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理性面對仇恨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師,當楚平王貪戀子媳美色,聽信費無極讒言,欲置太子建於死地,伍奢就知道自己與兩個兒子的性命也難保了,大兒子伍尚仁孝寬厚,明知奉詔回京是死路一條,但不肯棄君背父;伍員﹝伍子胥﹞則率太子建流亡至鄭國,欲圖恢復,但太子建卻意外捲入傾覆鄭國的陰謀而遭鄭人殺害。伍子胥見狀只好再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再繼續流亡。後來伍子胥進入吳國,與吳王闔閭建立了緊密的君臣關係,終於復仇。
  楚國經過這次劫難,逐步恢復國力,政權也由昭王之子惠王接掌,惠王想起了流亡國外的公子勝來,就力敵群臣的反對,將公子勝迎回故里。並將鄢地封給勝,自此稱為白公勝。白公勝對自己父親太子建的死不能釋懷,所以將一切矛頭都指向鄭國,並立志滅鄭。
  鄭國一直夾在楚國與晉國之間,有時附楚,有時又歸順晉國。所以白公勝雖在朝廷中主張伐鄭,但基於政治上的考量,楚惠王與令尹子西一直未予同意。這樣苦苦等待了五年,終於鄭國又傾向晉,給了楚國伐鄭的藉口,白公勝向惠王請纓,率大軍準備出境,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又傳來晉國大軍侵鄭的消息,鄭遣使向楚國求援,楚國為了使鄭國成為其北方的屏障,遂取消伐鄭,反而由子西率軍馳援鄭國,並雙方簽定互不侵犯協議。此舉當然使白公勝大為光火,自己的殺父之仇眼看是無法再報了,遂把對鄭國的仇恨轉移到了子西身上。其實子西在輩份上算是白公勝的叔祖,且在眾臣都反對其回國的時候,與惠王力挺,才使其回的國。但這時所有的理智都被仇恨所蒙蔽。
  白公勝與其所培植的刺客石乞,就趁朝會時,兩人持利刃在朝堂上刺殺子西,驚得楚惠王不知所措,石乞進一步要白公勝再殺惠王,但白公勝不從,兩人於是退出朝堂來。葉公聽說白公勝在朝堂上行凶,率眾救駕,將他們逼至山中,白公勝自認已完成了復仇的使命,就含笑自刎而死,石乞被俘。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白公勝的仇恨隨情境而轉移,最後連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成了他仇恨轉移的目標。其實當初將他父親太子建逼出國的是費無極及祖父楚平王;鄭國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全,消滅顛覆國家的外來敵人,何罪之有?令尹子西為了國家的利益與鄭簽訂互不侵犯協議,更無可置喙。所以白公勝只顧個人仇怨,不顧國家整體利益的作為是為後人所詬病的。
  最近親民黨在立委選舉中提名角逐,使許多泛藍選民很不諒解,但其主席宋楚瑜則義無反顧,堅持其自主性。宋透過其幕僚對外說2000年國民黨利用假民調扭轉民意,使其不當選,所以至今仍無法釋懷。其實宋從政過程中,被廢省,被誣興票案,被兩顆子彈作掉,被誣求官,諸多恩怨何止一假民調而已,難道都要不顧國家利益予以報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