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政治不是耍嘴皮子



    許多人都不知道邱吉爾所屬的保守黨曾在1929年大選時挫敗,將政權拱手讓給了工黨,而這次政黨輪替的始作俑者就是邱吉爾,當時他還只是保守黨内的第二號人物,鮑德溫擔任首相,他則任財相,這可是內閣中地位僅次於首相的職務了;可是邱吉爾卻在財相一職上犯下了大錯,那就是推動金本位制,這項政策給英國帶來經濟上的災難,使英國所製造的商品頓時在國際市場上攀升了12%,而把德國及美國拱上了世界經濟舞台,本來採金本位的用意是要穩定英國國內的物價,可是大量因出口不振導致的失業立刻重創國內經濟。
    首先發起大罷工的是礦工,而邱吉爾卻堅持以強硬立場彈壓這次的罷工行動,甚至在《憲報》上發表:“要麼由國家來粉碎這次罷工,否則就由罷工粉碎我們的國家。”這句話就像後來他重新執政透過廣播對人民說的那些振奮人心的話,可是畢竟這是一句由錯誤邏輯所組織成的一句政治語言,三年後,他的政府在大選中挫敗。
    經過十年,保守黨在他領導下再次奪回執政權,這次重新執政其實是工黨首相張伯倫與法國、德國及義大利在德國簽署的《慕尼黑協定》所引發的政治風暴,該項協定以割讓捷克斯洛伐克換取德國向蘇聯宣戰,結果引狼入室使德國堂而皇之的攻佔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邱吉爾就在協定簽署後嚴厲批評張伯倫是授人以柄,他的名言是“有一個強盜把槍對準你,要你交出一英鎊錢,而你給了他一英鎊後,他的槍口依舊對準你,現在向你再要一英鎊,你能不給嗎?”這第一英鎊指的是斯洛伐克,第二英鎊就是預言爾後被侵略的波蘭;當邱吉爾發表上述言論時,第二英鎊的情況仍未發生,所以張伯倫仍把他當作是政治上的雜音處理,但當德國於1939年9月15日進攻波蘭,全英國報紙批露此消息時,英國全國震驚,也因此把邱吉爾送上首相位子。
    邱吉爾最近被媒體票選為近世最具領袖魅力的政治人物,其實指的都是他在戰時領導英國人民渡過難關的那些振奮人心的演說,鮮有人去把他堅持金本位的錯誤政策與彈壓罷工的發言拿出來對照;所以執政要能深獲民心其實並不能靠一時華麗無實的政治語言,而是要有確實可行的作為。
    近來大家討論的國家財政問題,把勞工保險即將破產的話題被有心人士炒作成政府對待不同階層的不公平現象,於是要從現行制度中找各種藉口予以剝奪,這種無益於國家整體財政的改善卻能成功分化族群的政爭就是所謂的奪權議題,而任何片面剝奪的行為更無異於強盜,就像邱吉爾所舉強盜的例子,而那一把槍遲早也會轉向所有人民頭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