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從印度看世界



    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有關印度經濟放緩將危及正在復甦中的全球經濟,其影響甚至超過歐債危機的論述震驚全世界;這樣的論述植基於推動全球經濟的引擎﹝指印度﹞一旦熄火,則帶動經濟向前邁進的動力將不再,因此使得全世界找不到新的成長點,所有的投資都將因而縮減,這對需求是一項致命的打擊。
    分析印度經濟放緩的原因,該篇文章提到三項因素:一是軟弱無力的政府;二是民粹主義;三是忍受痛苦的人民。其中對軟弱無力的政府作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也證明是三項因素中最致命的關鍵;其實此次自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所導致全球經濟下滑的諸多原因中,各國政府都或多或少在政策決定上犯了猶豫不決的毛病,因此使情況惡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譬如美國在挽救金融機構的步調上就顯得猶豫不決,而且差別待遇,所以任由雷曼兄弟倒閉的結果是花了近2.6兆美元進行恢復金融秩序;歐盟也在是否金援希臘的問題上設置了許多障礙,結果受傷的不只是希臘,可能是整個歐元區。連美歐如此大的經濟體都有政府效能不彰的問題,更何況印度了。
    全世界都把這一個世紀的經濟增長動能設定在中國與印度身上,因為他們擁有龐大的人口及亟需改善的經濟體質;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似乎中國成功了,而印度卻失敗了,也許有人懷疑這與政治體制有關,但誰也不肯承認民主制度竟是阻礙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然而從歐盟的情況看來,無論是希臘政府的墮落無能,還是德國梅克爾總理的躊躇不前,都再三印證了民主政治對解決問題是缺乏效率的。
    從國內政治的情況來分析亦復如此,譬如美牛的問題,不以行政裁量權決斷美牛含瘦肉精的比例,而放任立法機關以修法方式解決爭議,其實就是導致今日耗盡社會動能的一次無謂對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