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扭曲的正義



  1994年在美國加州發生的辛普森殺人案引起廣大美國人民的討論,被害者是他的前妻及前妻男友,被警方搜集到的十六項罪証都証明辛普森有罪,但本案最遺憾的凶刀未被尋獲,而且搜証中人員的疏忽導致DNA証據被全盤推翻;由於這些因素使社會有了質疑,再加上媒體及種族問題過度炒作的結果,竟在九個月冗長的法庭審理後被判無罪。
  但在其前妻的民事遺產審判中,陪審團又一致認為辛普森該為其前妻的謀殺案負責,判決其應支付鉅額賠償。
  而十一年後的2005年,在其出版的自傳《如果我做了》中以假設性口吻述說其殺害前妻及前妻男友的經過。
  我們要說的是這個案件幾乎是民粹與媒體炒作的一個典型;首先辛普森是一著名的黑人美式橄欖球明星,擁有許多黑人女性的支持者,而他的前妻卻是一名白人女性,且在與辛普森離婚後就經常召男妓陪宿,本案的另一名死者即是男妓。這讓擁有社會道德評價較高的辛普森深獲同情,甚至有人認為即使他在妒火中燒的情況下殺死這對狗男女也是情有可愿的。
  如此不對等的情況下,檢方所選擇的陪審團卻是由十女二男組成,其中又有九名是黑人,所以在程序正義優於實質正義的前提下,辛普森獲判無罪。
  媒體在此間是以相互較量的心態作偏頗報導的,所以在社會上所呈現的是經扭曲的事實,黑白的種族壁壘使是非混淆。
  想想看這不就是當今台灣的現況嗎?扁案可以不計是非而只探討禮遇與否,核電也可任憑渲染核災的結果而完全否定其價值,現在竟連讓人民公投也成了浪費社會資源,這些社會問題的背後都是族群意識作祟及政媒炒作的結果。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