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不現實的國家認同


  國家一般認為是捍衛一國人民權利的機器,從古至今都以改良這部機器使其更符合多數人利益及減少部分人損害為目的而進行;但如今是否已符合人民的實際需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係:
  一、國家雖為一元化的代表,但實際上其官僚機構或利益團體間存在著矛盾與衝突,最後作出不理性的決策來;例如環保與經濟常是相衝突的,地方與中央也有觀點不同的矛盾,甚至朝野也意見相左,可是往往決策是偏執一方的;如八輕、核電、服貿等議題。
  二、國家應該是理性運作的,因為它有更完善的諮詢及協商、溝通的系統,但實際上並不如預期的那樣,往往是虛應故事及矯枉過正;例如稅制、社福、健保等議題。
  三、國家應有預測、防範、妥善因應的措施,但事後發現不是毫無作用就是見林不見樹,例如救災、食安、人口老化等問題。
  四、國家擁有權力是為了解決問題,確保安全維護多數人利益的必要手段,但往往成為目的;例如代議士的言論免責權、司法人員的自由心証、首長的裁量權。
  所以人民是很徬徨的,一來他要相信國家是可以依賴的,一來他也要懷疑那是一部分人用來欺壓另一部分人的工具;社會分歧因此而致。衡量這個社會是朝正面或負面方向前進的唯一方法,往往是視社會在自我療癒上的機能是否發揮,如果它是正面鼓舞人心的,也許它就在往對的路上尋求改善,而如果它是故意擴大傷痕的,打擊人心的,那它就是導引大家往錯誤中墜落。
  近來發生的許多事都是如此的,例如食用油的掺假事件,從各種媒體的報導看來,人民希望的是有官員下台負責,還是防範類似事件層出不參窮,抑或是掺假與下毒等同的威脅人民的食安?監聽事件亦復如此,監聽需要更規範或是用來醜化政敵,抑或是掩飾犯行的障眼法?司法關說何嘗不是,它的界限為何已不是重點,相反的它已成為某些特權者相互酬酢的社交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