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我們都是中國人



  中國史書上出現許多有關台灣的別名,例如:岱輿、員嶠、島夷、凋題國、東綴、夷州、流求、大員、臺員、東寧,但從沒有稱台灣的;所以有人就說台灣應該是源自原住民的稱呼。相較於澎湖而言,自古就有:島夷、西贏、澎海、平湖之稱,可見澎湖的名字源自漢人是極為明顯的。惟《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說:閩南人初到台灣,因為水土不服,許多人得瘟疫而死,埋在了台灣,所以在福建的閩南人都叫台灣為“埋冤”之地,這才是台灣名字真正的由來。
  中國歷史上有數次征伐台灣的戰役,例如:西元230年東吳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渡海征夷州;西元607年隋煬帝派何蠻、朱寬,西元609年派陳棱兩度東征;西元1172年南宋派汪大猷征台開衙建府。西元1279年元世組忽必烈派高興東征;西元1602年明朝派沈有容登島;西元1658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西元1681年清康熙命施琅、姚啟聖攻打佔台的鄭軍。七次戰役中有四次是為了國家統一的目的而戰,有三次是為另覓海上根據地而戰;可見自東漢以後,中國早已視台灣為其囊中物,只是疏於治理而已。
  中國政權疏於治理台灣的理由主要是隔海的緣故,在航運不發達的年代裡,要建立頻繁往來兩岸間的交通確實是件困難重重的事,所以無論大規模的開發與殖民都是至清中期以後才發生的事。而台灣卻一直與中國藕斷絲連的關係是這裡的移民多數來自中國,並一直維持着以中華文化的方式生活著;因此儘管曾被外來政權如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所統治,卻無法改變台灣人以中華文化的生活方式,所以也無法改變自己是中國人的基本信念。
  近年來有部分台灣人認為自己要有別於中國人,就不承認自己的文化傳承,甚至否定血統的來源,這都是對歷史的認識故意扭曲的結果。現在甚至有許多民意調查把是否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的問題作為調查的項目,那都是想藉人民被過度強調的政治意識及已模糊的民族文化作對比,其實完全不具有任何意義;從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到宗教習俗甚至維繫社會的道德規範,我們甚至比生活在大陸的中國人更以中華文化作為我們的核心價值,如此還硬坳我們不是中國人,那不就是政治操作的結果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