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在地經濟


   在日本期間,我住在名為三島的小鎮上,那裡是通往伊豆半島的必經之路,許多要轉車的旅客都會在這鎮上停留半天,感受一下小鎮的懷舊風情;每到櫻花季時遊客更多,而三島更是伊豆櫻花的指標;三島除了櫻花還有溫泉及味美的香魚,住在日式旅館裡,可拉開落地窗欣賞日式庭園裡小溪中的香魚,如果附近有藝妓歌舞的音樂傳來,在燈籠映照下,真如置身幕府時代一般。
    像這樣的小鎮上住著多是退休的老人,大家和睦相處,很少餐館是為大量遊客所設置的,所以每家小店中午都大排長龍,也許只是一個賣天婦羅的小店也擠滿了人;不過小店是為當地人所設置的,他們有默契似的在11點45分鐘前都是服務當地人的,店裡可能只有兩桌客人,等他們離開後,才由老闆掛出服務的木牌來接客。我初到時對這樣的現象很納悶,找機會問了一對經營餐館的老夫婦,他們說他們在鎮上經營了三十餘年,都是靠附近鄰居照顧生意的,有幾年生意下滑時,居民委員會送來慰問金,要求他們繼續服務鄉里,所以他們感念鄰居們的照顧,至今堅持服務鄉里。
   我還認識了一位年近六十的汽車推銷員,他的客戶都是鎮上的居民,每天都很忙碌,但都跟他的業務無關,他一早起來要去每家每戶敲門把健行晨泳的同伴叫起床來,天不亮就出門,一直到近午才回來,原來他還要張羅他們吃飯及接洽旅遊等事務,有人要上醫院他總是自願來接送,回到家傳真機總是拖著長長的感應紙,上面大都是手寫的幾行字,感謝啦之類的。我很奇怪他的業績情形,但後來才知他早就該調到總部作部長了,而他卻堅持留在三島服務他的客戶,他把全國各地從三島走出去的顧客資料都分送給當地的業務人員,並叮囑他們賀之助問候久別的鄉親,我們看到了一個把自己行銷出去的人不再是產品。
    還有一個年輕人才剛滿二十歲,在學成績不好也沒學到什麼技能,但學會了謙恭有禮,在三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到京都去開計程車,他每次總為乘客開門上車開門下車,雨天時還幫客人提行李撐傘,起先京都開計程車的司機都譏笑他,並有人告訴他:那是沒用的!一個乘客再搭的機會像被雷擊一樣低,可是京都電視台報導了這則新聞,訪問他時他說:我來自三島,什麼也不會,請多多指教!還帶著儍儍的笑容,從此他的車行每天有數千通的預訂電話來訂車;我也搭過他回京都的回頭車,我好奇的問他:你才二十歲,你準備作多久計程車司機?他也好奇的回我:他想一輩子作到退休,因為他每天換老闆,而這些老闆都給他不同的鼓勵,這是他要作下去的原因。
    日本經濟已不振近二十年了,但人的素質就像我上面說的這些例子中的人物一樣,勤懇感恩努力付出,相較於我們,我是感到汗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