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明智之舉



    在知名某大學新生必修的哲學概論課上,教授的開場白是:颱風夜裡,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駕著一輛僅能再容納一人的小車經過公路車站,當時遮雨棚裡有三個人,一位是青年的恩師,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青年;另一位是將要分娩的婦人,她扶著欄杆一臉痛苦的表情;還有一位是正在撫慰孕婦的妙齡女郎,她正是青年日思夜想的終身伴侶,可能就此別過再也無緣見面了。如果你是那位青年,將如何處置呢?
    這些古靈精怪的大學生面對教授的問題都繞著彎的思考,總想有一出奇不意的答案好証明自己的智勝一籌。終於有一個愛耍帥的大男孩舉手回答:何不讓恩師駕車載孕婦去醫院,自己留下來與妙齡女郎等車呢!說完,哄堂大笑。
    其實教授所出的問題中那位恩師代表著過去,孕婦是現實,妙齡女郎是未來;用這個問題來測驗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優先次序的排列;或許不同的年齡層就有不同的次序排列,也代表個人價值判斷的取向。不過大學生的回答也極具智慧,讓現實與過去結合一同走入歷史,擁抱未來才正是年輕人的價值觀。這樣的回答也許有幾分戲謔的成分,卻不失為現代人面臨問題時可採取的一種明智抉擇。
    近來我們面對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危機,有人認為該開源節流,而部分人對節流的想法是混合著族群對立的意識想一舉刪除對軍公教的優惠,而不顧政府的信賴保護原則,甚至以入法與否作為取捨的標準;其實軍公教在領取政府的薪俸或補助時都視為工作報酬,誰會計較報酬的來由是法律或命令,那本是政府及立法部門的事,而今以此作為刪除的理由,是否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遺憾呢?若照那位大學生的意見,至少也該捨車救人才是,要與妙齡女郎共享未來,忍受風雨與等待,不就是起碼的代價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