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陰謀



    古時候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可是他呆的魯國到處都是會編草鞋的人,一點也不稀罕他的這項技藝,於是他想南遷到越國去,聽說越國人赤足走路;可是他的朋友卻勸阻他,理由是那裡的人不穿鞋,你去了有何用?
    所以一個人若要發揮所長就必須符合社會環境的需求,其專長才有價值。但到底社會環境需求為何,卻不一定每個人的判斷都一致,譬如說上述那個會編草鞋的人與他朋友對越國草鞋市場的看法就迥異。
    無獨有偶在政界有許多政治人物對選民的需求也有不同的解讀,譬如說最近大家爭議甚多的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案,有人就認為在國家財政困窘時,曾身為政府一員的退休軍公教應共體時艱,應犧牲部分社會認為的不公,以消弭社會的對立。但這種觀點就有兩極化的分歧現象:一者是以國家財政為主要考量者,這些人認為取消年終慰問金是為了健全政府的財政;而另一批人則認為平衡社會不平才是重點。
    此兩者其實都有邏輯上的盲點,認為政府財政需待改善者,應逐步從經常帳縮減人事費用,甚至應從現職或即將進入公職者開始實施,豈可拿毫無招架能力的退休軍公教開刀呢?而認為要平衡社會不公者,也應從提升弱勢待遇做起,豈是削減另一相對也是弱勢的退休軍公教呢?如果純粹只是邏輯上的誤謬,經過一番腦力激盪,或許仍能理性解決;但如果此議題含有不單純的政治權謀在背後運作,則問題本身只是相罵本,爭執才是其目的,那就要萬劫不復了。
    從在野黨在此議題上的反應,我們一一檢視可得:蘇主席高喊陳冲院長不得退縮;綠媒故意渲染執政黨的內部不合;在野黨版不包括地方政府;蔡英文不斷呼籲開她所定義的國是會議。由這些現象已不難發現,在野是故意炒作此議題,並分化執政黨的支持者,來達到其奪權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