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名嘴亂國



    自從談話性節目大行其道以來,就少不了“名嘴”這個角色;到底這名“嘴”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的那種“嘴”,還是“人過四十只剩張嘴”的那張“嘴”,甚至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那嘴呢?好像自從有名嘴這詞兒開始,就略帶負面含意,至於其中怎麼“損”名嘴的那些描述在此就不轉述了;不過確實有人是靠張嘴吃飯的,但如果要有名,卻不是只憑一張嘴就可以的,起碼還得要有一副好耳朵,這裡也不以一個鼻子來形容,因為那是指著畜牲罵人的形容;不過光有嘴及耳朵還不及名嘴之列,得再加上一顆“黑心”,幹什麼用呢?專門應付“瞎掰”,真的!當名嘴不瞎掰不行,這行話叫作“製造節目效果”。
    名嘴聊的八卦上至天下至地還包括中間流動的空氣,現在有的談話性節目已跨足政論、影視、社會、知性等領域,還有一種其他,不過在這行裡不叫其他叫“八卦”,意思是和什麼都不搭嘎,但也都能連在一塊,靠什麼?當然是靠那些名嘴的功力了。所以談話性節目就分段實施,中間以廣告隔場,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愛看廣告,那就趁廣告期間運動手指操作遙控器,等回到節目後,你就會發現剛才聊的話題變了,不變的是名嘴的口沫橫飛;如果能把單一一個名嘴在節目裡的所有發言都錄製在一起播放,那肯定有趣,因為剛剛罵過政府無能的嘴臉瞬間變成了關懷弱勢眼淚還在眼眶中打轉聲音已沙啞的性情中人,接著又以神秘的神情低沉的聲音向大家爆料,其中若能有其他名嘴在一旁以聲效配合或手腳拉扯,那更能“製作節目效果”;如果近來就是一個“悶”,收視率起不來,那就要出奇招了,除了在節目上要加上肢體語言外,還要在節目外製作彼此反目互告的戲碼為節目打廣告;看了這些,你可能要懷疑他們是否仍該叫“名嘴”,不是該改名叫“演員”了嗎?
    最近在探討台灣的教育問題,有罵政府的,有罵老師、學生、學校、企業、社會的,好像沒有不該罵的;說咱們的競爭力大不如前,企業找不到可用的人才,主持人就問:為什麼無法再恢復以往的競爭力呢?人才都到哪去了呢?妻在一旁收拾殘羹說:因為以前沒有這些節目,因為人才都去當了“名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