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偏執的刻意



  美國早期一位實業家李蘭經營鐵路,在當時可是與現在航空公司一樣財力雄厚的交通事業,但擁有如此龐大財富的這位實業家卻在日暮西山的年紀痛失愛子;當初他就對此愛子抱著極高的期望,這孩子也以天賦及努力回報他的父親;但天妒英才,讓他在十八歲那年意外身亡,把所有的遺憾及悲痛留給了他的雙親。
  李蘭為了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打小李蘭出生那年就不斷向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大學捐款,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兒子能進這所大學就讀;後來突如其來的惡耗使他們未能如願,可是在悲傷之餘夫婦倆竟想以小李蘭的名義對學校作一筆捐款,並指定蓋一棟教學樓,嘉惠後來的學子。
  李蘭夫婦劍及履及的在小李蘭喪禮後就驅車前往拜訪該校校長,惟適逢校長外出主持一項學術會議,而助理又不識李蘭夫婦,便將兩夫婦請入會客室中等候。兩人也別無怨言,只期待這項具紀念性質的捐贈能聊表思子之情。
  李蘭夫婦等待期間,有一位工讀生來打掃,夫婦兩就與該名工讀生聊起天來,原來這名工讀生來自加州,當時的加州仍是落後的區域,能進入高等學府的人不多,更何況像哈佛這樣高學費的私校,所以他們的話題便很快轉入了支付學費這一議題上,
  “我是舊金山區選派出來唯一的資優生,所以獲得了部分獎學金,但那遠遠不足,所以又由准許我入學的教委會答應給我一份工作半公半讀,這才讓我有勇氣踏進哈佛。”
  “你父親從事什麼工作?”
  “在我家鄉除了有農莊的地主外,便只有到鐵路公司工作的家屬有能力讀中學。”這一點李蘭先生很清楚,他為了鼓勵員工讓子女受教育,設立了獎學金,但那只支應到高中畢業為止。
  工讀生離開後,李蘭太太對先生說:如果是我就不忍心讓孩子到這麼遠的地方來唸書。
  李蘭點點頭說:可不是嘛!每次我到西部去出差,看到那裡的落後狀況就直覺是教育不普及的原因,如果那裡有像這樣的學府,便‧‧‧。
  兩人互視對方的眼神後展顏而笑,接著攜手走出了會客室,以兒子小李蘭‧史丹佛的名義創辦了史丹佛大學,並在初期不收學費,吸收中西部許多學子,其中第一屆畢業生中的胡佛,還成為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如果沒有那位助理的有眼不識泰山,沒有那位來自加州工讀生的求學經歷,甚至從未讀過任何大學的小李蘭‧史丹佛的辭世,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史丹佛大學。李蘭先生對興學有些刻意,但不是偏執的刻意,才有後來那麼多美好的事物;所以有必要讓吳寶春一定得進名校讀EMBA嗎?那是一種偏執的刻意,虛偽而無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