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虛擬恐慌

    最近大家很憂慮狂犬病將在台灣大流行,首先在山區發現許多鼬獾的屍體,並且在這些鼬獾體內發現狂犬病的病毒,甚至在台東還有攻擊人的案例,每一件事都使狂犬病的恐慌指數向上攀升,昨天還發覺錢鼠有“類狂犬病毒”的陽性反應;有人家飼養的狗曾咬過鼬獾,最近性情大變又咬傷主人;像精心安排的劇情似的步步升高緊張態勢。
   其實大家如果對病毒有較清楚的認識便知,病毒在同種生物間相互感染的機率高,而在異種生物間感染的機率低,原因是它的外膜酵素所擁有溶解被感染者細胞膜的能力不同,所以病毒需經突變後改變外膜酵素的溶解能力,始能侵襲其它生物;這與禽流感中同種家禽間的感染力很強,而要傳染給其他動物相對困難的道理是一樣的。
   對抗病毒的方式除了施打疫苗以外,抗病毒藥物也是途徑之一,就是能降低病毒溶解細胞膜能力的藥物,抑制其複製,以致降低其感染。
   而我們的媒體及部分政客抓住這個機會胡亂批評政府,其實比狂犬病更可怕,也誤導民眾對狂犬病的認識,例如有記者就一直逼問政府的疫苗存量是否足夠應付,也有政客在官員面前拍桌叫罵說中央遲未通知地方防疫,他們都藉著不斷虛擬的情況製造恐慌,然後令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處於莫名的恐懼中,你說他們是否比真正的狂犬病更可怕。
   ps:既使得了狂犬病的狗咬了人也不會使人感染狂犬病,只有得了狂犬病的人咬了人才會使人致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