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社會溝通



  在這次波士頓爆炸案中,有三個問題是許多人心中不解的謎,一是:為什麼一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人會成為恐怖分子?二是:你如何解釋在眾人口中的“好人”竟密謀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事件?三是:這些美國的新移民他們為何能將其祖國的混亂不安帶進美國?
  不可否認的是賓拉登在911攻擊事件後,這種仰賴恐怖攻擊來給社會某種刺激的思想已成為了一種信仰;而且其所引發的社會迴響,部分就是他們所想喚起的一種社會共鳴。
  那麼即使在美國出生長大,也因為發達的資訊及開放的思想,使許多人有不同於一般人的思維,更何況他們有一段切身的感受;所以當社會大部分人與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及作法時,為了抗議及在一種捨我其誰的責任感驅使下,他們可能就從鄰居朋友口中的“好人”一變而為恐怖的殺人魔王。
  有什麼方法是可以消弭這種反社會現象的呢?就是強調訴諸暴力手段不能成為解決爭端的方式,甚至也不能引起社會同情或共鳴;社會可透過充分的溝通,將各方觀點逐一呈現,以理性替代情緒,從紛亂中理出頭緒,才能真正消弭這種訴諸恐怖攻擊來表達少數意見的可能。
  最近在台灣的核能爭議問題,就是一項以充分的社會溝通,而最後由全民公投來決定存廢的一次社會實踐;所以任何想終止公投表決或中斷社會理性溝通的言行其實都是反社會的;譬如說聲稱有七成以上的人反核卻不贊成公投,或說廢核無關電價,都是非理性而且不合邏輯的說法,也都將在社會充分溝通中逐一現出原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