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關懷



  日本戰後百廢待舉,當時對社會最主要的安定力量就屬婦女與老人,他們大量投入社會關懷的義工行列,成為日本能快速從廢墟中再站起來的動力。
  雅子的丈夫在事業上蒸蒸日上,孩子也已到了有獨立思考的年紀,他們回到家裡只需要雅子像老媽子一樣的服務即可,其餘言語的溝通都屬多餘,這讓雅子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很自然的在友人佐賀子的引介下,加入了社區關懷工作隊。
  雅子被分配照顧社區老人渡邊的工作,一星期至少兩次探訪活動,她事先要準備一些食物,像壽司、糕點這一類的東西,然後陪老人聊一下午天,老人則以茶點款待,聊天的內容可以天南地北,雅子事先已由佐賀子簡介過渡邊這個老人的背景,所以他們很快就習慣了對方的說話方式,也開始習慣這種午後的聚會,沒有人追究活動的真正目的。
  七十八歲的渡邊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他戰前長年在海外工作,屬於為政府蒐集情報這一類的工作,由於要融入當地社會,所以在生活語言上都有很濃厚的異國風情,這讓從未出過國的雅子很感神秘與好奇;不知渡邊是因為語言習慣的關係還是間諜工作讓他不喜向人傾述,他總是微笑以對,甚少談自己私生活性格的一面;不過這正適合雅子,她卻有一堆話沒人聽。
  午後,渡邊先生收拾雅致的和室或花木扶疏的小院裡總是能聽到雅子的聲音,從生澀的自我介紹到自己情竇初開,家庭裡的形形色色,乃至各種委屈,她都毫無保留的向老人傾訴。由於這樣,雅子每次探訪完後回家的心情是輕鬆的,她偶而因為丈夫的早回家感到寬慰,孩子對自己抱怨玩伴而莫名其妙的興奮起來。
  半年後,佐賀子忽然來訪,很勉強的說出想讓雅子調換關懷對象的要求;雅子起先覺得是自己與渡邊先生的相處不能改善他木訥呆板的獨居生活;但經過佐賀子的解釋後,她才了解,渡邊先生對她讚譽有加,卻因為有遠行計畫而無法再與她共度美好的午後,這讓雅子很感安慰甚至覺得自己終於有了些助人的成就。
  佐賀子離開雅子家後,便直接來到渡邊先生家,老人仍以他擅長的茶款待,在聽過佐賀子的一番話後微笑地說道:能幫助雅子女士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這也是我這把年紀參加關懷工作最好的回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