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扭轉形勢的機謀


   
    城濮之戰是晉文公奠定霸業基礎的一場戰役,戰爭的起因是楚國率軍攻打宋國,而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在先軫的勸說下出兵援宋;但不是直接麾軍至宋,而是攻擊與楚結盟的曹國,使楚援曹以解宋危,楚成王為了避免與晉軍交鋒,便下令召回伐宋的楚軍;但這次率軍出征的統帥成得臣嚥不下這口怨氣,便不顧楚成王的制止麾軍北上試圖與晉軍決一死戰。
    兩軍在城濮遭遇,晉文公在雍季謹守誠信的原則勸說下用兵,又想起自己曾流亡楚國,受到楚成王的禮遇,當時就在成王面前許下了若日後在戰場上遭遇,就退軍三舍﹝約九十里﹞以作為報答的承諾;所以便實踐承諾下令退軍九十里。
    狐偃見狀前來制止,然晉文公軍令已出,不願再作更動;只見狐偃說道:講求禮義的君子作事總以忠誠信實為主,但行軍作戰講求的是致勝,所以避免不了欺騙與詐偽。文公果然在接下來的戰役裡使用了詐術,他遣胥臣擊潰楚軍的右翼陳、蔡聯軍;再遣欒枝率戰車後撤,拖曳樹枝揚起塵土佯裝敗逃,令好大喜功的成得臣乘勝追擊,然後以先軫郤溱的伏兵側擊;徹底擊潰楚軍。
    等班師回朝後,論功行賞,晉文公卻首先獎勵了雍季,然後才獎勵狐偃;眾臣皆以為這樣的作法不宜,晉文公卻說:狐偃的建議是權宜之計,雍季的建議才可長可久。其實很少人懂得晉文公的用意,晉文公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下並不願與楚正面交鋒,所以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想讓楚軍知難而退;楚軍卻不懂得見好就收,還率軍北上想一決雌雄,文公只好以實踐承諾的低姿態後撤,使敵軍以為晉軍畏戰;這樣才能遂行以後的計謀。所以雍季及狐偃所言都不是文公胸中完整的攻防戰略,但也都部分成就了此謀,論功皆應予獎勵;惟不願自己的謀略洩露,所以使雍季得首功,以掩飾己謀。
    由此可見,一位領導者如何善用形勢與機謀來成就偉業,以現在人的言語說,就是懂得利用形勢來完成艱鉅的事業,例如這次林益世的貪瀆案,使外界質疑馬政府成員的清廉,甚至有人還說若馬政府再發生一件貪瀆案就該打包下台以謝國人;其實就應該趁著國人對貪瀆憎惡的情勢下,徹底的從內部整頓起,決不袒護,這才能真正的使人民恢復信心,政府也才能重新建立制度,杜絕關說,嚴懲不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