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萬物皆備于我矣



  孟子在《盡心篇上》中說到“萬物皆備于我矣”,意思是只要我真誠的面對萬事萬物,沒有半點虛偽與欺瞞,人生快樂莫大於是;因此天地萬物存乎我心;依照這種思想而不矯情造作的作去,仁道自然就能達成。
  孟子的這句話是儒家思想最精華的部分,與老子思想的“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活”,莊子講求的“絕對的自由”,韓非講求的“絕對的專制”,甚至楊朱的“損一毫利天下不為也,悉天下奉一身不為也”,墨子的“兼愛”相較,都不那麼扭曲而更接近於人性。這些思想在先秦時代都想在政治上有所表現,然而除了代表法家的商鞅有機會在秦得以實施外,其他都被當時崇尚現實利益的各國國君所拒,以後各朝雖有儒學鼎盛的現象,但各執政者也都取其利己的部分為用,而不大講求儒學真正在政治上所要建立的“大同”境界。
  而今民主政治實施以來,執政者的迷思就是使社會繁榮富裕,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以為因此就算善盡為政的目的,其實人民富足後並不因而“好禮”,甚至許多離經叛道的事層出不窮,如近來社會上開超跑撞人裝無辜,向遊民潑糞,億萬富豪仍要借人頭炒房等事件,都可看出富裕並不會使人自內心產生感激與憐憫;執政的政府更不能坐視人民自我覺醒,而忽略了以行政立法手段矯正社會弊病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