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深化



  現在的火車、電燈、汽車、醫藥、電腦、飛機都不是原來被發明時的樣子,現在無論在功能、效率、廉價等方面來說都大有進步,那些作後續研發的人可謂功不可沒,但他們都不如當初發明這些事物的人有名氣,甚至有些人還因為商業活動的關係離開了他貢獻心力的發明。如果只是幾個有創意的人離開,也許還不算太可惜,最可惜的是這個領域的發展就此打住,斷送了前人的努力不說,可能也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拿中國人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指南針、火藥為例說明,這些東西的製造應用後來都在外國人手中成就,而中國人至今卻要從外國人那裡購買,即知中國人自發明以後就不再作後續的研發,以致無法在這個領域獲得更大的成就。所以當年變法維新許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船堅砲利,所以栽在洋人手裡,後來有了現代船艦,一樣敗給小日本,就是這個道理;非但科技如此,在哲學、律法、經濟等範疇的事物亦復如此,中國人始終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理,把創新發明也當作非獨佔鰲頭不可,自然沒有人願追隨前人腳步了。
  不過這是上個世紀以前的事,現在的中國人是否就甘為牛後呢?至少台灣是捨棄了許多曾在歷史上輝煌過的事業,例如養殖業、中小企業聚落、宗教服務業,這些業別都曾為台灣作出不小的貢獻,但卻在缺乏深耕的情況下逐漸凋零;從政府到民間都鼓勵新的產業移入,卻不願眷顧舊產業,這才是台灣會始終不斷處於產業轉型階段而無法進一步升級的原因。
  政策也有同樣的情形,例如民進黨當政時大幅改善基層公務員的服務態度且引進義工共同服務老百姓,這就是好的政策,但卻不見更深化,所以無法發揮其更大的功效,人民與政府間仍有不少觀念上的誤差。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對垃圾分類也卓有成效,但都缺乏深化經營,所以成果只限於表面難以有更大的突破。其實執政就是要從小處著眼,使其效果擴散,而不要好大喜功,結果勞民傷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