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陋規



  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由盛而衰的重要關鍵,到底這兩朝作了什麼事影響了中國後來的命運呢?明清共565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還算承平的年代,但老百姓沒有因而得到休養生息的好處,甚至國家也變得更窮困積弱,原因皆因此兩朝是中國歷史上吏治最腐化的朝代,龐大腐敗的官僚體系把人民榨得一窮二白,腐蝕國家的根基,以致成為頹廢不堪的狀況,以下作較詳細的說明:
  明清兩朝的官制很類似,非常龐雜,但基本上分為與老百姓直接接觸與不直接接觸兩種,地方上州、縣兩級政府是直接與人民有接觸的,其他都屬與老百姓不直接接觸的官吏。不過這些看似不與老百姓接觸的部門,卻都是州縣政府的婆婆媽媽,直接影響其前途,所以州縣是拼了命的要打理好與這些衙門的關係,什麼“炭敬”、“冰敬”、“跟敬”、“門敬”,各種“使費”“部費”等都要周到,否則是有苦頭吃的。這些名目的孝敬都是一種陋規的形式,這種陋規佔所有貪瀆總量的八成左右,而且全由人民買單。雍正曾一度要把這些影響官譽的陋規取消,就以養廉金銀的方式集中收取然後統一發放,竟然一個地方官所領到的養廉銀是其薪俸的數十倍至百倍,可見金額的龐大,也足証是當時官員的主要收入。
  明清兩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官員薪資程度相對較低的時期,而且有很多涉及公事的支出也由個人負擔,這就使原本就已低的薪俸,更難以支應。例如就仕不在籍的規定使官員都要離鄉背井的去就任,奔波的旅費及在外的開支都由個人負擔。有些官員沒有官署,連幕友、師爺都要自己掏腰包請,難怪他們要盯緊州縣這些官員上繳孝敬了。薪資低的原因以後分專章討論,但對明清兩朝的統治者而言,是從來不與官員的清廉發生聯想的。
  州縣這些地方官員可是滿朝文武的希望所寄,所以想方設法的往百姓身上榨取,但老百姓的口袋也是有限的,榨乾了就只好逼上梁山,落草為寇。這些榨取的手段最常用的名目是“攤派”,臨時跟老百姓按人頭收取不合宜,就提供白員名額來向外兜售,那些在地方上既不務農又不讀書的紈絝子弟跟潑皮流氓,是拼了命的來爭個白員,好拿著欺壓百姓的執照橫行鄉里。因此明清帝國就因此數度掀起各地的民變,明朝還因李自成而亡國呢。
  但可笑的是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上檢肅風紀機構最完整的朝代,明朝甚至有東廠的秘密警察組織,對付貪瀆應可手到擒來,但都無功而返,就是忽略了陋規對整體公務系統的影響。
  目前台灣政壇上到底有哪些陋規呢?政治人物的政治獻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