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哪吒



    南台灣的民間信仰─三太子,是近來深受當地年輕人喜愛的一位神祇;原因也許與三太子青春活潑腳踩風火輪的形象及略帶叛逆的個性都適度反應南部青年年少輕狂的特質有關。
    深入瞭解這位太子爺的由來,就不難發現政治藉宗教作某種抒發的跡象至為明顯;文化似乎就像連結每個人的internet一樣,擺脫不去。
    首先要說“三太子”這個名詞就有些不合邏輯,三太子指的是哪吒,他在《封神演義》裡被描述成商朝末年鎮守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子,後來李靖歸服周武王協助討伐商紂,被姜尚封神為托塔李天王;李天王只能由一子繼承其王位,而且照理還應該由長子繼位,所以哪吒是不能被稱為太子的,他後來被玉帝封為中壇元帥。但為什麼這樣的誤稱一直延續至今?其實這其中隱藏著一段被壓抑的歷史;哪吒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出現在《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這兩部小說都是明朝人所寫,所以可推測是作者有意對當時朝政的影射;而自朱元璋稱帝以來,唯一當上太子卻沒繼位的,就只有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了,後來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孫,也就是後來被朱棣篡了位的建文帝。朱棣篡位後,實施血腥鎮壓,把建文帝的屬從都誅滅,禍延十族,第十族就是當時建文帝的老師方孝儒,連帝師都無法倖免,可見朱棣“除惡務盡”的決心了。後來為建文帝抱不平的人為了紀念他,卻又恐遭朱棣的毒手,就以古托今,以敬奉“太子爺”作為對建文帝一脈的追思。
    鄭成功是把太子爺進一步引進台灣成為民間信仰的人,而“三太子”特意把哪吒的排行突顯,也是鄭成功有意以哪吒孤臣孽子的境遇自比,而作的安排。
    最近我們看到南部又有一股三太子的旋風,似乎有意突顯許多南部青年的境遇,那就是父母在外﹝北部﹞謀職,幼年是在祖父母的照料中成長,學業與生活都不如北部孩子受到呵護,那是另一種孤臣孽子的心境;政治人物也想藉以突顯中央重北輕南的產業政策。所以執政者要能理解這些訊息所夾帶的民意,從而改善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