的只想奪取政權,那就近乎慘忍了。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杯子



  有一次參加小學同學會,地點是小學老師家,因為參加的人踴躍,把本來就不大的公寓擠得水洩不通,老師為了款待同學,把家裡所有的杯子都拿出來用,形形色色,五花八門。
  同學從工作到時政各抒己見,老師在一旁微笑以對,大家請老師給些建議,老師靦腆地對大家笑笑,並一一指著同學叫以前的外號,引得大家如回到過去一般;最後老師指著各人手裡的杯子說:你拿紅色的,他拿高腳的,有人喜歡玻璃杯,也有人喜歡塑膠杯,可能你都不喜歡,沒辦法為了喝口水還是得拿一個杯子,只怪老師家裡沒準備那麼多杯子,可是大家喝的都是一個水壺裡燒的水,所以大家就別太計較杯子的好壞及外觀啦!
  老師的話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啟發都很大,杯子是我們的外表,包括財富、名譽、官階等,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用杯子喝裡面裝的東西,那是生活,一切的財富、名譽、官階都不過是包裝生活的容器,生活不好,容器再美好都是枉然。

經驗與體驗



  成長中的經驗常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一個卓越有成的企業家及一個揹著數件大案的罪犯也許成長中有許多相似的經驗,可是由於他們的體驗不同而有後來不同的結果。
  罪犯說道:有一次我在餐桌上看到許多蘋果,其中一顆又大又紅,但弟弟搶先一步向媽媽討那顆蘋果,媽媽責備他說:小孩子要懂得謙讓,不能總為自己想。於是我靈機一動對媽媽說:把小的給我,大的給弟弟吧!媽媽立刻讚揚我,並把那顆大蘋果獎賞給我;自此我知道如何得到我想要的東西,那也是我第一次因說謊得到獎賞。
  企業家說道:記得小時候與兄弟姊妹爭東西,父親總要我們進行某項比賽定輸贏,然後把那樣東西作為獎品給我們其中贏得比賽的人作為獎勵。從那一刻起,我們了解在競爭中的贏家才有資格擁有想要的東西。
  但畢竟我們的人生是錯綜複雜的,相同的經驗卻有著不同的體驗,譬如上述的例子就可能不只一次的重複出現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後來臨事又是取用何種體驗的呢?  其實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選擇是正面的,然而有時候卻事與願違,我們選擇了黑暗;所以有落跑的企業家、貪污的總統、肇事逃逸的禍主、巧取豪奪的政客。
  我們都無法避免錯誤,但卻有人一錯再錯,一路黑到底,落跑的企業家逍遙法外還不時批評時政,貪污總統繼續在獄中作困獸之鬥,肇事逃逸的禍主自海外向司法嗆聲,巧取豪奪的政客設法作各種規避法律的行動;他們過去都曾有過輝煌的成就,現在竟為了逃避責任而寧願捨棄那些人生中的正面,然後讓餘生一直與心中的惡魔糾纏,這又是哪種經驗,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