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光榮革命不光榮


光榮革命指的是英國1688年國王與國會之間因英國國教﹝新教﹞與天主教﹝舊教﹞之爭,最後由國會罷黜詹姆士二世改由其女瑪麗二世及夫婿威廉三 世自荷蘭返國共治英國。
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顧國內多數反對,違反經國會通過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及從軍的規定,並且於1687年發佈兩項關於〈信仰自由宣言〉的法令,給予包括天主教在內的非國教教徒以信仰的自由,此舉引發了清教徒的反彈,群起抗議,詹姆士二世便加以逮捕迫害。
但這些引發民怨的事件仍未全面爆發,因為信仰英國國教的王室繼承人瑪麗二世地位仍穩固,真正引起國會行使罷黜權的導火線是詹姆士於1688年6月20日得一皇子,議會中輝格黨與托利黨人都認為詹姆士會更改繼承,所以一舉罷黜了國王,由瑪麗二世與其夫婿威廉三世回國接任。
同時國會向威廉三世及瑪麗提出《權利宣言》,宣言中譴責詹姆士破壞法律,並指出以後未經國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未經國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英國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項。由於這是一次沒有流血的革命,所以稱之為「光榮革命」。
雖然結束了國王與國會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但這只限於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就有許多效忠詹姆士的勢力反對威廉與瑪麗的奪權,而引發流血衝突,特別是愛爾蘭中南部居住著許多天主教徒,戰爭尤為激烈,因此衍生的北愛爾蘭問題,至今仍困擾著英國。另外一直支持詹姆士二世的法王路易十四出兵幫他奪回政權,導致1689至1815年的英法百年大戰。
我們分析這場革命的重要意義是民主政治的確立,君權式微國會權力凌駕,其餘則不足稱道;原因有三:一是宗教自由的價值未獲肯定;二是《權利宣言》的內容簡直就是對天主教的宗教迫害;三是國會藉罷黜及冠冕的權力脅迫威廉三世就範,此正是國會脅迫行政權的始作俑者。
這次民進黨的競選廣告都宣稱是台版的「光榮革命」,如果其執政後通過一項台版的《權利宣言》內容有:外省人不能當總統,總統不能與外省人結婚。請問那還「光榮」嗎?可能百年大戰就要凌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