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學不足以治國

    在教育心理學上常會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誤謬,人是否真能從外界事物感悟而改變自己,我們至今無法舉一個完整的例証,勉強舉一個事証是劉邦到咸陽看見秦始皇的浩大儀仗說「大丈夫當如此」,或者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或者像孟子想效法舜說「有為者亦若是」;他們雖都欽羡某人,卻只能說對其部分是欽羡的,整體而言,是不完全了解對象內容的。
    有沒有因欽羡某人而予以效法最後成功的呢?能舉的例子更少,所以人是要從自己出發實踐然後才能推己及人的。譬如什麼時候大家開始相信月亮太陽是圓球狀的呢?當然是人類証明了我們居住的是地球後才開始相信的;幾千甚至幾萬年來月亮太陽一直都是圓的高掛天空,但人類仍相信「天圓地方」的說法是一樣道理的。
   人類必須從自身實踐後始能感悟的真理被確認後,就會對現在的教育有不同的看法,課堂上學習的各種知識若不經自身體驗是無法真正落實到生活中的,因而雖然在學校裡接受各式理論的訓練,但終究是不能讓自己身體力行的,必需由生活中去實際體驗。讀了很多書的人道德高人一等嗎?未必!能因而比一般人更有智慧嗎?也未必!能清楚地表達讓他人認同嗎?更是未必!那為何要他們來「整」咱們家的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