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不為典要,唯變所適


  一隻烏鴉要飛到山那頭去,在山頂上的一棵樹上暫事休息,恰巧遇到一隻黃鸝也在樹上休息。黃鸝見烏鴉一副提不起勁的樣子就問:你要飛到哪去呀?烏鴉垂頭喪氣地說:那個村子的人嫌我的聲音難聽,我呆不下去了想到別的地方去。黃鸝搖頭說: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聲音到哪都不受歡迎。
  上面這個寓言正是《易經‧系辭下傳》裡非常重要的一句話「不為典要,唯變所適」的最佳註解;也是今天許多政治人物百思不解的社會現象,譬如說柯文哲現象,多位已在民進黨內表示參選台北市長的人都對柯不入黨卻能得到多數綠營選民的支持,感到顏面掃地。
  所以一面指責北市是中國城,一面又以黨章規定排柯,其實北市是否政黨輪替根本不在民進黨的盤算之中,而是誰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使民進黨能爭取更多市議員的席次,進而穩住北市民進黨的基本盤,使在2016大選時不致失票過多。如果這個策略是黨內共識,則就沒有排柯問題,因為只要柯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即可,而這些已在各方民調上落後甚多的人早該閉嘴才是,若是仍大聲鼓譟,就是不識時務。
  可是這些表示有意參選者多是政壇老鳥,且放話打死不退,這就証明了上面寓言中那隻烏鴉的心態,牠總以為是戰場﹝中國城﹞不對,是時機﹝七合一利於買票﹞不對,是對手﹝柯文哲、連勝文都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不對,只要去除掉這些不對,牠就能勝選。現實正如黃鸝鳥說的,如果你不改變聲音﹝心態﹞,哪都不歡迎你。
  不只綠營內部如此,藍營甚至橘營、黃營的政治人物也都抱持同樣的心態─〈捨我其誰〉,即使無法勝選也要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政客給人自私的印象,即由此而來,例如當年的趙黃之爭、連宋之爭,都是此心態造成的結果。原來政客都跟烏鴉一樣不只有一副破鑼嗓,還有自以為是的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